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人格强健,仿佛干什么都能成功。万若萌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当这一“萌”主与“小诺贝尔奖”(第6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一等奖)相连的时候,一点都不令人感到突兀。
“万神”的怪问题
“万神”的绰号,来源于同学们,得益于万若萌永远排在年级前列的成绩。但这只是她“神”的一部分。另一个层面的“神”,是在于她似乎从不关心与自己年龄相符的事。她在关心一些在我们普通人眼里“关你屁事”的领域。
从小看宫崎骏的电影,万若萌没有成为动漫的“脑残粉”,而是意识到地球正在遭到令人心痛的破坏,从那时开始, 她下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长大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仿生学,我感到这可能是让人类不再与地球处于对立关系而是融为和谐一体的一个可能。如果人类能像生命体与自然界一样捕获能量,转化物质,那我们便不会在地球上继续踩出一个个破坏的脚印了。”
而当前的环境问题更加坚定了万若萌的决心:人们为污染严重的石油资源争抢,但若是能仿造植物色素捕获光能的方式,人们不是能更多地依靠太阳能了吗?若能将闪电、龙卷风的能量转化,能相当于多少煤炭发的电?她相信自然科学的力量可以使地球走出目前的环境危机,她更渴望为此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她的高中班主任黄彩英对此深感“头痛”。“别看她外表很文静,可问的问题常常是重量级的,以至于我从不敢轻易张口回答,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她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虽然内容偏向于自然科学,却总是提出富于哲理而且深邃的问题,绝不是一两句话便能打发的,经常把我们给问住。”
如果仅仅是发问,她只能局限在“女神经病”的领域。在发问得不到解答之后, 她开始自己去探究真相。
“植物为什么是绿的?”
“为什么不是黑色,黑色吸收的能量更多,更符合自然选择的规律……”
就是这样一个让大多数人都“嗤之以鼻”的问题,唤起了万若萌浓厚的兴趣。要知道,植物为什么进化成绿色,至今在科学界没有完整的解释。
“改变大自然未来的钥匙就藏在大自然中,但只有深入挖掘才能寻找得到。”
于是她爱上了厚厚的英文文献,爱上了翻阅大学生物书,因为这些能让她找到关于这个问题研究的前沿,并逐渐产生了自己不同的角度与实验设计。
通过老师的帮助,万若萌很幸运地认识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林忠平教授,当与他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时,他的回答令人感动,“虽然这与我的研究领域并不相关,但我支持你探索这个问题,将设计的实验变成行动。”
从此,万若萌开始四处寻找实验需要的仪器。当她走到一条街上,到每一个店询问是否有材料的时候;当她跑到北京郊区的厂家挑选最合适的部件的时候,她感到了累与希望。
但更多时候,万若萌感到的却是希望破灭。
在一次又一次走进死胡同的时候,她还是不断地更改实验设计,反复思考所缺少仪器的替代品。这样的坚持意味着万若萌会继续面临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却没有什么进展的可能性,“但是要想探索未知的地方,就需要正视并接受风险”。
有了这样的觉悟,万若萌的成功应运而生。她终于把实验模型完成了。她用厚纸板把卧室窗户挡住,隔绝了外界光源,用磁力棒一点点地调整每个灯的LED高度角度,这样的实验就能够用来判断在隔绝阳光的情况下,植物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光,而这就决定了植物为什么会是绿色。
实验模型成功之后,她开始了彻夜的记录和数据分析。她很爱这个过程, 因为充满了未知。
水到渠成的奖杯们
5月11日至16日,第6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名青年科学家参与其中。万若萌携带她的研究项目——《为什么陆生植物不含高效吸收绿光的光合色素——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探究含藻红蛋白的藻类未能进化为陆生植物的原因》,参加了比赛。
在此之前,她已经凭借该项目斩获了第十三届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荣誉称号、第十二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北京市第3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不负众望,万若萌的研究项目获得了第6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植物学科一等奖,成为北京代表队获得青少年“诺贝尔”奖的第二人。
获奖之后,高三的万若萌希望出国深造。她共申请了10所国外大学,目前已有5所大学决定录取她,分别是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韦尔斯利学院。最终,“万神”决定去读加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