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涛 王乐然
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签署克里米亚入俄条约前,发表了电视演讲,就克里米亚问题阐述了俄罗斯立场。现场听众包括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俄联邦各地区负责人和公民代表等。演讲充满爱国激情,会场不时响起欢呼喝彩声,许多听众热泪盈眶。他们觉得,克里米亚终于回家了。
然而,乌克兰人心中五味杂陈。乌克兰和俄罗斯这对有着共同祖先的邻居,几百年来积累了太多的恩怨情仇。在克里米亚入俄的当口,人们想起了两国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想到了乌克兰难以捉摸的未来,也看到了普京在这场“拳击赛”中的一记重拳。
乌克兰:东西部“分居”数百年
2009年是果戈里诞辰200周年,俄罗斯政府把当年定为“果戈里年”,推出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但那一年俄罗斯和乌克兰曾为这位作家的归属闹得不可开交:俄罗斯借纪念果戈里的机会努力宣传民族自豪感,乌克兰则认为俄罗斯把果戈里“窃为己有”。这段纷争真实反映出两国在历史上的纠葛。
9世纪中期,来自北欧的诺曼人建立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被稱为“基辅罗斯”,这是最早的俄罗斯国家。如今,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讲起历史时,都把基辅罗斯看成自己民族的第一个国家。1240年,蒙古人西征,攻陷基辅,统治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土地。正是在这个时期,本是同族的罗斯人开始分化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日后在北方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并逐渐强大,而乌克兰人却长期受到强大邻国的压迫。14世纪开始,乌克兰被立陶宛和波兰等国统治。1654年,为了反抗波兰人的压迫,乌克兰与沙皇俄国结盟。1667年,俄国和波兰为了解决两国纠纷,签订条约,瓜分了乌克兰。乌克兰东部并入了沙皇俄国,从此开始了与俄罗斯捆绑在一起的历史,乌克兰也由此得名“小俄罗斯”。
乌克兰东部并入俄国以后,沙皇开始推行俄罗斯化政策,乌克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在东部越来越弱。乌克兰西部则先后被波兰、奥地利等国统治,与高度俄罗斯化的东部分离数百年。这是今天乌克兰东西部分裂的历史根源。
随着沙皇俄国的扩张,到18世纪末,除了奥地利统治下的部分地区,乌克兰已经全部并入沙皇俄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乌克兰东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西部却再次成了波兰领土。1922年,苏联建立时,东乌克兰加入联盟。斯大林强制推行的集体农庄政策,给以农业为主的乌克兰带来了很大影响。上世纪30年代初,乌克兰还曾经出现了大饥荒。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进入乌克兰时,一些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居然将德军视为“解放者”,夹道欢迎纳粹军队。
二战结束后,苏联边界向西扩展,囊括了原本被波兰统治的西乌克兰,“分居”几百年的乌克兰东西部终于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下。几百年的分离让乌克兰东西部的人们貌合神离。这次乌克兰东西部的严重分裂正是这段历史的写照。
绕不开的俄罗斯
到苏联解体时,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上的积怨已经很深,而乌克兰的经济和生活水平高于苏联平均值,甚至比俄罗斯略高。所以,在面临是否从苏联中独立出来的问题时,乌克兰并没有太多犹豫。1991年,乌克兰在对独立进行全民公决时,全国84.2%的选民投了票,其中92.3%的投票者赞成独立。虽然东部地区赞成率稍低,但也有压倒性的优势,在俄罗斯族占绝对优势的克里米亚,多数人也投了赞成票。
独立公决时,乌克兰人普遍认为自己很快能过上欧洲式的富裕生活。但他们忽略了几个世纪以来,对俄罗斯原材料、能源以及市场方面的高度依赖。在失去了俄罗斯的强力支持后,以重工业为主的乌克兰经济很快开始下滑。这使得乌克兰人,尤其是东部俄语地区的居民,开始后悔当初独立的决定,亲俄情绪明显。西部地区则更加急切地希望融入欧洲,历史遗留下的东西部分歧凸显出来。在这种分歧中,俄罗斯是乌克兰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
2004年11月,乌克兰总统大选在亚努科维奇和尤先科之间展开。结果亚努科维奇以3%的优势获胜。第二天,尤先科的支持者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引发了“橙色革命”。12月,乌克兰进行了新一轮投票,最终尤先科获胜。
亚努科维奇的支持力量主要来自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方与俄罗斯联系紧密;尤先科代表着乌克兰亲西方的力量,受到西部地区的支持。亚努科维奇和尤先科的争夺实际反映了乌克兰东西部的分歧,更反映出俄罗斯和西方在背后的角力。对于尤先科的胜出,美国和欧盟很快表示欢迎,而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观察团却坚称这个结果“非法”。由于形势所迫,亚努科维奇最终承认了这个结果,尤先科和季莫申科着手组建新政府。
尽管亲西方的力量暂时占据了上风,但乌克兰内部的分歧远未结束。尤先科担任总统期间,乌克兰政局一直处在动荡之中。2005年,组建不久的季莫申科政府就被尤先科解散,2006年,尤先科曾经的对手亚努科维奇出任总理,但短短一年后季莫申科又代替了亚努科维奇。2010年的总统大选中,亚努科维奇击败季莫申科,成为新一任乌克兰总统。第二年,季莫申科就因为任总理期间“滥用职权”而锒铛入狱。
然而几年间,人们却发现,亚努科维奇也在变化:尽管是亲俄力量的代表,但有了摆脱“莫斯科代理人”形象的愿望。他在2006年到2007年短暂的总理任期内,很少按俄罗斯的意愿行事,更曾强硬表示,俄罗斯提供的天然气价格太高,乌克兰会尽可能减少使用俄罗斯天然气。美国媒体则披露,为亚努科维奇设计竞选策略的一个美国政治顾问和美国国会关系密切。亚努科维奇还在2013年积极推动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但又因为忌惮俄罗斯而中途叫停。在很多人看来,亚努科维奇所谓的不再摇摆不定实质上是在俄罗斯和西方中间,望风使舵,两面讨好。
但是,两面讨好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两面不讨好。当乌克兰国内欧洲一体化的支持者举行大规模示威,抗议亚努科维奇中断与欧盟的谈判时,美国并未作何表示,并要求乌克兰政府倾听“民声”。俄罗斯虽然批评示威活动,但并未表示对亚努科维奇的强力支持。
最终,亚努科维奇狼狈逃往俄罗斯。在2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亚努科维奇表示对普京的沉默感到吃惊。几天之后,普京站出来说,俄罗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给予亚努科维奇庇护,但“亚努科维奇没有政治前途”。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说得更直接:“俄罗斯不愿与一个被自己民众当做脚踩垫的领导层做任何交易。”
克里米亚:被抱错的孩子
当人们以为这次危机最终会以乌克兰“变天”落幕时,普京突然对克里米亚采取了行动。一时间,这个风景秀丽的半岛成了“火药桶”。普京之所以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如此坚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俄罗斯人看来,克里米亚本就是他们的,只不过是一个被历史抱错的孩子。
克里米亚曾是乌克兰唯一一个自治共和国,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谁能控制克里米亚,谁就能控制黑海”也早就是军事学家的共识。15世纪,蒙古族鞑靼人在这里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并长期和北方的俄罗斯人交战。后来,极度渴望出海口的沙皇俄国为夺取克里米亚发动了数次战争。1783年,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取了克里米亚。之后的两个多世纪里,克里米亚一直是俄罗斯的领土。由于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二战期间曾帮助过纳粹德国,1944年斯大林以“同希特勒占领者相勾结”的罪名,将鞑靼人集体流放中亚。在这之后,俄罗斯人成了克里米亚的主要居民。
1954年,为了纪念乌克兰和俄罗斯结盟300周年,赫鲁晓夫将俄罗斯人占多数的克里米亚作为“恒久友谊的象征”划给了乌克兰。俄罗斯虽然对此有些微词,但俄乌两国当时同为苏联的一部分,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
1991年苏联解体。克里米亚作为自治共和国,加入了独立的乌克兰。1992年,俄罗斯议会单方面宣布赫鲁晓夫当年的决定无效,引起了乌克兰的强烈不满。但正如普京在前几天的演讲中所说,他不知道赫鲁晓夫为什么做出了这样一个“无视当地人口构成的举动”,“(俄罗斯)当时处在一个沉重的状态,完全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俄罗斯没有采取什么实质行动,只能默认克里米亚被“抢走”。
失去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勉强保留了在克里米亚的部分驻军,并以每年9800万美元的代价租下了塞瓦斯托波尔军港。2010年,俄乌两国达成协议,俄罗斯以天然气降价30%的代价,换取了俄黑海舰队在乌境内驻扎期限延长25年。原本协议规定,当这25年过完之后,两国再协商是否继续延长这一期限。但是,随着克里米亚入俄,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解决:俄罗斯当然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驻军。
普京在沉默中爆发
应该说,普京在这次乌克兰危机中是后发制人,但也留有先手。早在2013年初,普京就觉察到了乌克兰的“异样”。当时,乌克兰正和欧盟商讨签署“欧盟—乌克兰联系国协定”,并计划在2013年11月签署该协定。普京当时就非常强硬地表示:“俄罗斯不再想养活自己的邻居。(你)想加入欧盟吗?想像欧洲那样生活吗?那就像欧洲那样付钱吧!”虽然乌克兰多次抱怨俄罗斯卖给自己的天然气价格过高,但实际上,乌克兰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时,享受着比欧盟便宜很多的“亲情优惠价”。俄罗斯的这通“敲打”明显起到了作用。去年11月,“欧盟—乌克兰联系国协定”签署前的最后一刻,乌克兰突然变卦,宣布暂停该协定的签署。俄罗斯对此很慷慨地拿出150亿美元购买了乌克兰债券,还下调了卖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不过,普京并没有让这笔钱和降价很快到位,他还要看乌克兰的表现。
结果证明,普京留的这个“后手”很精明。在暂停签署“欧盟—乌克兰联系国协定”后,亚努科维奇无力控制民众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今年2月最终失势。从之后媒体的报道中不难看出,这位生活奢侈、东西摇摆的总统在乌克兰早已失去了民心。普京对他的提防很有必要。
普京不仅留了个心眼儿,还早就在沉默中准备好了行动计划。乌克兰“变天”后,普京很快下令俄罗斯西部和中部武装部队提高戒备等级,俄驻黑海舰队也进入了战备状态。2月28日,俄罗斯的多架直升机飞抵克里米亚南部,同时,俄罗斯海军陆战队也包围了乌克兰海岸警卫队总部。不久,俄罗斯的装甲运兵车也开到了克里米亚。
俄罗斯直升机到达克里米亚的第二天,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统阿克肖诺夫就公开请求普京帮助恢复克里米亚的“和平与宁静”。克里姆林宫当天就表示,俄罗斯不会置阿克肖诺夫的援助请求于不顾。3月6日,有媒体报道,俄罗斯凿沉了退役的“奥恰科夫”号大型反潜船,把5艘乌克兰军舰困在了军港里。
3月16日,在公投结果揭晓后,普京很快签署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条约,他在签字前发表了电视演讲,抨击了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送给乌克兰,并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克里米亚深表遗憾。普京说,苏联解体时,“俄罗斯低下了头,逆来顺受,将委屈吞了下去……但是人们不能忍受如此明目张胆的历史不公正”。普京还在演讲中感谢了中国对俄罗斯的理解。对于美国和西欧批评俄罗斯违反国际法,他说:“他们竟然还能想起国际法。很好,应该为此感谢他们,晚知道总比不知道好。”在普京看来,俄罗斯从来没有违反国际法,虽然俄罗斯加强了在克里米亚的武装力量,却没有超过驻克里米亚的俄军上限,而且也沒有对乌克兰动武。
其实,在这次演讲之前,普京在和奥巴马通电话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克里米亚的公投完全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尤其是历史上已经有科索沃的先例”。普京的这番话让西方哑口无言:当年,正是在西方的支持下,科索沃通过公投“独立”,脱离了南联盟,成了一个实际上的独立国家。
西方制裁苍白无力
在这次乌克兰危机中,西方国家原本希望通过反政府示威活动将亚努科维奇赶下台,把乌克兰拉到自己这边。可他们没想到普京有如此应对手段。事已至此,骑虎难下的西方国家必须有所表示。
在俄罗斯军事力量进入克里米亚后,七国集团谴责俄罗斯的行为是对乌克兰主权的“侵犯”,并称准备不参加即将在俄罗斯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对此,普京没有示弱,他表示,俄罗斯仍在筹备峰会,“谁不想来,就别来了”。最近,又有报道称,如果俄罗斯执意干预乌克兰局势,西方国家可能会将俄罗斯逐出八国集团。但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普京对可能丧失八国集团的地位,“没有感到遗憾”。
自从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之后,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的消息就不断传出。3月16日克里米亚公投当天,奥巴马在和普京通话时警告说:“我们与欧洲伙伴一道,准备让俄罗斯付出额外代价。”言下之意,就是西方将对俄罗斯出台制裁措施。3月17日,奥巴马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7名俄罗斯高官进行限制入境、冻结财产等制裁。但此举立刻遭到了俄罗斯的嘲讽。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作为受到制裁的俄罗斯官员之一,在“推特”上质问“奥巴马同志”:这种制裁有用吗?自己在国外根本没有账户和资产。同样被制裁的普京高级顾问苏尔科夫则说,制裁对自己而言,是“巨大的荣誉”。
作为美国的盟国,日本政府表示将和七国集团成员保持一致,探讨对俄罗斯更严厉的制裁。结果,俄罗斯驻日本大使馆很快在“推特”发出了一张熊的照片,图说为“等着制裁”。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表态同样强硬:普京要么让局势缓解,要么准备接受更严厉的制裁。他还声称,七国集团会议上必须讨论将俄罗斯永久逐出八国集团。但讽刺的是,有媒体报道,一份失密文件提到,在先前召开的欧盟成员国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卡梅伦表示不希望形成有损英国对俄贸易和金融的决议。而印度则表示,除非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否则不会支持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
尽管白宫发言人卡尼表示,西方的制裁已经取得成果,未来也还会实施更多制裁。但在人们看来,西方的制裁恰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言:大山临盆,最后生出一只耗子。在这场较量中,美国明显没了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玩弄“边缘战略”的胆量,这次制裁措施显得苍白无力。
普京接近“俄罗斯的灵魂”
从乌克兰危机爆发,到克里米亚公投,再到克里米亚入俄,俄罗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对此,世界舆论看得一清二楚。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奥巴马政府在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问题上相当“软弱”,克里米亚危机的酿成,是奥巴马误判了国际形势。英国《金融时报》称,整个过程中,(俄罗斯)推进速度快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德国之声认为,普京已经决意走一条对抗西方的特殊道路。无论西方愿意与否,都将被迫接受这一新挑战。对此,《纽约时报》表示,美国和欧盟将进一步加大制裁力度,但普京不可能接受此威胁并改变立场。
媒体认为,普京在协议签署前的演讲表明了“坚持强硬立场的决心”。英国《卫报》称,普京讲话的含义在于告诉西方“俄罗斯帝国回来了”,苏联解体20多年后,俄罗斯终于可以站起来捍卫自身权利了。文章称,“(普京)没有表情的面孔隐藏着深刻的仇恨,带来一种不寒而栗的效果”。德国《每日镜报》认为,普京的演讲充满血性和自信,表达出“他多么瞧不起西方”。德国《明镜》周刊以“强权”为题写道,普京的讲话是对西方的一次大算账,同时表明他没有妥协的空间。
按美国媒体的说法,欧美在和普京的斗法中已被“将死”。俄媒体人基瑟约夫形象地说,普京又让奥巴马多了一缕灰发。德国《柏林日报》称,“北极熊”已经将“黑海明珠”牢牢握在手中,西方很难再夺回来,俄罗斯已经掌握了地缘政治的先机。德国《斯图加特日报》19日称,普京让奥巴马和默克尔明白,谁是真正厉害的政治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9日引用传记作家克罗波克的话说:“从许多方面来看,普京是俄罗斯民族意识的具体体现。在过去100年中,我们从来没有一个领导人能像普京这样,如此接近俄罗斯的灵魂。”
乌克兰受打击最大
纷争给俄乌两国带来了哪些影响?这场较量中,俄罗斯、乌克兰和西方分别有哪些得失?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闻一研究员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陈新明教授。
环球人物杂志:您怎么评价俄罗斯和美国这次的较量?
闻一:俄罗斯达到了目的。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极为重要,得到它可以从根本上扭转黑海地区的战略格局。原本处于劣势的俄罗斯由此获得了实力上的突破。但不能简单说谁赢谁输,当今国际政治舞台的斗争是交织在一起的,胜利和失败也是交织在一起的。美国为首的西方可能失去了一些,但他们暂时保住了乌克兰这个阵地。
环球人物杂志:克里米亚危机的结果对乌克兰意味着什么?
闻一:乌克兰丧失了部分领土,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而且乌克兰的问题还远没有结束。俄罗斯和克里米亚并不接壤,克里米亚的北部原是乌克兰国内行政区之间的界限,现在成了俄乌国界线,所以这里有可能成为两国增兵的地方。
陈新明:乌克兰彻底失去了克里米亚。乌克兰不敢对俄动武,国际制裁又没有实质性作用。从历史上来讲,克里米亚本来就是俄罗斯的,克里米亚人内心倾向于俄罗斯。乌克兰比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政治上和俄罗斯保持融洽,不能简单地亲西反俄。
環球人物杂志:这次事件还会有什么新发展吗?
闻一:目前,俄罗斯明确表示,对乌克兰的东南部和西部不会再有进一步动作;美国也表明立场,克里米亚入俄已成既定事实,俄罗斯不能对乌克兰其他地区再有想法;对乌克兰来说,丢了克里米亚,保全了其他部分,也只能接受。在此基础上各方都不会在军事上有进一步行动,至于如何部署新的动作,要做长远观察。
环球人物杂志:克里米亚对俄罗斯和西方分别意味着什么?
陈新明:俄罗斯可以保证在黑海的战略安全。如果乌克兰加入了北约,美国进入克里米亚,俄罗斯西南部的安全将受到致命影响。正因为克里米亚的重大战略意义,俄罗斯的决心才这么大。
而西方的东进则在这次事件中受到遏制。冷战以后,西方在世界各地制造反政府纷争,扶持亲美的反对派势力。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格鲁吉亚、中亚国家可能也要分化。正如普京讽刺的,“他们竟然还能想起国际法”,西方不遇到障碍是不会停下脚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