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4-05-30 18:37:51孙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8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软件技术高职

孙伟

摘要:为更好的培养软件专业人才,通过对苏州地区大量软件企业的调研,分析软件企业对高职软件专业人才的要求和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苏州地区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企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8-1759-03

苏州作为上海的后花园,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远超过国内大多数地区。目前苏州市已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2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家,国家级保税港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其中以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最为著名。苏州的软件企业数量众多,在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该地区对软件各层次的人才需求都比较大。地处苏州的高职院校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地理位置优势,但在近年来软件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仍然存在着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矛盾,如何把握企业的人才需求,成为高职院校必须研究的课题。

1 现状分析

1.1地区背景分析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苏州软件产业产值44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000亿,经国家认定的软件企业累计达655家,苏州软件产值全国排名第五,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在江苏排名是仅次于南京的“中国软件名城”。根据2012年《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计划》,苏州市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软件产业,进一步推动产业内部结构调整,重点提升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在整个信息产業总量中的比重。

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关于推进苏州市软件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2011-2015)》中提出,按照“科学规划、内外齐动、扬长避短、政策扶持、责任考核、五年双翻”的工作方针,以规划为引导,内外资招商引资并举,充分发挥苏州行业应用软件、软件服务外包、嵌入式软件、游戏动漫软件等特色优势,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工作考核,力争“十二五”期间,软件销售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二番。实施“2151工程”,计划到2015年软件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认定的软件企业累计超过1000家,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和软件企业,实现五家以上的软件企业成功上市,培育超1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10家,其中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5家,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强企业5家,软件产业人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自主开发的软件和服务基本覆盖各个应用领域,将苏州建设成为我国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区之一。

1.2苏州市高职院校情况分析

截止到2013年,苏州大市范围内共有16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软件技术专业的院校共有10所,各院校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另外,还有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沙洲职业工学院、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硅湖职业技术学院等6家高职院校不单独开设软件技术专业。

苏州地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每年招生人数约800人左右,其中苏州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苏州职业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在招生数上较多。

2 企业需求情况调研分析

苏州地区软件企业众多,人才需求数量巨大。为更好的解决高职院校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对接的问题,更好的把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对50多家苏州软件企业进行了多次市场调研,探讨软件企业目前对高职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2.1苏州现有软件行业的人才需求岗位

根据走访调研具体情况分析,整理了目前苏州市的软件技术类高职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如图1所示。

2.2苏州未来对软件人才需求的层次划分

经过对50多家软件企业问卷调查,得出各企业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情况,如表2所示,这表明高职学历的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企业出于用工成本、员工稳定性等原因,比较喜欢招聘优秀的高职学生。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首先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大致可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素质;第二是学生的基本素养;再次为“潜力”,即对新知识、新能力的求知态度和学习能力;第四为“品德”即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等。而对“专业成绩”、“社会经历”等要求相对降低。这一结果和大学生所认为的结果有很大偏差。可见企业只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考虑的,它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

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应该充分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紧迫感;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企业看重专业人才的态度,能够脚踏实地,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心态不正确,“异想天开”,“浮于表面”,“眼高手低”“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十分明显。

通过调研,苏州及周边的企业行业一线专家为学校培养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本专业的专业设置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通过企业调研和数据和企业访谈的信息,我们针对苏州地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出改革的建议。

3.1关于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

1)移动技术现在已经在改变着软件行业,移动开发技术专业需要得到相当的重视,建议设置成单独的方向或成为独立的专业。

2)课程的设置重基础、强技能。

3)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4)加强校企紧密合作,培养适合企业要求的实用软件人才。

5)加快双师队伍的发展的脚步,大力引进企业师资,同时考虑改革现有的专任教师进企业实践的方式,考虑到软件专业更新的速度,需要对教师的技术技能加大培训力度。

3.2改善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

1)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目前的改革还属于闭门造车。

2)加快教学改革的进度,全面推進课程的项目化改革

3)加强软件开发职业环境模拟设计,注重阶段考核,关注职业能力发展。

4)在多样的实战项目中提高实践能力。

改革必须与企业高度合作,苏州地区企业众多,合作有着天然的优势,如果不能重视与企业合作必将丧失自己与其他地区相比所拥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韩雪.高职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179+184.

[2] 冯研.对国外发达国家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8):169-170.

[3] 张景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化诉求——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再审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76-78.

[4] 李冰,高雨薇.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5):88-90.

[5] 张耀辉,段晓华,简世平.“专业导师+能力导师+企业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4(1):48-50+35.

[6] 亓传伟,任艳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3):111-112.

[7] 柳善文,唐国纯.工学结合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71-73.

[8] 杨欣,赵庶吏,李英军,徐江.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16-18.

[9] 于丹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辽宁省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J].华章,2014(2):205.

[10] 董波.浅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J].华章,2014(1):146.

[11] 刘韶华.我国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弊端及改革设想[J].华章,2014(1):172.

[12] 乐丽琴,贺素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2):26-27.

[13] 李娟.高职院校“分层次”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无锡商职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4(5):233-234.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软件技术高职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 20:31:16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迈向企业造型需求的机械外观设计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04:14
强化市场营销教学中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6:19
旅游管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企业需求的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4:25:29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