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观察研究药灸配合足部护理对糖尿病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糖尿病足患者60名,随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局部西药湿敷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药药灸配合足部护理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22/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灸配合足部护理对治疗糖尿病病足疗效明显,且效果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糖尿病病足的治疗效果,是改善糖尿病足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药灸 足部护理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 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65-0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肢体末端疼痛、坏疽并创伤感染[1]。此类并发症病程较长,创口不易愈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中医通过对糖尿病足的长期治疗,总结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此次研究采用药灸配合足部护理的方法对比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足,对比分析药灸配合足部护理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的60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3岁,糖尿病病程11~21年,平均病程15.3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4~65岁,平均年龄52岁,糖尿病病程10~22年,平均病程16.4年。两组患者均经过美国糖尿病协会公布的诊断标准确诊,并排除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病程方面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饮食护理和胰岛素辅助控制血糖的基础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西医方法,从抑制感染、改善微循环、控制血糖方面治疗,局部西药湿敷。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方法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同时内服中药,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同时每天早晚对患者进行足部按摩治疗,每次按摩至少十分钟,帮助患者足部血液循环。尤其南方湿润天气下,防止趾间真菌滋生,干燥天气时可涂抹润肤用品,防止足部皮肤皲裂。平时注意所穿鞋袜的透气性,袜子要宽松透气,多穿布鞋、拖鞋一类透气性好的鞋子。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将治疗效果分为了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种程度,各程度判断标准如下:有效——溃疡面基本痊愈,结痂状态良好,疼痛感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未发现新创面;有效——溃疡面多处缓解,仍存在少部分未结痂部位,疼痛感减轻,未发现新创面;无效——溃疡面无明显好转,疼痛感下降程度不明显,存在程度较轻的新创面。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数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当P<0.05 则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足属于“血痹”和“脱疽”的范畴。主要发病原理是“阴损及阳,阳气不达”而导致的气、血受阻,通行不畅,中医治疗糖尿病足采用“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论依据[3-4]。中医的按摩是采用传统穴位刺激方式,通过疏通经络、改善足部血液循环,使足部皮肤组织在按摩的同时增加对药物的通透吸收能力,使中药有效成分由足部渗透到下肢的组织血液中。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增加远端组织的营养供应,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防治结合。
西医理论在控制糖尿病方面疗效显著,但对于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不理想。对于无法治愈的足部溃疡,严重时不得不对患肢进行部分或全部手术切除[3-4],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带来极大的创伤,也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中药药灸加足部护理治疗糖尿病足,利用针灸刺激经络穴位、温通经脉,同时辅助以药物足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西医治疗,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各大糖尿病患者也可根据此方进行足部护理,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谢董悦,何春丽.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36-337.
[2]李金连,陈小丽,黄丽珍.中药足浴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06:88-89.
[3]张琴,张星辰.早期糖尿病足中医护理综合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 :1096-1098.
[4]黎偉英.药灸配合足部护理对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2,07:1464-1465.
作者简介:王一婷(1986.2—),女,汉族,浙江义乌人,义乌市中医医院内二科,护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