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刚 廖洪韬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廖洪韬老师辨治颈椎病经验:针对本病肾虚为本,痰瘀为标的病因病机特点,并常复感外邪而诱发或加重本病的发生,运用补肾化痰行瘀的标本兼顾方法贯穿本病治疗始终,同时注重祛除外邪,既灵活变通,更宜守法守方治疗。
【关键词】 颈椎病 经验 廖洪韬
【中图分类号】 R826.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41-02
安岳县中医院医院廖洪韬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对颈椎病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强调了肾虚是颈椎病发生的基础,痰瘀、外邪为致病之标,重视治痰对治疗本病的关键性作用,形成了“以补肾为主,化痰行瘀、祛邪并重,标本兼顾”的学术思想。
1 辨证治疗思路
1.1 肾虚为本,补肾贯穿始终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认为本病是由于年老体虚,肝肾亏虚,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内侵,气血凝滞,脉络痹阻,肌肉、筋骨失养而致[1]。《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枯…”。《内经》曰:“肾主骨、藏精、精生髓营骨”,可见肾精充盈,方能骨健筋强,而肾精亏损,则骨髓失其充养,常表现为阴损及阳,后期多阴阳互损,从而表现为各种退变形状。所以运用补肾强筋骨、填精髓的方法乃治疗本病之根本,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亦是减少本病复发的重要环节。故而廖老师运用补肾药治疗颈椎病常贯穿疾病治疗始终。然须分辨是肾阴虚、肾阳虚或是阴阳双虚,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或补肾气(阳)、或填肾精(阴)、或阴阳双补。同时非常推崇张介宾的补肾理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若患者患颈椎病而伴有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男子阳痿、早泄、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肾阴虚之症时,常选用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制首乌、五味子、女贞子、龟甲胶等;而若患者患颈椎病而伴有神疲乏力、畏寒怕冷、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阳痿、早泄、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便溏、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舌淡胖苔白,脉沉弱而迟等肾阳虚之症时,常选用鹿角胶、骨碎补、淫羊藿、巴戟天、仙茅、益智仁、制白附子等药。然而大部分患者并不是表现为单纯的肾阴虚或肾阳虚,所谓“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 即认为阴阳具有 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互相联结、互相合作的关系,所以阴虚或阳虚不可能单独出现,而于临床运用补肾药常于“阴中求阳”或“阳中求阴”,运用矛盾的普遍性理论从而确定补肾用药的矛盾性,常用淫羊藿、益智仁之甘温助阳配地黄甘寒养阴,制白附子、骨碎补之辛、苦温阳配熟地黄甘温填精,鹿角胶温补肝肾配龟甲胶滋阴养血…,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而使疾病趋向康复。在运用这类方法时,必须注意阴阳虚损的多少,从而确定滋阴与温阳药的比例。
1.2 痰瘀是颈椎病迁延难愈的中间环节,化痰行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性方法
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首先风、寒、湿、热入侵机体,相对机体来说,则其为外邪,外邪日久,伤气血、耗津液,凝为痰浊,滞成血瘀。《灵枢·周痹》中云:“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说明风寒湿邪侵袭,血气凝结可致津液停聚,变生痰饮。其次肾虚气化失宜,气不化津,津液耗而浊,反聚为痰,气不行而滞,滞久而积,“气以载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外邪侵袭和肾虚皆可导致痰瘀,内外相搏,反复更袭,其来行渐,伤之内而不显,其久渐损,从量变到质变,阳欲伸而不行,阴欲固而不化,阴阳不相协调,收纵不禁,伤筋败骨,从而导致颈椎退变、异生而发病。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头晕头痛或头重沉着,上肢麻木、痉挛掣痛等症,同时根据在正常的故上长出骨刺、骨赘及骨核脱出、椎间隙狭窄等病理改变,均符合中医的痰湿流注,痰阻则气滞血瘀,闭塞不通,不通则痛,亦符合血瘀机理。因痰的特性:质地稠浊,淹滞迁延,无处不到,故使本病迁延难愈,同时,认为病久者易致顽痰胶着、阻滞血脉形成瘀血、积聚,当血脉不通又致气血津液流通不畅、痰浊内生、瘀痰互为因果[2]。是故在补肾的基础上治疗好痰瘀,是本病的关键性环节,津液运行通畅,病可向愈。化痰散瘀常选用制天南星、僵蚕、地龙、白芥子、瓦楞子、土鳖虫、穿山甲、姜黄、桃仁、川芎、赤芍…,其中制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本草汇言》曰:“南星之辛,劣而善行,若风痰湿痰,…非南星不能散。”故善治顽痰、风痰之行于骨膜、肌腱、筋膜、肌肉内的痰湿;僵蚕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效用;白芥子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土鳖虫咸、寒,破瘀血,续筋骨;姜黄辛、苦、温,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由此可见,化痰通络药具有寒热温凉之性,故临床当分辨其之属寒属热,从而治以“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之法。
1.3 外邪反复侵袭诱发或加重病情
外邪反复侵袭诱发或加重病情亦是患者就诊的首发因素,《灵枢.百病始先》云:“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故皮肤痛…留舍不去,则传于络脉,在络脉之时,痛于肌肉…留舍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说明风寒湿热,乃致病之标,亦是诱发或加重病情的外在因素,虽然肾虚为病之本,然标不显则病不明,因不显则无果,故去其外邪乃治疗本病之先锋,常使用祛风、除湿、散寒、清热等方法,使内外不相搏结,不致病邪深入而纠结,则分而治之较易。认为颈椎病在临床发病的过程中主要分为标和本,对患者标本治疗进行分析,急治其标,缓治其本,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3]因颈椎病病位在上,“邪在上者,风先受之”,故外邪常以风为引,夹湿、寒、热,因此治之以药性趋上、祛风药为先,再辨其病性属寒属热,而运用“反治”之法,常用羌活、防风、桂枝、秦艽、桑枝、海風藤、徐长卿等药。然本病本为本虚标实,故治当标本兼顾,否则,易患“虚虚实实”之戒。
2 临证经验
根据以上辩证治疗思路,廖老师治疗颈椎病以补肾化痰行瘀的标本兼顾方法为主,临证时多守法守方,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变通。
在临证过程中,患者多因感外邪而就诊,多有新的变化,有的兼夹寒邪患肺出现咳嗽、咯痰、气紧,则伍以麻黄、细辛、紫苏子,有的兼夹湿阻中焦而出现脘腹痞满、腹泻,则伍以燥湿止泻的苍术、茯苓、泽泻等等。然颈椎病易于遷延反复发病,其病机为肾虚痰瘀并复感外邪而诱发或加重,短期收效而难持久,并且预防其复发亦是本病的重点,故守法守方治疗是关键,缓解期宜长期投以补肾化痰行瘀之药,药物主要使用熟地黄、山茱萸、淫羊藿、骨碎补、巴戟天等以补肾,制天南星、山药、当归、川芎、三七等以化痰行瘀,痰瘀去,肾健则骨强,则颈椎病有望康复。
3 验案举例
苏某,女,68岁,因反复头晕伴颈项僵痛3年,复发加重伴右手麻木10天而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刻诊:患者诉头晕,蕴蕴欲吐,颈项僵痛不舒,左右旋动有咔咔声响,埋头加重,右手臂麻木,伴微发热,头面部多汗,咽干,倦怠乏力,夜尿多,寐时多梦,舌质紫暗,苔白,脉弦滑。辩证:肾虚痰瘀兼风湿。处方:葛根30g羌活15g防风15g僵蚕15g川芎20g赤芍20g姜黄20g制天南星15g桂枝15g淫羊藿30g骨碎补30g土鳖虫15 g知母20g忍冬藤30g蜈蚣2条(冲服)。3剂,水煎服,1日3次。二诊:服药后,患者头晕及颈项僵痛、右手麻木均减轻,不发热、出汗,夜尿仍多,去忍冬藤、蜈蚣、桂枝、土鳖虫,加山茱萸、熟地黄、当归、瓦楞子、黄芪、白术、巴戟天,连服1月,患者感疾病若失,后以此方加三七、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共为丸连服半年,每服6-10g,1日3次,病未再复发。
综上所述,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其病程长,易反复发病,治疗时应根据病情,四诊合参,辩证准确后,于疾病的缓解期宜守法守方治疗,才能达到缓解病情,稳定疗效,减少或防止其复发,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长江, 李留文. 柴芍葛防汤加昧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100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 32(3): 28-28
[2] 黄航宇. 痰的特性与辨治浅淅[J]. 陕西中医, 2010, 31(6): 765-766
作者简介:杨大刚(1972-),男,四川安岳人,本科,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