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
摘 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北京是我国较早迈入人口老龄化的大都市。本文通过对北京虎坊路老龄化住区中的老年人的居住条件、老年设施及为老服务状况的调查,了解到社区老龄工作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创造优良的老年人居住环境以及社区老龄工作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
1 北京老龄化现况背景
1.1 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1.2 北京老龄化面臨的主要问题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北京的老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日趋严重,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给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重大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老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多样化。主要表现在:①老年人口数量巨大,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②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而社区为老服务相对滞后;③老年人对社会养老需求量不断增大,但城区的社会养老设施严重不足;④对老年人的照料上不仅在经济上的供给和生活上的照顾存在着困难和不足,而且对精神慰籍问题显得重视不够。
1.3 北京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意义
北京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的也比其他城市早,规模大。加强老龄问题的研究,掌握北京市老龄问题的发展规律,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是一项十分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作,对全国的老龄工作也是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的。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地、大规模地到来,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区是否已经作好准备,笔者通过走访了北京市虎坊路居住小区,希望发现老龄化住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性解决策略。
2 虎坊路小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虎坊路社区是一个老年人口较多的社区。虎坊路社区地处北京的老城区内,社区内老年人口占的比重大,老龄化现象具有典型性。社区内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2.1 虎坊路社区概况
笔者在虎坊路社区居委会了解到,该社区是北京1957年建成的老社区,它位于北京市原宣武区,距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仅一公里多。虎坊路社区占地15hm2,居住人口2902人,其中577人是老年人。社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近20%,这一方面是人口自然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许多年轻人都买新房搬出了社区,这样就使虎坊路社区中的老年人比例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北京典型的老年型社区。
2.2 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我们对社区内30名老人做了问卷抽样调查,虎坊路社区老年人的基本特征是“两多一少”。两多即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多,离退休老年人多;一少即身体完全健康的老年人少。在30名被调查的老年人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有22人,占73.3%;离、退休老年人有23人,占76.7%。这些离、退休老年人有稳定的离、退休金作为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认为自己身体完全健康的老年人仅有8人,占26.7%,而认为自己身体不健康,需要经常看病的老年人有10人,占33.3%,其余12人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一般。
3 虎坊路社区老龄工作还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虎坊路社区老龄工作发展很快,在老年设施建设和为老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根据这次的调查结果来看,若要使社区作为老年人养老的主要载体,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求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老年人居住条件差
老年人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内度过的。因此,老年人的居住条件的优劣就直接影响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质量。调查显示,虎坊路社区老年人居住环境和住宅条件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社区老年人生活环境差
通过对30位老年人的抽样调查,有19位老年人对社区内的环境表示不太满意。作为老社区,由于没有封闭式的小区物业管理,社区以外的人员可以在社区内任意穿行,小商贩进入社区叫卖以及无业人员在社区内滞留。这些使原本宁静的社区环境变得脏乱、吵闹,同时也导致了社区内不安全因素的增多,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不便。社区内道路没有实现人车分离,机动车在社区内随意地行驶,而且乱停车现象随处可见,这对社区中的老年人构成了许多安全隐患。
(2)老年人居住条件差
虎坊路社区内的居住建筑多为解放初期建的砖结构多层楼房,其常见的户型为“两居室”,每套住宅的建筑面积在40平米左右。这些住宅结构老化、设施陈旧、户型设计不合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有6位老人在调查中反映,由于家中人口较多,房间面积又小,住在一起十分拥挤;而若与子女分居,则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又很成问题。
调查发现,在社区23栋居民楼中,只有9栋在两年前加装了暖气供暖系统。社区中没有暖气的住宅占全部住宅的60%还多。这些住宅中的老年人在冬天还只能靠火炉来取暖,很容易引发煤气中毒,对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另外,居民楼内没有电梯,有4位老人表示由于住的楼层较高,平时很少、甚至不下楼活动。
总的来看,虎坊路社区作为北京的老社区,其居住条件距离老年人实际生活的需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影响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因此,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在生活中的特殊需要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改善和创造优良的老年人居住条件,这是实现老年人家居养老的最基本条件。
3.2 社区老年设施不完善
老年设施是指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设计,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它由社区老年人公共活动设施和老年养老设施两部分组成。
(1)老年人公共活动设施缺乏
作为老人,他们在离退职以后,生活的习惯与方式起了转折性的变化,在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不适应。对健康和比较健康的老年人而言,他们的老年生活除具有良好的物质条件之外,对精神文化方面还有需求。
在30名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有19位老年人每天进行健身锻炼,占65%。这些老人相对身体健康,有自理能力,希望参与社会活动。然而在这方面社区为这些老年人提供的公共活动设施所显然还是远远不够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还没有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老年人养老设施缺乏
目前社区的养老设施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社区老龄化发展的速度,社区养老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在調查中了解到,社区中只有一间带有两张床位的托老室。这与社区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养老需求相距甚远,而且人口高龄化是今后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社区中建立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照料服务的养老设施体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老年设施的管理有待加强
社区中已有的老年设施缺乏相应的管理和及时的维护。据一位姓高的老人向笔者反映,他家楼前的健身乐园由于缺少对健身器械使用方法的介绍,许多人包括一些老人、年轻人和小孩都在不正确地使用健身器械。“一个人玩的变成了三个人玩,健身器能不坏吗?”老人说。而且,健身器械损坏后也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造成了许多老年人晨练的不便。所以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还应不忘对其加以维护和管理,正确引导人们使用这些设施。
3.3 社区为老年人服务体系不健全
人到老年以后,不仅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且对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等方面的需求也明显增加。
(1)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方面
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健康问题。但随着老人年龄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的就医问题日渐突出。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都认为看病或多或少有些困难。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人普遍行动不便,尤其对于那些生活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来说去医院看病就更加困难了。另外,在医院看病手续繁琐,排队等候时间过长。许多老年人为了避免麻烦,经常自己去药店买药吃,而不去医院就诊。
可见,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措施完善的需求是强烈的。老年人普遍认为“老年人看病优先”是非常必要的。而高龄老人和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在社区开设家庭病床,提供送医、送药上门服务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2)在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方面非常需要他人照料。调查表明,家人仍是老年人的主要照料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社区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还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由家庭成员来承担照料老年人的任务已经难以实现。因为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多,以及“四、二、一”家庭供养关系的不断上升,导致了中青年夫妇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同时面对工作、学习的压力,照料老人显然力不从心。因此,社区应建立多层次的服务网络,兴办各种家庭服务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由社区出面组织一些志愿者、固定可靠的小时工,在老人需要的时候,上门为他们服务,解决老人们生活上的困难,如洗衣服、收拾屋子,为老人理发、洗澡,还可以开办老年饭桌或送饭上门,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
(3)在老年人精神慰籍方面
老年人不仅仅需要经济上的保障,更需要来自子女和社会的精神慰籍。在这个问题上,以空巢老人表现最为突出。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独生子女家长逐渐步入老年,必将导致了空巢老人的大量增加。许多空巢老人退休后呆在家里,子女不在身边,而社区的老年文化生活又比较少,老年人的生活非常单调。空巢老人精神上得不到关怀,很容易感到寂寞。许多老年人都表达了希望儿女多回家看望的愿望,特别是高龄或身体不好的空巢老人。因此,使空巢老人多参与社会活动,志愿者上门和老人聊天,社区工作人员和邻居对空巢老人多一些关心,这都是对空巢老人的一种精神上的慰籍。
4 为老年人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创造适宜老年人生活、养老的居住环境是实现老年人家居养老的最基本条件。针对其自身特点,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各方面的需求。
4.1 老年社区环境的规划
在老年社区环境的规划上,开辟和扩大户外活动空间,增加绿地面积,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健身、娱乐、休憩和交往的绿色空间。同时还要注重社区内设施的方便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达到无障碍的要求。另外,实现人车分流,集中布置停车场,有条件的社区应采取地下集中停车的方式。实行封闭式的社区物业管理,为老年人创造安全、宁静、优美的社区环境。
4.2 老年设施在社区中的规划
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当前与未来老龄化的发展形势,对老年设施场所合理规划和布局,优化社区综合养老环境,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网络、形成规模。社区规划应把各类老年人设施列入规划项目,以老年服务设施为中心来发展社区空间结构。
4.3 实现老年人社区生活的多样性
老年人社区的规划不仅仅是一个规划问题,它需要多种学科共同研究。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要考虑到老年人心理、行为因素对其在社区中生活的影响,不能忽略人与空间的微妙关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造成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枯燥乏味。这一点尤其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规划中值得我们注意。实现社区与城市的融合,便利社区内老年人与邻里的交往、与不同年龄层人群的交往,使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具有多样性,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质量。
4.4 老年住宅的设计
在老年人住宅的设计上,除了完善住宅内的设施及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外,还要多一些不同模式的老年住宅。由于大多数老年人还是希望和儿女住在一起的,儿女们也希望能为老人们多尽些孝心,所以在住宅设计上应多一些二代居、三代居模式的住宅,以方便儿女们照料老年人的生活。
如图我们可以看到,图A为完全同居型,这种户型适合子女照顾高龄和丧偶的老年人;图B为半同居型,这种户型适合三代同居的家庭;图C为半邻居型,他们之间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的私秘性,同时又可以相互照顾;图D为完全邻居型,适合家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自主性强的老年人家庭。为老年人创造适合他们生活方式的居住空间还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加强研究。
5 完善社区老年设施和为老服务体系
优良的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不仅包括老年人居住环境,还要进一步地完善社区老年设施和为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各方面的需求。
5.1 老龄工作的重点在社区
前副总理李岚清曾经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会议上明确指出:“老龄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在基层。”因此,要加速社区老年设施的配套建设,尤其要加强老年养老设施的建设。在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方面,建立专职为老服务者的队伍,长期稳定地在社区开展为老服务活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特别是提供为老年人的上门服务,为社区中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和生活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解除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支持老年人家居养老。
5.2 完善社区老年设施和为老服务体系需要走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在调查中发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欠缺是制约社区老年设施建设和为老服务开展的主要问题。因此,走社会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首先改造原有设施,整合社区资源,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在社区中已建成的很多设施并没有发挥其最大作用,重复建设、设施闲置等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大力整合社区资源,统筹兼顾,达到设施效用的最大化。各个部门、单位打破行业界限,相互协作、优势互补,采取设施改建、合并等措施,使有限的社区老年设施资源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
另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设施,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行业。老年设施的建设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到社区开设老年服务性机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业,使老年设施建设走上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6 结 语
老年问题是社会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许多老年问题也将不断的暴露出来,还需要不断地探讨与研究。关爱老人从社区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人为本,为老人们创造社区居住条件优良、养老设施完善、为老服务周到的社区,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老龄工作,2010(8).
[2]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计划纲要.全国老龄工作,2011(9).
[3]中国老龄协会.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全国老龄工作,2001(5).
[4]胡仁禄.老年居住环境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2.
[5]张文范.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战略性选择.城市规划,2002(2).
[6]王瑋华.城市住区老年设施研究.城市规划,2002(3).
[7]邹强,金秋野.单一性“老年社区”应当缓行.住区,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