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平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性肺结核的X 线诊断特点及符合率。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根据患者结核杆菌检查、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确诊依据,统计患者经X线诊断的符合率,并总结患者的X线表现。结果:本组52例经临床确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经X线诊断出48例,诊断符合率为92.31%(48/52)。同时,经X线诊断的48例患者的X线主要表现为:双侧发病30例(62.5%),渗出型病灶33例(68.75%),多发空洞20例(41.67%),胸膜增厚34例(70.83%),横隔升高33例(68.75%)。结论: X 线检查对老年性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价值,临床上应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不断总结肺结核X线诊断要点,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关键词】 肺结核 老年性 X线诊断
【中图分类号】 R 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283-01
结核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加强其早期诊断,及时予以患者抗结核治疗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临床上因老年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肺结核结素试验阴性结果多见,且多合并有其他呼吸道疾病,从而给老年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为提高老年性肺结核的诊断率,本文以我院收治的5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其X线诊断特点及符合率。
1 資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55~75岁,平均(63.4±5.5)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盗汗、低热、乏力、咳血、胸背疼痛等。所有患者均符合第7 版《内科学》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 线检查,检查仪器采用GE公司DR X线摄影机。
1.3 观察指标
1.3.1 X线诊断符合率
本组52均经结核杆菌检查、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等确诊,并根据确诊结果,统计患者经X线诊断的符合率。
1.3.2 患者X线表现
从病变部位、病灶性质及病变特征等方面总结患者的X线表现。
2 结果
2.1 X线诊断符合率
本组52例经临床确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经X线诊断出48例,诊断符合率为92.31%(48/52);漏诊4例,漏诊率为7.69%(4/52)。
2.2 患者X线表现
3 讨论
常规X线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老年性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且肺结核结素试验阳性检出率较低,多需依靠影像学检查予以辅助诊断[3]。同时,临床上加强患者X线诊断特点的总结对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老年性肺结核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对5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了X线检查,在统计X线诊断符合率的基础上总结了患者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本组52例经临床确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经X线诊断出48例,诊断符合率为92.31%,表明老年性肺结核经X 线诊断的符合率较高。
在X线表现特点上,双侧发病30例(62.5%),渗出型病灶33例(68.75%),多发空洞20例(41.67%),胸膜增厚34例(70.83%),横隔升高33例(68.75%)。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双肺多发,病变广泛,以渗出型病灶为主;②易形成空洞,且多为多发空洞;③胸膜增厚、横隔升高明显[4]。
同时,本组52例患者中,4例经X线检查后漏诊,究其原因,主要总结为:①患者X线及临床表现均不典型,从而忽略了肺结核的诊断;②临床表现复杂,并发肺部基础疾病,误导医师诊断方向;③血沉、PPD试验、痰检等均不能提供有力证据;④因老年患者年纪大,医师对肺内占位性病变的警惕性过高,而导致误诊[5]。
总之,老年性肺结核因诸多因素的影响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但X 线检查对老年性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价值,临床上应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6],不断总结肺结核X线诊断要点,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张兴俊,李万志. 老年性肺结核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01):24-26.
[2] 贺魁利. 肺结核的临床X线诊断[J]. 吉林医学, 2013,34(34) :7208-7209.
[3] 潘海松,卢怀民. 老年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03):53-55.
[4] 吴丽光,方碧洪,林淑娟. 不典型肺结核50例X线影像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13,5(04):124-125.
[5] 王晓霞,梁晓燕. 21例不典型肺结核X线表现分析和鉴别诊断[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6(02):185-187.
[6] Aliya B, Marzhan S, Darnira K. Tuberculosis diagnosis using immunodominant, secreted antigen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J]. Tuberculosis, 2013, 93(4): 38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