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炎
马航客机失联后,多国参与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海空大搜救。高科技手段派上用场,这其中,各种人造卫星最受关注:包括中国“高分一号”卫星在内的数十颗对地观测卫星拍摄了大量相关海域照片,为寻找客机、排除疑点立下了汗马功劳。
人造卫星用于各种军事目的就被称为军事卫星。实际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军事卫星就已经开始在侦察、监视、预警、通信等领域发挥作用。由于它应用广泛,各国竞相研制。迄今,在太空运行的军事卫星数以百计。
“科罗娜”数清苏联导弹
1957年,苏联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后,人们一直盘算着让卫星干点“实事儿”。在冷战年代,首先应满足的是军事上需求,卫星为军方干的第一件事,是进行照相侦察。美国《军事情报》杂志披露了研制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的内幕。
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朝野流传一个消息:苏联在弹道导弹领域有明显优势。赫鲁晓夫对外宣称:“在我们工厂装配线上,每年可像生产香肠一样生产出250枚带氢弹头的火箭。如果这些致命武器在某个国家爆炸,那里什么东西也不会留下。”
美国人很着急,事实到底如何呢?美国曾派侦察机前往苏联进行侦察。1960年5月1日,美国飞行员凯利·鲍尔斯驾驶 U—2型侦察机飞越苏联领空时被击落。美国随之取消了这一飞越苏联领空的计划。就在这期间,有人提出一个大胆设想——把照相机搬到太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自下令研究照相侦察卫星,于1960年研制成功并发射。同年 8月19日,美国空军一架C—119型运输机飞临太平洋上空,机组人员打开飞机尾部的舱门,放出一根缆绳和一张奇怪的金属网,将一只正徐徐下降的降落伞网住,然后把降落伞切掉,再把降落伞下面挂着的一个东西拉进机舱。美国就此宣布:科学卫星“发现者”号回收成功。但实际上这就是代号“科罗娜”的侦察卫星。
“科罗娜”卫星也揭开了苏联导弹的真相。通过判读卫星照片,美国中央情报局指出:苏联已经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还不到25枚。而当时美国已拥有比苏联多数倍的洲际弹道导弹和多3倍的B—52战略轰炸机。
“科罗娜”卫星不仅被用来侦察苏联,也监视后来的中苏边境冲突和印巴战争。
上世纪90年代,美国解密了86万幅卫星照片。其中,95%为国外地区的照片,而且有近半数照片不同程度地被云层遮挡。这说明在早期可见光照相侦察活动中,可以利用的侦察照片只有一半左右。
预警卫星在海湾战争中助威
1991年的海湾战争,各类军事卫星再次大显神通。可以监听坦克电台的电子侦察卫星、分辨率达到0.1米的照相侦察卫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当年的美国“爱国者”反导系统大战伊拉克“飞毛腿”弹道导弹的战役中,美国的“国防支援计划”导弹预警卫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爱国者”拦截“飞毛腿”,全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侦察预警、雷达跟踪、导弹拦截。从伊拉克飞向以色列的“飞毛腿”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大概需7分钟。而“爱国者”系统不能24小时全天开机,只有发现目标来袭后才能开机,因此需要为它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
于是,美国的DSP导弹预警卫星派上了用场。美国原先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空部署了4颗DSP导弹预警卫星,用来监视苏联和中国的弹道导弹发射。海湾危机爆发后,美国把其中的两颗预警卫星移到海湾地区上空,专门监视伊拉克的弹道导弹。这种预警卫星可从地球静止轨道上向地球进行大范围扫描。由两颗预警卫星组成一个扫描系统,可每隔12秒掃描一次,对伊拉克进行监视。
当DSP预警卫星的红外望远镜确认伊拉克发射“飞毛腿”导弹时,导弹喷射的红外线图像立即从该卫星传输给美国空军空间指挥导弹预警中心,迅速由计算机算出目标的弹道轨迹;接着,利用预警卫星所获得的立体图像计算出导弹的命中地点。
接到预警后的美国“爱国者”系统,将雷达波束调整到可能的落点空域进行快速扫描,待发现目标后进行截获、跟踪,并发射导弹实施拦截。尽管事后有分析指出,“爱国者”的拦截成功率不到8%,但如果没有预警卫星的参与,那么拦截成功率就是零。更为重要的是,预警卫星为以色列市民提供了疏散的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中国卫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是世界上第四个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相继发展了“尖兵”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实践”系列科学实验卫星、“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和一系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等。其中,“高分一号”卫星代表着中国对地观测卫星的最高水平。在最近马航失联客机搜救过程中,“高分一号”率先实现对相关海域拍照,并通过判读发现多处疑似漂浮物,在国际上引发关注。
“高分一号”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的第一颗卫星。“高分专项”于2010年5月全面启动,计划到2020年建成我国自主的陆地、大气和海洋观测系统。尽管该“专项”主要是民用卫星,但外国专家认为,由于分辨率较高,也具备相当价值的军事用途,识别飞机、坦克已经不成问题。
“高分一号”的全色分辨率是2米,多光谱分辨率为8米。它的特点是增加了高分辨率多光谱相机,该相机的性能在国内投入运行的对地观测卫星中最强。此外,“高分一号”的宽幅多光谱相机幅宽达到了800公里,而法国近年发射的SPOT6卫星幅宽也仅有60公里。“高分一号”在具有类似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对一个地区重复拍照,其重复周期只有4天,而世界上同类卫星的重复周期大多为10余天。可以说,“高分一号”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完美结合。
实际上,“高分专项”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遥感技术项目,包含至少7颗卫星和其他观测平台,分别编号为“高分一号”到“高分七号”,它们都将在2020年前发射并投入使用。“高分一号”为光学成像遥感卫星;“高分二号”也是光学遥感卫星,但全色和多光谱分辨率都提高一倍,分别达到了1米全色和4米多光谱;“高分三号”为1米分辨率;“高分四号”为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光学卫星,全色分辨率为50米;“高分五号”不仅装有高光谱相机,而且拥有多部大气环境和成分探测设备,如可以间接测定PM2.5的气溶胶探测仪;“高分六号”的载荷性能与“高分一号”相似;“高分七号”则属于高分辨率空间立体测绘卫星。“高分”系列卫星覆盖了从全色、多光谱到高光谱,从光学到雷达,从太阳同步轨道到地球同步轨道等多种类型,构成了一个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能力的对地观测系统。
据外国媒体报道,我国还有独立的军用侦察卫星项目,外界猜测我国军用卫星分辨率已达到1米水平。从“高分”系列对地观测卫星身上,人们看到了中国卫星技术正逐步向世界最高水平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