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亲爱的同学们,上一期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杨利伟叔叔在“太空课堂”现场授课的部分实录内容,这一期又有什么新的问题等着大家去探讨呢?一起来看看吧!
问题三:尊敬的杨利伟叔叔,请问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未来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多大贡献?
杨利伟叔叔:
非常感谢孩子们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关注!我们在海南文昌建立了新的发射场,但这个发射场目前还在建设当中,还没有完全启用,到今年年底我们的文昌发射场可以具备发射能力。现在,我从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文昌发射场未来会对我国航天发展起到的作用:
首先,我们的航天器和火箭从生产到发射都涉及到(向发射场)运输的问题。比如说,如果现在要进行发射项目,我们就要通过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送航天器和火箭。但是,未来随着我国航天的发展,航天器会越来越大,火箭的推力也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铁路将不能满足我们的运输,而海运则会为我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未来将通过海运的方式将航天器和火箭等运往文昌发射场)。
其次,文昌发射场将会解决我国大推力火箭的发射问题。未来我们的大推力火箭、同步卫星以及探月工程都会从文昌发射场进行发射。我想将来同学们也会看到我们的火箭运送着空间站、货运飞船,从文昌发射场升空!
问题二:尊敬的杨利伟叔叔,请问您是怎样从一名飞行员转变成航天员的?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让您克服了重重困难?
杨利伟叔叔:
我想这样给大家形容一下,1998年1月5日,我们成立了航天员大队,在走入这个大队的第一天,我们所有的航天员就在国旗下宣誓,要将一切献给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这个事业既是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也是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大国、一个强国的标志,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她的魅力所在。大家看到,每一次飞船的升空都会让大家激动不已,可以说,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显示了中华民族向往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梦想,同时也是中国人用实际行动彰显我们民族积极向上精神的体现。
其实,从一个飞行员向航天员的转变过程中有很多很多的困难,也要面对很多的转折。比如说,我们学习的专业和接受的训练都要发生变化,我们要从“空”(大气层以内)到“天”(大气层以外),工作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里边有许多从身体的、心理的到知识的(各层面)的变化和挑战。大家在电视或其他媒体上看到航天员为了适应太空的环境进行了超重训练、失重训练等多种训练,针对各种环境特点对自己的生理极限进行挑战。那么,面对每一次训练,航天员凭借的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坚持。
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我们的两位航天员199 6年到俄罗斯进行训练,他们要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国外航天员四年完成的训练,你可以想象这个过程有多么紧张。每逢周末,其他国家的航天员都到莫斯科去游玩,而我们的航天员还在抓紧时间学习。有一次,他们在进行寒区的生存训练时,还发生过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们都知道,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正常情况下返回时会降落到着陆场,但是,一旦发发生风险,我们的飞船不能正常着陆怎么办办呢?比如说我们在地面上驾驶着汽车,出现问题时可以停靠在路边,人就可以从汽车上下下来,进行检查。但是飞船不行,它在太空当中飞飞行,宇航员是不能出来的,即使要出来也要要穿舱外航天服才能进行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飞船不能降落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设计人员通过很多程序设计,让飞船以最快的速度着陆。这样就很可能导致飞船不能降落到(事先设计好的)着陆场。因此,飞船就有可能降落到沙漠、森林、寒区等地(为了应对这些突发情况,所以航天员要进行寒区训练。)
大家设想一下,我们的两位航天员教练在零下52摄氏度的寒区进行生存训练,带着飞船上有限的设备,而且要生存三天三夜。他们每天吃的也只有飞船上携带的用来应急的一点食物。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这两位航天员还把这些食物留下来了一部分,他们为什么要把食物留下来呢?
原来,他们是想把这些食物带回祖国,让我们的科研人员来看看国外的太空食品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没有人告诉他们要这样做,但是他们很自觉地把食物留了下来。在寒区艰苦的条件下训练,三天结束后,他们减轻了几公斤的体重。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为了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他们凭借的是什么呢?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坚持。
我想凭借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坚持。所以,我想在这里和同学们说,当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一想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生活是为了什么,当你们想明白之后,就要想到坚持。如果我们有这种精神在激励自己,又很好地去坚持,就会达到我们的目的,实现我们的梦想!
好,谢谢你们!
(文字由本刊编辑部整理)
知识链接:
“航天”一词的由来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称作“人造地球卫星”1号。当时,中国还没有“航天”一词,更没有“航天器”一词。人们把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空间飞行的各类飞行器称为“空间飞行器”或“宇宙飞行器”,把空间飞行器在太空中的飞行叫做“空间飞行”、“星际航行”或“宇宙航行”。
20世纪60年代后期,钱学森先生研究了星际航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认为现阶段人类还只能在太阳系内航行,在太阳系内的航行可以称为“航天”,将来飞出太阳系到其他恒星的旅行,可以称为“航宇”。这样,中国就有了“航天”一词,紧接着,“航天”及相应的“航天器”、“航天员”、“航天飞机”等术语很快就被人们接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