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伟
摘要:口语交际水平对高校学生很重要,由诗文诵读则可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由诗文诵读提升高校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必须做到:掌握诗文的写作背景、情感基调和表达方法;对诗文要能熟读成诵;要筛选语调、停顿、重音和语速等诵读方法。最后,要想把通过诗文诵读提升高校学生口语交际水平落到实处,必须多进行诗文诵读实践。
关键词:诗文诵读 高校学生 口语交际 策略
引言
口语交际水平是高校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他们将来的一项谋生技能。但是高校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成为他们毕业后就业的一个瓶颈。经典诗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实践证明,通过经典诗文诵读训练提升高校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研究掌握所诵读诗文的写作背景、情感基调和表达方法
可供高校学生诵读的文本很多,经典诗文是最佳选择。因为经典诗文都是历代以来的文学精品,它最能给高校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词汇和精当的表达方法。诵读经典诗文,首先必须对诗文做深入的研究,从三方面去把握:一要把握诗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并进一步弄清诗文的情感基调。二要认真涵泳感受诗文中最能打动你的那些语段和词汇。三要思考作者是怎么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找到他最成功的表达方法。
比如我们在诵读陈子昂的《感遇(兰若生春夏)》时,首先应该了解陈子昂当时这样的状况:陈子昂虽然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但后来跟武攸宜出征时,却被武攸宜忌恨,并因此被贬官在家。所以陈子昂空有满腹才华却是无用武之地。所以应该抱着一种怀才不遇并十分痛楚婉惜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其次,这首诗中最能打动人的是“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和“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前面两句把兰若写得那么美:它的颜色是我们中国最看重的红色和紫色,它使林中其他花草都为之黯然失色。后面两句形成反差:但就是如此之灿烂美丽的兰若,却无人欣赏,最后只能随秋风而凋落。这不由让我们想到陈子昂自己,虽为才俊,有满腹的治国安邦之策,却无人能识,落在县令段简之手,最后冤死在狱中。最后,陈子昂用什么方法把自己这种怀才不遇的感情表达出来的呢?是一种比兴寄托的手法:花为美花,人为才俊,花无人欣赏,人也是怀才不遇。整首诗其实是以花比人。
高校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高低,关键看这三点:一是他思想水平的高低;二是他词汇是否丰富;三是他是否找到了合适的表达方法。不能想象,一个思想干瘪、词汇苍白、表达拙劣的高校学生能很成功地进行口语交际。而诗文诵读过程中通过上述三方面对诗文的把握,恰恰能使高校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需要的这三点素养得到提升。
二、要真正提高诵读效果,就必须做到对诗文熟读成诵
虽然现在一些高校也开展诗文诵读活动,但是他们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却没有做到熟读成诵,一旦脱稿就结结巴巴,甚至出现卡壳的情况,结果活动开展效果就不够好。所以这里强调诗文诵读过程中必须做到对诗文熟读成诵。
第一,熟读成诵是诵读的题中之义。所谓诵读,是在熟读成诵读基础之上的美读,如果对所诵读诗文不能熟读成诵读,就称不上诵读了。第二,熟读成诵对高校学生语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感是高校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程度和敏感性。高校学生的语感好了,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都会增强,他的口语交际能力自然就提高了。那么熟读成诵为什么会促进高校学生语感的形成呢?研究表明,高校学生通过一般阅读所获得的信息,都储存在大脑中的短时记忆中,这些信息只有经过与大脑中原有知识网络的连接才能转入长时记忆。所以高校学生要想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再现作品中精妙的言语形式,达到原汁原味的表达效果就很难。因为他自己原有的语感图式同化了所诵读文本的语感图式,而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有的语感图式,去适应文本的语感图式而产生新图式。原有的语义、情味、观念等就不能通过原来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而是用他自己原有的语感图式来复述。所以,只有在全面掌握诵读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心、口、耳、眼并用的反复诵读,并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后,才能够让自己原有的语感图式去适应所诵读文本的语感图式,并产生新的语感图式,这样就从根本上丰富了自己原有的语感图式,从而提升高校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直觉程度和敏感性,即形成語感。比如,当我们对某些诗文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程度、形成语感以后,一旦有和这些诗文相似的表达情境出现,我们当初所诵读的这些诗文就会自动地在我们的脑海中显现出来,有一种“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感觉,就是因为形成了语感。第三,熟读成诵还能培养高校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而条理性和逻辑性是高校学生口语交际不可缺少的思维品质。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尝试去背诵一段诗文时,往往会出现一下子记不起来或是把原文给篡改了的情况,这时我们会自问为什么会这样。原文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的改动不如原文?经过这样比较思考,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原文,另一方面我们自己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提高。
三、对语调、停顿、重音和语速等诵读方法做出认真的筛选
诗文诵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笑言、泣语、沙哑、尖声等等,但最基本的要讲究语调、停顿、重音和语速等几个方面。
(一)语调
语调是语气外在的快慢、高低、长短等各种声音形式的总和。正确把握语调可以有效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语调是由语气决定的,语气的千变万化带来语调的丰富多彩。曲折性是语调的根本特征,这种曲折性表现为四种基本情况:升调、降调、平调和曲调。在进行诵读时,应该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也根据句子本身的语气,选择适当的语调。
还以《感遇(兰若生春夏)》为例来分析语调的选择。这首诗一共八句,共中“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这前四句所用的语调应该是由平调到升调:“兰若生春夏”一句平调出之,以后三句的语调逐渐升高。这样,才能表达看到兰若时那种惊艳和喜悦之情,内心充满了对兰若的欣赏赞美。而“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后四句所用的语调应该是由平调到降调,“迟迟白日晚”一句,由前面的升调陡然回到平调,表达失落的开始,以后三句的语调逐渐降低。这样,才能表达兰若无人欣赏的那样一种失意和痛婉之情,内心充满了痛楚和忧伤。
(二)停顿
停顿是指语流中出现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出于生理上换气的需要,一方面是出于表达上的需要。在诵读中,适当的停顿可以使声音错落有致,形成节奏,另外还能使表意清晰,便于理解。
仍以《感遇(兰若生春夏)》为例,这是一首五言诗,五言诗句中的停顿,大致有○○/○○○与○○/○○/○两种形式。这首诗的停顿应该这样来处理: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三)重音
诵读中强调或突出的词、短语、甚至于某个音节,叫做重音。重音不同,所传达出的感情也不同。重音位置的确定取决于诵读者对于诗文的理解和表达的需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重音不是加重声音。突出重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加重声音是突出,而轻读、拖长也同样是突出。可以快中显慢,也可以重中见轻。
《感遇(兰若生春夏)》这首诗,前半首充满了对兰若的欣赏赞美,后半首则充满了痛楚和忧伤。服从于这样的感情表达: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四)语速
语速就是在诵读时语流的行进速度,这个速度是由诗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决定的。语速可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当出现紧急情况或突然变故时用快速,它可以表达紧张、恐惧、激动、欢快等心情;当感情没有较大起伏变化时用中速;当表现沉重、哀痛、忧伤、肃穆等心情时用慢速。不同的语速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诵读《感遇(兰若生春夏)》时,可以这样来处理语速:首句用中速开始,接下来三句的语速则逐渐加快,表现出一种赞美喜悦之情。而后四句则要用慢速来读,尤其是最后两句,要更慢,这样才能表达兰若无人欣赏时的沉重、忧伤和婉惜之情,从而表达出陈子昂的怀才不遇。
以上四个方面是提升高校学生诵读效果的关键。同时,语调、停顿、重音和语速等对于高校学生口语交际中说话技巧的训练也是极为重要的。如能通过诗文诵读来很好地锤炼这几个方面的技巧,对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升将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易行难。如果要想把由诗文诵读提升高校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想法落到实处,最关键还在于实践。任何技能技巧的获得都需要反复训练,口语交际和詩文诵读也不例外。同时,也只有多进行诗文诵读训练才能锤炼学生现场交流的心理素质。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说诗文诵读是一个“博观”和“厚积”的过程,那么口语交际就是一个“约取”和“薄发”的过程。通过诗文诵读是提升高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用。语
参考文献
[1]鱼浦江.语文教育理论专题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7-99.
[2]汪大昌.传统格律诗词诵读与语法分析[J].语文建设,2009(10):75-78.
[3]张鸿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5-108.
[4]苏绍华.漫谈语文教学中诵读的三个为什么[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7):89-91.
[5]张玲.《我愿意是急流》诵读欣赏[J].语文建设,2010(7-8):154-155.
【本文为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诗文诵读对师范生口语教学作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24004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