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穿衣”变万能血

2014-05-30 10:48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表面抗原穿衣万能

无论输血受血,都须血型匹配,这是生活常识。近日,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团队利用“给细胞穿衣服”的方法,让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免于被“觉察”,如此一来,红细胞就可以不必考虑血型,灌注给任一病人。这意味着,不匹配血型之间的输血受血将成为可能。

原来,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决定的。例如最常见的ABO血型系统,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A型抗原,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B型抗原。进行输血时,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会识别供血者的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如果血型不匹配,抗体就会把它们定义为“外来物种”,并向它们发起进攻,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科学家们一直在找寻一种用于制造“万能血”的方法,因为这对于临床输血特别是对于紧急情况下稀有血型的施救意义非凡。

6年前,唐睿康团队受鸡蛋壳保护鸡蛋的启发,发明了一种给细胞“穿衣服”的方法。他们希望能在实验室中创造出带“壳”的细胞,赋予细胞不同的功能与特性,科学家们称之为细胞表面工程策略。这种策略被用于对红细胞的改造,让细胞表面抗原免于被觉察,另辟蹊径制造“万能血”。

“我们需要为红细胞找到一件合适的外衣材料,并精准地把它“穿”到红细胞身上。”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教授王本介绍,这一研究的难度,一是寻找“布料”,二是如何量体裁衣,让这件红细胞的衣服“宛若天成”,“‘衣服不能包裹得太严实,这样会影响细胞膜本身的流动性,也不能包裹得太松,这样抗原有可能会‘暴露。”对此,团队成员做了很多尝试。

科学家找到的“布料”是聚多巴胺,因为它可以通过前驱小分子多巴胺的原位作用形成表面修饰,而且所得到的聚多巴胺层的组成单元也是人体内原本具有的物质。

体外实验证实,在血液错配的情况下,原本应该发生的抗原反应不见了,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依然保持不变,例如携氧能力。课题组还进行了小鼠试验,改造后的红细胞保持着原始红细胞的行为特征,拥有类似的生命周期,即便经过多次输血,也未激起受血小鼠的免疫反应。

尽管这一研究展示了令人兴奋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唐睿康认为,目前来说它仍是一项技术手段,要真正运用到临床,还需要进一步的大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前试验。王本还补充,目前的研究只针对ABO血型系统做了测试,下一步非常有必要将该体系应用于RhD血型系统。(据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表面抗原穿衣万能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截短片段P165在酵母中表达
万能衣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自在才是我的穿衣态度
穿衣取经
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对比探讨
未来的万能草
万能收纳筒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有范穿衣也是性价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