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摘要:体态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探讨了体态语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不同教学内容中的应用,指出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体态语应遵循的原则。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体态语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领悟到教师的意图,领会教学内容。
关键字:体态语 初级阶段 汉语教学 运用
引言
体态语又称作身势语、体势语,是人们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姿态或动作传递交际信息的一种非语言行为。作为辅助有声语言的交际手段之一,体态语频繁地运用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由于师生间言语沟通的限制,体态语在课堂中的运用就更加频繁和丰富。
一、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级阶段的语音教学中,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一般是通过指导学生的发音口型、舌位等变化来完成,因此体态语就成了初级阶段语音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一)手势法
在语音教学中,留学生一般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个别音发音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手势配合,用双手摸拟发音器官,直观展示发某个具体音时器官及舌位的变化。舌面前音j、q、x 是声母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学习时,教师可将右手掌心向下弯曲成弓形,手背隆起的部分代表舌面,向下的指尖代表舌尖部分,以此来展示准备发音时的舌形;左手掌心也向下,代替上颚部门,并向学生展示手指部分代表上齿和上齿龈部分,手心前半部分表示硬腭,后半部分表示软腭。将右手手背隆起的部分抵住左手手心的前半部分。教师开始发音时,要将右手手背隆起的部分略微放松、向下,使右手手背与左手手心之间略微打开一条缝隙,这样学生就能直观了解到j、q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教授x时,因为x是擦音,教师演示时应注意右手手背与左手手心始终不要接触,留出一條缝隙,这样就能使学生直观地区别出来j、q 与x 在发音方法上的不同。
在语音阶段,声调几乎是所有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有的学生母语本身就没有声调,有的学生尽管其母语有声调,但是受母语声调的干扰,他们很难发准四个声调。在教授四声时候,有的老师会按照五度音谱边发音,同时伴随手部动作:第一声手掌平伸并在水平方向平移,第二声手臂上扬,第三声手臂下压再挑起,第四声手臂用力下压。学生根据教师手势的变化进行操练,要比单纯重复进行声调发声练习更为生动易懂。
(二)夸张口型法
为了向学生清楚地展示发音部位并让学生感知发音过程的变化,对外汉语教师往往在课堂上运用夸张口型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对前、后鼻音韵母进行对比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发ang,努力将嘴巴张大发a[a], 然后让学生看到舌尖逐渐向下收拢,同时舌面中后部隆起向后缩的过程,使学生明确看到ang的发音过程;然后再发an,将口型变小发a[a],然后让学生看到舌尖逐渐翘起并前伸,最后与上齿龈接触,这样学生就会形象地感受到an与ang 发音时的不同。
二、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汉语词汇不仅是语法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教学贯穿于汉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初级汉语学习阶段,受汉语水平所限,仅靠有声语言的讲解很难实现学生对词义的充分理解,而体态语的强化语义作用能使学生有效地将语音和含义相结合,有助于留学生正确而全面地理解词义并加深记忆。
(一)通过动作理解方位词
课堂上,教师除了可以用体态语诠释一些动作形象、指代明确、感情色彩鲜明的词及短语外,还可以用动作演示方位词,这也是一种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的体态语教学方法。如“上、下、前、后、里、外”,教师除了用自己的身体作示范,也可以借助一位同学来做演示,通过走到学生身体所处的不同方向进行方位词的讲练。在方位词的课堂教学中,方法越直观、学生参与性越积极,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就越强。
(二)用手指表示数字
对于初到中国的留学生来说,数字的表达方式贯穿于他们购物、存款、汉语学习甚至是日常生活的始终,因此数字的掌握尤为重要。中国人用一只手表示十个数字的方法与外国人一般用两只手的表示方法有所不同,这常常会引起留学生的好奇。教师有必要在对外汉语课程开课伊始,通过手指的变化来直接教授数字,既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对数字的听辨和记忆能力,同时使留学生熟悉了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对于数字的表达方式。
三、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语法意义和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因此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将抽象的语法理论转化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直观感受。
(一)通过动作、手势、表情帮助学生理解某些副词
副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副词是介于功能词和内容词之间的词类,词汇意义相对空灵,内部成员虚化程度不同”。对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副词学习更是抽象难懂。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体态语的直观化、形象化,结合适当的语境便于学生理解、应用。如在讲解副词“突然”时,教师可以猛地用力拍击一下讲桌,意外的声响会吸引多数学生的目光,此时教师可以立即加重语气提问“突然,老师做什么?”然后再次重复拍打的动作并说出:“突然,老师拍桌子。”又如在学习“差不多”时,教师可以用手势表示出程度相近的语义。教师可以平伸出两手,左右手平行靠近,伴随着例句“A和B差不多高”,两只手在竖直方向稍微交错移动,使两只手掌的高度不相上下。
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不但可以通过动作、手势辅助讲练某些范围副词,如“都”、“全”、“只”,还可以通过表情帮助学生理解某些程度副词的变化,如“有点儿”、“稍微”、“很”、“非常”、“更”、“最”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表示出“有点儿高兴、很高兴、更高兴、最高兴”,从而形象地展示出程度副词的强弱差异,帮助学生理解。
(二)通过动作演示趋向补语
讲授趋向补语时,对外汉语教师除了进行口头语言解释外,通常采用身体的动作来表达“走进来”“走出去”“走过去”“走出来”“走进去”;用手势来表达“拿出来”“抬起来”“放进去”“装进来”等等。此外,教师也可以让一个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造句,让学生通过实际演练来掌握所学内容,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课堂记忆,收到超出预想的效果。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除了交给学生必要的语法结构,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课堂资源,设置形象、具体的语境,使学生理解语法意义,而体态语是形象、具体语境设置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对外汉语课堂体态语运用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使得体态语的使用相对更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大。但并不是所有的体态语都会传递出有效信息,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教师运用体态语应遵循一下原则:
(一)教师体态语应避免文化冲突
“一个民族,用什么样的人体语言表示什么样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违反了这个约定的规则,不是引起交际的中断,就是产生误解。”仅仅是手部的体态语,文化内涵大相径庭,这恐怕是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体态语时较容易忽视的环节。在一些国家左右手是有严格分工的,右手接触净物体,左手接觸秽物。若用左手指示某人或把东西交给对方,对方会认为受到蔑视或某人怀有恶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只有预先了解某些体态语在其他国家文化背景下的特定含义,才能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
(二)使学生了解汉民族体态语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和研究不同国家的体态语,在避免使用有文化冲突的体态语时,还应该积极介绍中国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使学生了解汉民族普遍使用的体态语所传递的信息,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使学生理解某些汉语常用体态语及其相应的文化涵义。比如: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跪拜、磕头等在中国古老文明中源远流长。至今,在一些传统家庭,当传统节日或者长辈寿辰时,小辈依然会行跪拜礼以示敬爱。汉语体态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中国的传统文化,汉民族体态语必不可少。
(三)适度运用体态语
中国有句古话叫“过犹不及”。对外汉语教师也应遵循适度原则,应适当、准确地运用体态语,避免过度、夸张、频繁的身体动作,使学生的注意力脱离了教学实质和重点内容,甚至影响教师形象,从而影响教师对课堂秩序的掌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运用体态语时要注意学生们的年龄差异。对于一些年龄较长的留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不接受老师运用那些面对年轻人所做的过于活泼的体态语。
结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体态语可以辅助教师的有声语言进行教学,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体态语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领悟教师的意图,领会教学信息。但是,体态语一定要简练、明确和相对固定,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语
参考文献
[1]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
[2]柯廉等.公共关系与人体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240.
[3]王磊.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教师课堂教学体态语考察[D].山西师范大学,2008.
[4]张辉等.汉语综合课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19):22.
[5]周国光,李向农等.体态语[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1):39.
[6]耿二岭.体态语概说[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6):44.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2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体态语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L12DYY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