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景观规划

2014-05-30 10:48:04张丽丽
信息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水利工程景观

张丽丽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设提出改善和美化環境的要求。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应该主动适应这种需求,积极传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同时要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观和美学要求,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关键词】水利工程;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一、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与需求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改善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现代城市的功能,对流经市区的河流归纳起来有两类要求:

①对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然和优美的水面景观。

②对滨河带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独特历史、文化、风俗的滨河景观;能提供一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能营造一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人胜、便于人水亲近的滨河带。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兴利除害、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之更好的服从人们的意志,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态,也改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外的大量实践都表明,许多水利工程不仅发挥了它们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来越显示它们的环境效益,成为一种新颖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开发水利工程旅游,已经成为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普遍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己成为国际、国内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新趋势。

二、河道生态景观系统的建立的作用

河道生态景观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河道规划设计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传统文化保护不够,对生态系统的长期系统规划缺乏直观认识,河道防洪排涝设计中与河道景观、生态建设的冲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利用与河道的景观规划等。对于有些项目的城市河道建设,设计初衷并没有明确其在整个水利工程中的作用,往往在水利工程设计中没有考虑后期的开发和维护的费用,因此水利景观的设计都是比较粗浅的。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河道往往是通过修筑防洪堤的方式来缓解洪水压力。这一方式对河道生态景观造成了影响,比如城市占地、影响景观等。如果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对河道的改建会给城市河道的生态系统带来不可小觑的破坏,如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场所、鱼类产卵地、阻隔洄游通道等。

三、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必要性

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水利工程,改造山河、兴利除害、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之更好的服从人们的意志,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态,也改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外的大量实践都表明,许多水利工程不仅发挥了它们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来越显示它们的环境效益,成为一种新颖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开发水利工程旅游,已经成为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论文参考。在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普遍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已成为国际、国内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新趋势。

四、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

4.1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枢纽布局不能单纯追求美学效果,它首先要实现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满足技术优化的要求.即使是城市环境美化水利工程,其基本要求是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等。因此,水利工程的美学设计必须首先满足工程的技术、经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技术美是水利工程的美学基础。

4.2生态环境(改善)保护原则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河流是生态环境中能量转换和生物活动的廊道,为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河流生态环境、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能改善河流的水质,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尽管河流生态系统有自我恢复的能力,恢复期与河流生态生命力有关,但不能百分百的恢复,有些河流的生态甚至完全不能恢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应注意对周边环境以及流域的生态进行保护,不应以生态的破坏、环境的退化为代价。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水利工程景观 (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4.3强调个性和创新的原则

水利工程常常因其独特性和大空间的跨越带来景观特质和震撼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具有地标的意义。要发挥水利工程景观特点,必须在设计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个性发挥,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与周围环境(如:城市建筑)的和谐,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等方面的因素。

五、水利工程景观规划策略

5.1沿河绿地建设办法

滨水环境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植物来填充一座座水泥森林是最适合不过得,现代的城市更加重视人文景观的建设,其实人类最适宜生活的地方需要更多的绿色景观。

5.2水坝与河岸相结合,扩展沿河水面。

规划河道的过程中,务必要加强水坝的建设创新性色彩。同时在湖泊的两旁建设有人文性的堤坝,一次来增强人文性色彩,形成人工湖美景。扩展沿河水面的面积,提高人工湖的蓄水量以增加水面及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给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增强湿地面积,以此来调节城市局部气候,从而更加有利于市民居住。

5.3综合规划堤坝表面

首先要用泥土来覆盖堤坝的表面。其次要在表面种植绿色植物,以此来固定泥土。最后要结合堤坝的具体接近水面的高度种植不同的绿色植物,以此来增加堤坝的立体视觉效果同时还可以增加城市人文性建设。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景观化发展是我国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相信景观化设计理念的推广和应用必将对水利工程建筑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火流,因而强化对水利工程建筑景观化设计的分析与研究十分重要。对此,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应强化对国内外优秀水利工程景观化设计案例的研究,学习先进的景观化设计理念,结合不同地域、不同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自认条件下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开展景观化设计,使水利工程建筑项目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专业功能的同时,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起到美化环境,和提升水利工程项目与周边环境协调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玉民,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9,(7):1~5

[2]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11,(1):1~6

[3]尚哲和,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10,(11):1~7

[4]马长化,河流生态恢复的目标[J],中国水利,2010,(10):1~5

[5]王蜀南,王鸣周,环境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水利工程景观
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景观别墅
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 05:27:54
火山塑造景观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中华建设(2019年6期)2019-07-19 10:13:18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9
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2017年2期)2017-06-05 09: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