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是我最喜欢的几位现役球员之一。在他身上你可以发现很多与众不同的特质,包括他的成长轨迹,包括他对待队友以及对待自己的方式,包括他在场上打球的风格,甚至包括他对待商业代言的谨慎。这些特质有时候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情况非常相似,这让林书豪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近距离的、有血有肉的榜样力量。
就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林书豪追逐目标的过程跟天赋与青睐没什么关系,反而充斥着质疑。高中临近毕业,尽管也带领球队赢下过一些硬仗,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跟身边同样梦想进入NBA的孩子们相比,他却连一份大学体育类奖学金都搞不掂,用你曾经班主任最喜欢的一个词来形容,当时没拿到篮球名校的奖学金就等于失去了NBA的“敲门砖”——你完蛋了!
可林书豪完蛋了么?好在敲门这件事归根结底还是在人而不是砖。哈佛同样没能给他奖学金,但唯一能承诺的就是一个稳定的场上位置,试想如果林书豪当年走进的是UCLA,那他得到的上场时间很可能还不及在哈佛的三分之一,把坏事变成好事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而在篮球场上,你同样可以用脑子弥补身体素质上的不足。
“在第四节,每当情势危急,真的需要有人力挽狂澜时,林书豪的致胜一投,或是关键一传,都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记忆。”这是林书豪高中教练戴彭布洛克对他的评价。火箭季后赛对阵开拓者第三场,也是截至目前他们唯一拿下的胜场(1-3),林书豪最后时刻助攻丹尼尔斯的致胜传球正应验了这句评价。
坦率讲,华裔面孔确实也是林书豪榜样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点,你从我们中文版“扣篮SLAM”将他登上封面的次数也不难发现。尤其是在他加盟了火箭之后,我的许多非专业朋友开始频繁地向我提起林书豪的名字,在姚明之后,他们能在自己曾经支持的球队里重新找到一个关注点,并开始探寻他的过去,传诵他的故事,这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件坏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很可能就会找到一种方法,用来解决你眼下实际面对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