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镜的鉴赏

2014-05-30 11:01解梅
中老年健康 2014年7期
关键词:铜镜丹阳西汉

解梅

汉代铜镜区别于先秦的最重要特征是镜体厚重,镜面尺寸也相应增大(200毫米以上者已常见),纹饰多样,铭文盛行,在鉴定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形状:以圆形为主,到西汉后期出现了方形、菱花形及钟形镜。镜纽从先秦的弓形、长方形、半环形变为以半球形为主。镜体远比先秦的厚重,重量按直径计200毫米左右的可达2500克。

二、颜色:由于是与银、锡等合炼,其胎质色泽往往“白如银”,外表则经长年氧化及抚摩形成一种深黑中透黄的膜面,所谓“色如深墨”、“色如黝”。而锈蚀则莹绿可爱,没有那种轻浮的感觉。

三、纹饰:摆脱了先秦时期的地纹,出现最有代表性的铭文。西汉初期已有以四乳钉或多乳钉分隔布局的图案;西汉后期则以“规矩纹”配铭文为主。其他如四灵、神兽、西王母、东王公等神话图案也大量出现。下面按不同纹饰实例加以说明:

尚方御镜:这是西汉镜的典型纹饰。外圈是几何纹,中层铸铭文,内层为“四灵”纹。此镜铭文为“尚方御镜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雀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尚方指汉官署“尚方令”,这是一个主持制造皇室器物的机构。秦时始置,汉沿袭。汉代“尚方”铭文实为铜镜之“官窑”。尚方两字在有的汉镜上写为“上方”,也对。“辟不羊”是避不祥之意。这类吉祥语是汉代常见的。

上方吉阳镜:西汉中期镜,纹饰布局方式与尚方御镜同,只是内圈变为以四乳钉分区,上下饰仙人,左右饰瑞兽。铭文为:“上方作镜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大富贵,宜孙子,大吉阳兮。”“上方”即“尚方令”,“而”字读“如”音,“阳”同“样”是通假字,“好”字是反书,这种反书在汉镜中常见,也是鉴定汉镜的一个依据。

十二时辰规矩纹镜:这是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的标准纹饰。外部为几何纹,内圈成方形,铭“子丑寅卯……”等十二时辰,中部主图案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间以四神兽。禽兽图案用“L”、“T”形双线图案分隔。这种“L”、“T”图案称规矩纹,是西汉中期到东汉最流行的图案,东汉末期就很少制作了。

善铜镜:是东汉时期的铜镜。铭文为“汉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竟”,中间用八个乳钉及规矩纹将八个神善分开。“善铜”是汉代最好的铜,产于丹阳。《汉书·食货志》载:“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并注:孟康曰“赤金,丹阳铜也”。说明把丹阳铜列为与黄金齐名的贵金属。“汉有善铜出丹阳”是东汉铜镜中常见的铭文“竟”就是“镜”。

龙氏镜:这是西汉中期到东汉中期民间匠人制的标准纹饰镜。以几何图形围绕着铭文,铭文为“龙氏作镜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分导悉皆在,长保二亲宜孙子,东王公,西王母,大吉洋矣兮。”龙氏是制镜人的姓,两汉民间镜常把制者姓氏铸于镜上,以求信誉。如“马氏”、“张氏”等。另诸如东王公、西王母的铭文也极普遍。

宜官镜:在简单的连弧纹中,铸上醒目的铭文。内层铭文是“君宜长官”,外层铭文是“位至王公”。类似的铭文还有“宜生子”“千秋万岁”“高官”等,两汉时期都常见到。

在鉴定古镜时,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那就是汉代度量衡与现代计量单位的关系。不少收藏者常用古籍文献作依据来鉴定藏品,若用古书上说的尺寸来硬性套用,那么十有八九要把真品断为赝品。比如宋代的《考古图》、《宣和博古图》,明代的《格古要论》,清代的《西清古鉴》等书,所注尺寸有的是汉代建初尺,有的是清代营造尺,都与现在的公尺、市尺不一样,必须要折算成现在的尺寸。清营造尺的一尺等于310毫米,汉建初尺的一尺只合现在的230毫米左右。这个换算如果被忽略。就会造成很大误解,这是应当特别注意的。

猜你喜欢
铜镜丹阳西汉
Fabrication of High-Efficiency Polyvinyl Alcohol Nanofiber Membranes for Air Filtration Based on Principle of Stable Electrospinning
孔门十二时辰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李丹阳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Research on stateful public key based secure data aggregation mode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