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复合型人才培养视角看当前普通本科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4-05-30 22:59:59张前刘乐乐武志勇
理论观察 2014年7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训人才

张前 刘乐乐 武志勇

[摘 要]本文以复合型会计人才标准衡量目前我国普通本科会计教育,认为存在着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笼统、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执行拘泥于传统、校外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化解思路。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教育;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7 — 0167 — 02

纵观我国的普通高校教育经过了“通才教育”、“专才教育”以及“复合型人才教育”三个阶段。“通才教育”强调的是学校教育应传授给学生非专业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及理念。“专才教育”强调的是在学校教育阶段即完成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改革开放、实施市场经济打破了地域、行业的壁垒;特别是现代科学及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融、渗透与综合。这种社会环境下“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理念逐步失去了其适用性,在将二者加以借鉴与吸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复合型人才教育”的观点。“复合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思想的主流,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要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已任。关于复合型人才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概念界定。如复合型人才是指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辛涛,黄宁2008)。复合型人才就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知识运用能力强、有科学创新精神、通晓国际惯例、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语言文化交流能力的人,即一专多能的人(孟庆研,2010)。从概念中不难看出复合型人才具有两大鲜明的特点:一是知识面广,知识涉猎专业跨度大;二是能力卓越,这种能力不光包括学习能力、专业能力而且包括沟通、交流等非专业能力;三是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特征。

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促使社会对会计人才出现的较大需求。适应这种形势近几十年间我国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设置点数量及受教育学生人数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但近些年从普通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来看并不高。同时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以及用人观念的转变,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已提出了一专多能的要求;同时随着会计委派制的实施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的大量涌现,会计职业呈现出了社会化的特点。知识集成、能力卓越、实践能力强成为了当今合格会计人员的标准。综合上述因素反观我国的会计教育却发现存在着与复合型人才需求相背离的一些做法及因素,具体总结如下。

一、部分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笼统

目前虽然绝大部分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但是目标定位过于笼统,缺乏实际指导性。不少高校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近似度高,千校一词的培养目标无法体现出各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并且不少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所制定的培养目标没有充分同本校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及主要就业地域的人才需求相结合。培养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和导向,目标定位笼统化弱化了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使所培养出的人才规格趋同化明显,无鲜明的职业特色。

二、部分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普通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组成。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理论课程、弱视實践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多数普通院校十分重视理论课程,在理论课程体系构建上精心构思,在课时分配上保证充分。而将实践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置于其次的地位。与理论课程相比这两类课程涉及的门数少、学时分配占比较少,学校检查与督导也相对弱些。而实践类课程和素质拓展课却是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将专业理论上升为实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这两类课程设置不足影响了学生能力及素质的提升。

2.理论课程体系构建不具开拓性视野。理论课程体系一般由普通教育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所组成。普通教育必修课包括思想教育类、数学类、外国语类、计算机类、体育类等课程。专业基础课包括管理类、经济类、管理信息系统类、税务及经济法规类等课程。专业课则由会计类、财务与分析类、审计与内部控制类、会计史类等课程组成。比较目前各校理论课程的设置不难发现存在如下普遍问题:一是课程选择过于看重理论性强的课程而忽视或不设一些应用类课程,如会计制度设计课、纳税筹划课、项目预算课、常用办公软件课等;二是重视企业会计类及相关课程,不重视甚至无国际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史、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三是缺少内容可灵活设置的会计专题课程。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学生专业视野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国际性。同时缺少会计专题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对会计发展的最新前沿知识掌握出现空白或迟滞。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的构成及能力的形成。

3.实践类课程开发不足。实践类课程包括课程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其中课程实训又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个部分。目前各普通高校对校内实训做得比较好,实训课按学科分别进行,主要包括针对各章节的单项实训和针对某一课程的综合实训,如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成本会计综合实训等。同时又设置了跨越生产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不同专业的ERP及TOP-BOSS等模拟企业实战课程,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的情景中将各学科知识融合集成形成综合能力。但是不难发现现在绝大多数本科会计学专业校内实训课程的设置缺少两项重要内容:一是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为一体的会计学科的综合实训;二是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内部审计、专业英语、项目管理等为一体的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应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其培养也应顺应这种规律逐步完成,即应由单科实训起依次经由会计学科实训、会计专业实训、最后再到模拟企业情景实训。而目前这种由学科单项实训直接过渡到企业情景模拟实训的做法,学生由于无足够的能力储备容易使其无法适应企业情景角色,使模拟企业情景实训成效不佳。此外从校外实践看,目前各高校主要设置了调研和毕业实习。近些年不少单位出于保守商业机密的考虑对接受学生实习和调研往往采取拒绝的态度,学生很难找到调研及实习单位,或即使找到单位也很少能接触到会计业务,如此使得实践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调研及校外实习成效很低,流于形式。这种情形下亟需各高校更新现有校外实训课或开发新的校外实训课程。

三、教学执行拘泥于传统

1.教学计划过钢

教学计划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依据。沿用传统的理念和作法,各高校对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执行比较重视。不但教学计划要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每一次授课内容及采用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在制订计划时应清楚明了。同时各高校对教师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教学计划的制订及执行成为衡量教师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严谨科学的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工作的保证,但凡事都有两个方面,过刚过硬的教学计划存在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往往造成教师在教学执行中不能根据教学对象个体的差异调整课时、也不能根据会计理论及会计方法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这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教学内容涉及面窄

按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够宽泛。具体表现为只偏重国内会计知识传授不注重国际会计知识的讲解;只注重大型企业会计知识的传授很少涉及小型企业、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的内容。同时不难发现目前各高校的校内实训内容多侧重于会计核算单一方面,无论是会计实训还是ERP及TOP-BOSS都缺少会计监督、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等内容。过窄的教学内容影响了所培养学生知识储备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不利于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形成。

3.教学活动仍以教师为中心

目前不少高校在教学上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核心。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多采取传授法、例证法等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仍是以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作业与复习等为主。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虽然采用了,但多数是将黑板上的内容转移到了电教设备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无法将教与学二者有机组合溶为一体,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将教师固有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学生,抑制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存在,不利于学生学习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4.学习成效考核简单化

目前各高校对学生学习成效的验收缺少动态追踪的过程,不少高校以期末考评一次成绩定终身,做得好些的学校也只是结合了期中成绩及平时出勤等。多数学校无论期中还是期末考核仍以考试为主。以会计学科为例考试题型无外乎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分录题等。从考核尺度看仍偏重于考核学生的识记能力。学习成效考核的简单化没有尊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多位性和综合性。

四、其他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不容忽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开设辅修专业的学校对主修专业及辅修专业重视不同,辅修专业的教学开展、考核机制等不但沿用传统模式而且要求标准并不高。第二,开设通识课学科跨越度过大。个别学校出于师资安排等考虑开设通识课存在随意性,学科跨越度过大,没有围绕着本专业需求构建。第三,由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知识具有多样性,不少高校在课程构建过程中出现了有限的课时在多学科之间分配的矛盾。对于这一矛盾影响到学校教学的有序安排,进而影响到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形成。

高校会计教育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会计人才,由于上述症结的存在,使其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在知識及能力的层次、结构方面大打折扣,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所以各高校应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寻求多种方法加以化解。为此建议各高校:首先,应结合本校定位及市场需求制订出有别于他校的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其次,细化培养方向,界定不同培养方向的专业核心理论课和专业核心实践课,围绕着专业核心课程构筑以专业基础课、普通教育必修课、素质拓展课为层级逐步拓展的课程体系。同时整合现有的课程结构,增加应用型课程,将相近学科与相同内容加以合并,同时打造素质拓展课程群。第三,改革教学执行活动,制订弹性教学计划、实行实训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有机融合、强调教师对学习引导作用、将教学课堂拓展到课后及学校其他活动中,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第四,加大对辅修专业检查力度、努力办好实验班、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办学或订单式教学等。

〔参 考 文 献〕

〔1〕 辛涛,黄宁.高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框架与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03).

〔2〕 孟庆研.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1).

〔3〕 张海水,朱曦.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4,(01).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实训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9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