语义指向与语用特征阐释

2014-05-30 11:30:37贾轶群张媛媛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语言学

贾轶群?张媛媛

摘要:语言研究最为关心的是句法结构与概念结构之间的对等关系。在共时平面形式和意义之间总体上说是对称的,但有时由于形式滞后、意义滞留的掣肘和语用等方面的考虑也会产生悖逆。

关键词:语义指向 认知语用 语言学

引言

我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八十年代有两个重大的突破。一个是副词研究,一个是歧义研究。在副词研究中,我国学者有许多创新,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在1983年我国注意到“语义指向”,提出这个概念,并从“语义指向”上揭示出一些副词的重要语法规律,发现歧义的新品种——语境歧义,提出语境歧义分析法。发现歧义的新品种和提出语境歧义分析法,也属于歧义研究的突破。

一、认知语用特征分析

认知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符号和交际意图之间的、在历史过程中逐渐趋向固定化的“超符号”关系。它强调把关注点放在语言使用中话语的功能,而不是其结构上。这种超符号关系是以语言使用团体的社会和心理默契为基础的。社会心理默契以知识结构的方式储存在大脑中。言语交际过程中,这种知识结构在必要时会自动激活,投入使用,参与言语的生成和解释活动。

(一)距离性

距离性从语句的使用上来说,就是从表面意义上将使用的语言代码与真实所指的事物拉开距离,以避免直接涉及所指事物,让人们通过联想或推断来理解这语言代码的真实所指。选用的词语与表达的内容保持适当距离,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对方根据已有知识和认知语境去体味、去思索,既提高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又能更好地影响、打动信息接受者。语句正是在选词上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

①聪明不必绝顶。(生发剂广告)

成语“聪明绝顶”在人的认知模式中是形容人非常聪明。其中镶嵌了“不必”,给受众制造悬念:难道真的不要太聪明了?故意舍弃“绝顶”表示程度高的词义,将它拆分开,变成一个动宾结构,将语言代码的字面义与真实所指意义拉开距离,留下想象空间。

(二)模糊性

模糊是指说话人为避开所要制成的事物的代码而故意换用一个概念外延过大、有多种意义的词语,或者用某种语法手段、增加词语内涵的不明确性,来模糊其真实所指。模糊性中蕴含着明晰性,不确定性中包含着确定性。在特定交际过程中模糊言语的使用,可能比精确言语更能确切地表达思想,更符合客观交际的需要,更能发挥一系列积极的语用功能。语句中的模糊语不仅增添不少艺术色彩,而且给人们提供推理想象的认知空间。

②在迷人的夜晚里……(香水广告)

例句中的省略号很容易使信息接受者借助感知、记忆心理图式等系统化了的语用知识对表达的超载信息进行推理:喷上芳香迷人的香水的夜晚,是个何等清幽的夜晚,散步、看电影、享受烛光晚餐。由此可见,这种省略号构成的模糊修辞,通过接受主体对客体的心理认知活动,在脑海中呈出一幅幽静的画面。

作为一种运用广泛的应用性文体,是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特殊言语活动,具有独特的语用和认知功能。选取认知语用这一新的视角对语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在语言学基础上把握其深层动因和认知语用规律,可以加深对语句的认识。

二、句法异位的语义指向与语用特征

语义指向成分的分析和确定只是解释了说话人的信息意图,透过信息意图的表象,听话人还应该去揣度说话人传递这种信息意图的语用动机。不同句法成分所携有的恒久与临时、主观与客观、有意与无意等句法为语义为说话人表述语用动机提供了可能。

(一)恒久与临时

就空间和时间而言,空间是相对的,时间是绝对的。人们无论是认知事物、动作,还是认知性状,都会感到时间无所不在。“恒久”和“临时”是人类感知时间的最基本的认知概念,是“一般认知机制”的一部分。性状的时间性有其自身的特征,表现为既不像事物那样恒久、也不像动作那样临时,而是处于事物与动作之间,具有较大的伸展空间。这种游移不居的时间定位可以靠形容词的范畴来实现:性质形容词的时间性比状态形容词恒久;同时也可以通過句位法来确定:定语所表述的性状比状语所表述的性状久长。如:

③孤独的小华热热闹闹地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春节。

“孤独”和“热闹”语义相对。此句所描述的事件表明“小华过春节的时候并不孤独”,但我们仍然会感悟到春节的热闹并没能改变主人公孤独的境况。这种感悟的获得显然与定语的语义特性相关,因为定语的典型语义特性是静止性,定语的“孤独”比状语的“热热闹闹”更具有时间上的恒久性,所以对主人公孤独身世的感悟并不是空穴来风。下面一则用例则相反,说明状语的性状具有临时性。恒久和临时这对认知概念可以解释定语和状语的异位现象,以下为语义上指向施事的情况:

④a.愚蠢的敌人钻进了包围圈。b.敌人愚蠢地钻进了包围圈。

如果说话人认定“愚蠢”是“敌人”的本质属性的话,那么势必将“愚蠢”置入定语位(a句);假如情况并非如此,“敌人”并不愚蠢,而是非常的狡猾,只是在“钻进包围圈”这一行为中表现出偶尔的愚蠢,那么“愚蠢”只能置入状语位(b句),以表述相对临时的情状。

(二)主观与客观

语言不仅要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要表达言语的主体即说话人的主观立场、态度和感情。状语是说话人表现主观性的句法手段之一,大部分状语异指的用例都能从主观与客观上获得解释。已有的研究表明,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是主观性表现的三个主要方面。典型的“宾语指向”状语都带有说话人自我表现的印记:

⑤a.主人沏了一杯浓浓的咖啡。b.主人浓浓地沏了一杯咖啡。

a句说话人只是一般性的客观叙述,b句则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性,言者认定“浓浓”是句子主语“主人”主观意欲达成的状态,表现了说话人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主观性程度等级上b句明显高于a句。处于b句格式中的状语形容词大都表示物体形状、颜色和其他方面的特征,动词与格式中的形容词有一种致使关系。在我们看来致使关系正是主观性的语义要求。“宾语指向”的状语有时还可以出现在一种类似于存现句的句式之中:

⑥里面黑压压地挤了一屋子人

句中的状语成分“黑压压”的语义显然也是指向其宾语成分(人)的,但它与动词之间并不存在着明显的致使关系。

(三)有意与无意

就意图而言,性状的达成有有意与无意之别。意图性的有无在语义指向受事/结果时表现得更为明显。“宾语指向”的状语的语义条件规定为三条:1)“宾语指向”的方式状语表示宾语的结果状态;2)用状语表达的结果状态,必须是做主语的主体能够意识得到和能够加以控制的;3)谓语动词所指称的行为动作造成的结果可以通过规定动作方式来实现。有意和无意动因可以解释下面的现象:

⑦a.孩子在沙滩上挖了一个深深的洞。b.孩子在沙滩上深深地挖了一个洞。

a句的“深深”可能是“孩子”有意为之,也可能是无意而为之;b句则不同,“深深”一定是句子主语的主观意志意欲达成的状态。有意与无意动因不仅能说明“定语——状语”的句位实现,而且还能对“状语——补语”、“定语——补语”的句位安排作出统一的解释。语

参考文献

[1]彭兰玉.定语的语义指向[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贾琼.从语义指向分析看现代汉语句法结构[J].语文建设,2013(29).

[3]王立廷.委婉语[M].新华出版社,1998.

[4]黎千驹.模糊语义学导论[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朱晓亚.新时期以来的汉语句法语义研究[J].语文建设,1994(06).

【本文为2013年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和语用能力的调查与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Q136001】

猜你喜欢
语言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批判
试评《语言学名词》中的修辞学部分
当代修辞学(2013年4期)2013-01-23 06:43:14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言学与修辞学:关联与互动
当代修辞学(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