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盟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肠梗阻减压管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小肠梗阻病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禁食水、灌肠等基础手段下通过肠梗阻减压管对患者进行减压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接受禁食水、灌肠等基础治疗情况下采用常规的胃管减压治疗,术后对比分析两组引流量,肠梗阻缓解时间及治愈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24h导管引流量明显小于观察组的引流量,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肠梗阻缓解时间在3d左右,治愈率达96.7%,与对照组的肠梗阻缓解时间、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具体情况见下表。结论:肠梗阻减压管在小肠梗阻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且安置减压管操作成功率较高,值得推而广之。
【关键词】肠梗阻减压管;小肠梗阻;应用价值
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的现象称为肠梗阻(ileus),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甚至导致肠壁血供障碍,从而继发肠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死亡[1-2]。小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研究表明其占肠梗阻的50%~70%[3-4]。目前临床常使用胃管进行减压,但传统的鼻胃管较短,仅可置于胃内或高位肠内,但对低位小肠梗阻减压效果不显著,本文对比探讨了肠梗阻减压管对小肠梗阻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年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小肠梗阻病人,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0.2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7.6岁。两组患者均存在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腹部CT结果确诊存在小肠梗阻。观察组患者采用肠梗阻减压管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进行胃管减压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禁食水、灌肠、抗感染等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肠梗阻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在胃镜室安置肠梗阻减压管,患者取仰卧位,经一侧鼻腔插入减压管,当插入长度达60cm时患者改为左侧卧位,插入胃镜。在内镜辅助下将减压管送入十二指肠降段以下后采用导丝推送肠梗阻减压管直到距鼻130厘米后停止推送,后固定导管,退出导丝。将病人送回病房,连接负压吸盘。对照组患者由专业护士安插胃管,患者取仰卧位,将胃管用石蜡油浸润后,经鼻腔插入约50cm,患者无特殊反应后,连接负压吸盘。记录两组患者24小时内导管引流量、肠梗阻缓解时间及治愈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24h导管引流量明显小于观察组的引流量,肠梗阻缓解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治愈效果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观察组24h引流量平均为(1621.08±23.9)ml,对照组为(654.98±31.5)ml,觀察组引流量大,患者体液丢失较多,为了维持身体内环境平衡稳定,应给予观察组更多的体液补充[5]。本研究中采用经鼻肠梗阻减压管,这种减压管相对胃管而言较长,能直达小肠上端,因此吸引效率较胃管明显提高,能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腹痛、呕吐等症状,如上表所示,观察组肠梗阻缓解时间仅为对照组的一半,能够较快地缓解患者痛苦。两组患者在术后检测其肛门排气、排便功能,复查CT结果统计显示,观察组治愈率为96.7%,而对照组治愈率为66.7%,效果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安置肠梗阻减压管技术操作可行性较高,成功率较高,且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梗阻症状,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因此,肠梗阻减压管在小肠梗阻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邵国良, 陈玉堂, 冯海洋,等. 鼻肠减压管插入技术及其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8, 17(1): 41-43.
[2]徐加成,吕学英,姜玉婵,等.肠梗阻减压管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梗阻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2):232,封3.[3]黄兴建, 胡霜久. 肠梗阻62例临床诊治体会[J]. 河北医学, 2011, 2(17): 235-236.
[4]徐辉,于静,陈虹彬,等.安置肠梗阻减压管技术及其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3,25(8):1234-1236.
[5] Gowen G F. Long tube decompression is successful in 90% ofpatients with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J]. Am J Surg, 2003, 185:5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