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2014-05-30 09:19:49徐国莉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职语文

徐国莉

摘要:立足高职教育特点,我们明确《大学语文》课程定位,重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开展课程设计的“任务驱动课程项目化改造”,实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三个转变,教学效果明显。

關键词:高职 语文 课程改革

引言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理解与交流能力是五大类基本工作能力之一。很多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为全校公共必修课,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母语表达与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一方面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语文修养不容乐观,另一面却因受实用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学生对上《大学语文》课了无兴趣,传统模式的《大学语文》课收效甚微。

《大学语文》课教什么?怎样教?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我校人文素质教研室课程改革课题组围绕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改革前提:明确《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课程是文化素质类课程,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到底该体现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还是二者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到底哪个方面更多一些。高校学生学习年限较短,而且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在校3年中必须有6个月以上在企业顶岗实习。因此真正能以课堂教学形式分配给素质教育公共基础课的课时是少而又少。我们的做法是,借鉴欧美、港台等地高校优先考虑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做法,根据学校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中有关语文素质的要求,确定本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课程目的。

我们认为,《大学语文》是全校所有专业人文素质类公共必修课,课程目的在于基本满足企业、社会对毕业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认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此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能力、知识、素质)和课程内容,并体现高职课程“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特点,附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供教师参考。

二、改革基础:重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

《大学语文》是针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因涉及全校51个专业(方向),除《课程标准》设置的课程内容作为各专业共同的“规定动作”外,我们鼓励任课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增加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的内容作为“自选动作”,以提高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语文能力。

借鉴国外母语教育“专题”形式,我们设置了“爱我中华学语文”、“思辨人生——《老子》、《孔子》选读”、“审美人生——经典文学作品与影视歌坛”、“实干人生——多彩校园活动”和“走向职场”五个单元。为满足学生未来职场需要,通过设计实施能力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并将培养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及书面写作能力紧密联系。

三、改革关键:课程教学模式适应高职学生特点

(一)课程设计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化改造”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通常是以经典文学作品或者优秀文章作为教师讲解和学生揣摩的范本,旨在通过对这些范本的讲解,使学生体会文章的作法,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力图将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等内容也融会到课程之中。在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语文”二字的厌恶程度之深令人吃惊。据笔者调查,学生认为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以来语文课就是天天学生字、背课文、文学鉴赏,在高考指挥棒下,他们学语文已经都腻了、怕了。而且学生普遍认为学专业课能掌握专业技能,学英语能拿四、六级证书,学《大学语文》没什么意义,白白占用学习时间。在这种严重抵触情绪下,大学语文课如果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能力本位教育观指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职学生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能力需要相关知识支撑,能力的运用又内化为素质。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我们对课程采取了“任务驱动项目化课程改造”。“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造”就是要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从以知识、概念等为载体,变成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把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条件为主。关注一次课后学生学到了什么,能力有什么提高,因此,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围绕“任务驱动式训练”,注重职业情景的设计,贴近实际,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利于学生在职业情景中提高语文能力。

按此改革思路,我们将课程的能力目标分解,使每一次课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能力训练项目,每一次课后都有“成果”,使学生感到学语文“有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难调动了。以第二单元“思辨人生——《老子》选读”为例课程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道家的主要思想;掌握辩论赛的形式与辩论技巧。

能力目标:能流利诵读《老子》篇章;能自主组织一场班级辩论赛;能运用沟通口才和辩论技巧开展辩论

素质目标: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认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实训项目:班级辩论赛“老子思想在今天”(辩题再定)

子项目:1.诸子论“水”在当代的运用 2.班级辩论赛

(二)课程评价注重过程考核

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取消了《大学语文》期末统一考试,综合学生课堂考勤与参与度、课后作业、合作学习等各方面表现,对其学习情况给予评价。我们设计的课程综合评价表体现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特别关注,要求至少有一项作业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劳动成果以电子形式可以展示,可以保存。

四、改革效果: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角色发生了转变。传统语文课“教师中心、学生被动”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课堂热情参与,课后主动寻找班级合作伙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并提交成果。

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纪律和学生精神状态良好。本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用人单位普遍比较满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素质。

第三,将语文教学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展。例如学生为了完成一项调查报告写作任务,他就必须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有关信息,还要发放、回收制作好的调查表。而且课程设计的实训项目完全体现“学以致用”,满足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的需求。

结语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囿于课时限制,人文素质教研室教师纷纷利用专业特长开设“书法”、“文学名作欣赏”、“建筑与文学”、“文学与爱情”等公共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研室建立了工作QQ群,形成小型共享资源平台,教师共同提高。但改革仍面临一些困惑与困境。特别是苦于目前没有一本适合的教材,适合校情的《大学语文》教材改革呼之欲出。此外,我们将根据课改效果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语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庞海芍.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高职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8:54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2:20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0:05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