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伟
摘 要:生态水利工程相较于传统水利工程,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也需要依据其特征进行实施,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本文笔者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分析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分析
1 生态水利工程概述
1.1 生态水利工程的含义
我国古代的人们就已经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起了重视,相对于现代工程的建设而言,古代生产力非常落后,与现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是其目的却与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非常相似。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都能够对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水资源的进行合理控制,防治灾害的发生。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已经进入到工程建设领域,该工程建立在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自然、水文、人文因素,更加注重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将生态学与工程学科学结合,进而满足现代社会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两方面所提出的要求。
1.2 生态水利工程的特征
生态水利工程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
(1)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主要目标,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生态效益相结合,充分地体现出了生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有科学发展而知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避免不利的影响,才能够为生态水利工程效益的实际发挥产生积极作用。
(2)综合性更强。因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为多样,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这也就是该工程的建设具有综合性更强的特征。
2 水利工程设计规划的现状
2.1 缺少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水利建设对环境有着干预生态环境运作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并且接触的机会偏少,导致一方面是对水利建设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国内大部分水利工程考虑到节目内容只有更完善的安全和规划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可行性。在缺乏这方面人才的一个大环境下,它是不完整和不标准化的,同时也面临着重要的关键问题。其次,很多业主也在考虑环境评估机构。在这一个领域的生态水利工程,在我国环境评价管理制度不健全也不完善的情况下。经济积累的客观性显的都不丰富,且已经导致生态水利建设工作不能有效实施。技术人员之间关于生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急需拿出一个具体可实行的方案。所以只有暂时停止生态水利工程的探索和研究,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搁浅在背后的行动。
2.2 地域性差异使得生态水利工程的标准不统一
由于中国的地区差异(盆地、平原之类),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出有针对地区特色的生态水利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基于每个地理区域差异进行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必须要符合生态和自然环境的原则,如洪水、干旱、霜冻等。当根据各地区的地理特征、河流地貌来设计和建造时,我们必须优先实行标准和可操作性方式。而目前的生态水利工程还不是很规范,其理论和实践成果都还有待考证。实施该项目不仅是为了满足整个项目的规划和设计的安全性,同时还需掌握河流动力学使其符合该地区的地理变异,运作经验定期和累计的汇总。并衡量实际操作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适当的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使其恢复其持久性。
3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1 以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作为基础
生态设计的基础是与水利水电工程相结合,利用水文与生态工程水文学。能获得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的行业非常的广泛,主要是涉及湿地、林业、草原、农业、畜牧业和江河湖泊等自然原生态用水和工业、城镇、消防、居民等人类经济生活用水。只有清楚明白水资源空间在生态目标中的规律才能科学的企业建设和发展生态水利工程。例如黑龙江的研究设计院在设计两江一湖的灌溉区工程时,就是以生态文学和工程文学相结合的原理来进行设计的,对土地灌溉时期和非灌溉时期都充分考虑到了,并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和分析,而这也是一个很典型的水利工程实际案例。
3.2 与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要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及技术为基础,实现水量和水质能都达到科学配置的目标。由于目前的水量比价多而且变化也非常的大,因此再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类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也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例如黑龙江的扎龙湿地补水工程,在最近的几年来得到了补水,但是由于水源的水质并不符合湿地水质的要求,因此还是发生了湿地水域范围内的不少生物大量减少,甚至还有消失灭亡的物种,很大一部分的水禽也不在此处停留。耕种的田地在排水过程中会夹带不少的泥沙和污染物,而这些排除的物体也给处在下游的湖泊和一些天然的湿地带来了污染,严重影响了其水质,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防水中途建立一个处理渠道或是化解池。在缺水或是水源稀少地区,应当采取水质净化和用水最高效处理的生态水利工程手段。
3.3 准确识别受工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
当前,流域的生态敏感点在很多工程计划中往往被忽略。比如,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三江,降水是其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上游的来水(如别拉洪河和浓江)及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所以在保护保护区湿地的水文的要素中,上游来水有重要作用。根据水文测验的资料表明:因为在别拉洪河上游有大量的人工排水渠道,所以上游来水不能跟以前一样经过下游的保护区进入乌苏里江,从而进一步导致别拉洪流域流经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对于1978年的径流量足足减少了70%左右;挠力河流域在上游修建的龙头桥水库在不是汛期的季节(1~5月,10~12月)不向下游流经,依据多年的水文数据表明,非汛期8个月的平均流量约为4122m3/s,经过初步预计,在与修建水库之前相比较,下泄水量每年大约减少了8700万m3,对下游的挠力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又如在三江平原早期实施的防洪治涝的工程中,某些地区跨流域排水,比如在1988年修建完成的整支浓鸭截洪使处在浓江中游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减少了730km2的地表径流汇入,正因为这样,其水资源明显退化,导致其直接原因就是在修建截洪的时候对生态敏感点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
山东省淮河流域汛期大量弃水为洪水利用提供了资源保证。同时也正因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事实,为通过优化和合理调控水利工程运行方式,挖掘洪水资源利用潜力成为可能。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是指通过优化水利工程的运行方式,将部分洪水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水资源,适时适地提供维持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所需的水量,是水资源“开源”的重要措施和现实选择。
4 结束语
总之,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和建设的时候,要对已成熟的生态河流结构进行必要的模仿,最终目標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虽然生态水利工程体系都还不够完善,但是其主流思想已经深入民心。在未来,对于这项工程的计划和发展,以至于在以后应该如何被完善合理的运用,都离不开我们呃共同探讨和不断实践。如果想要更快更好的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就需要我们对自然生态法律法规进一步的了解,在探讨和解决的过程中依照法律法则办事,只有这样,构建出来的有机生态型的水利工程才能不断造福我们的子子孙孙。
参考文献
[1]阎世忠.浅析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硅谷,2009.
[2]董哲仁.探索生态水利工程学[J].中国工程科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