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给药定位控制释药系统概述

2014-05-30 20:59:57王辉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9期

王辉

【摘 要】 口服缓控释制剂按照释药机制大致可分为定时、定速及定位释药系统。定位释药系统由于充分考虑了胃肠道局部PH、胃肠道酶及制剂在胃肠道的运转机制等生理学因素,所以能更好的发挥缓释、控释制剂高效、低毒、不良反应少的优点。目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正从传统的一级或零级释药系统向更具有针对性的定时、定位释药系统转变。

【关键词】 口服定位 缓释制剂 控释制剂

【中图分类号】 R 18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231-01

1 口服给药定位释放制剂的概况

传统口服缓控释制剂由于受到胃排空和肠道运转的影响,在胃肠道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有限,可能导致某些药物的吸收不完全[1]。而口服定位释药系统是近几年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类新型释药系统,其特点是将药物选择性的输送到胃肠道的某一特定部位后,以速释或缓释的形式释放药物,既可避免某些药物在胃肠生理环境下的灭活,改善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又可提高胃肠道局部药物浓度,显著提高治疗效果[2]。

2 口服给药定位释药系统

2.1 胃定位控制释药系统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是通过粘附、漂浮或膨胀等作用定位(滞留)于胃中释放药物的口服定位释药系统。通常普通的缓释或控释制剂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只有2-3小时,而制成胃内滞留制剂后可在胃内的滞留时间达5-6小时,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改善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3]。

2.1.1 胃内生物粘附给药系统

胃内粘附型释药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是通过采用适宜的粘附材料作为辅料,与药物制成片剂,胶囊等剂型,口服后粘附材料通过静电吸引或由于水化形成氢键而结合在胃黏膜或上皮细胞表面,达到延长胃内滞留时间的目的。该制剂设计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粘附材料。实验表明阴离子型聚合物结合胃黏膜的能力高于中性及阳离子型聚合物,该剂型能大大提高氧氟沙星的作用时间和生物利用度。

2.1.2 胃内滞留漂浮型释药系统

胃内漂浮型释药系统是指口服后可维持自身密度小于胃内容物密度,从而在胃中呈漂浮状态的胃部定位释药系统,一般是依据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原理设计而成。该制剂通常由药物、亲水凝胶材料辅以其他材料制成,口服后亲水胶体遇胃液产生水化作用,在制剂表面形成一層连续的凝胶屏障,使其不受胃排空的影响。不同黏度的骨架材料常常混合使用以控制水化作用的快慢、漂浮能力及保持制剂凝胶屏障膜状态的时间长短,从而控制药物的溶解、扩散速率。

2.1.3 胃内膨胀型释药系统

胃内膨胀型释药系统是一种在胃内体积迅速膨胀,以至于无法通过幽门,滞留于胃中的释药系统。这种给药系统一般含有树脂或水凝胶材料,而膨胀剂的选择是此给药系统的关键。膨胀型释药系统又主要分为溶胀型膨胀系统和展开型膨胀系统。溶胀性膨胀系统即在遇到胃液后膨胀至原来体积的几倍或几十倍,使药物无法通过幽门而滞留于胃中;展开型膨胀系统在服用后折叠或卷曲部分在胃内撑开,使其不能通过幽门。由于目前膨胀型胃内志留系听还处于初级阶段,故膨胀型胃内滞留系统大多与胃漂浮技术相结合制成协同制剂,以增强胃滞留效果。

2.2 小肠定位释药系统

小肠定位给药系统是指通过口服后,药物在上消化道并不释放而是在小肠部位释放,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形式。小肠定位给药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避免药物被胃酸和胃内酶类的破坏;②避免药物对胃黏膜产生的强烈的刺激作用;③将药物传递至肠道发挥局部作用;④提高药物局部浓度。李宝红等采用挤出-滚圆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黏合剂,Eudragit L100-55为肠溶材料制备了奥美拉唑的肠溶制剂。

2.3 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是指药物口服后,在胃及小肠内不释放,在到达盲肠后的结肠部位释放药物的一种新型药物控释系统。虽然结肠的吸收面积较小肠少,但固体制剂在结肠中的运转时间却可长达20-30h,这就为药物在结肠中的吸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结肠处丰富的淋巴组织也为大分子药物的吸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2.3.1 时滞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普通制剂在小肠内的滞留时间一般是恒定在(3±1)h左右,而胃排空时间却和胃中的食物类型、药物微粒的大小有关,所以时滞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必须控制食物的类型,做到个体化给药, 否则将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影响生物利用度。

2.3.2 PH依赖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PH依赖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是指根据胃肠道各部位PH的不同,以PH敏感型聚合物对片剂、微丸等进行包衣,使药物在结肠中释放,从而达到结肠定位释放的目的。常用的材料有丙烯酸共聚物、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醋酸琥珀酸酯等。但由于胃肠道内的PH并非恒定且在疾病状态下变化较大,故用PH敏感型聚合物包衣的制剂结肠定位性不强,常与时滞型释药系统联合进行结肠定位。

2.3.3 压力控制型和酶解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由于结肠内水分大量的重吸收,导致结肠内容物黏度较大,当肠道蠕动时将对物体产生较大的压力,使物体破裂,由此原理设计了压力控制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而酶解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是指许多高分子材料可被结肠中特有的偶氮还原酶、多糖酶以及糖苷酶等降解,从而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但由于结肠内压力重现性比较差以及酶解速度过慢,故这两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应用较少。

3 结语

综上所述,口服定位释药系统充分考虑了胃肠道局部PH值、酶的差异以及药物在胃肠道内的吸收特点等生理因素,更好的发挥了药效,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并且随着工艺的革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现有的部分局限将被打破,口服定位释药系统也将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2)57

[2]唐星主编.口服缓控释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

[3]张宁,朱家壁.口服缓控释制剂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