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貌锰酸锂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014-05-30 07:43曾雷英罗小成
中国锰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结晶度单晶形貌

曾雷英,吴 准,罗小成,董 勇,詹 威,郭 亮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锰酸锂产品从开发自今,合成工艺[1-3]已比较成熟,但是关于材料形貌的控制,以及形貌与性能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单晶态锰酸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报道不多。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不同形貌锰酸锂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希望通过试验发现不同形貌锰酸锂的特点,并预测其可能的应用方向。

1 试验部分

1.1 样品制备

1.1.1 不规则团聚态锰酸锂制备

主要原料:电解二氧化锰(以下简称为:EMD,电池级,大龙锰业),Li2CO3(电池级,天齐锂业),Al(OH)3(纳米级,杭州万景)。

制备方法:按 Li/Mn=0.54,Al/LiMn2O4=0.06(摩尔比),称取相应质量的 EMD、Li2CO3和纳米Al(OH)3,3种材料在球磨机内均匀混合5 h,然后将混合物料装入匣钵进实验室箱式电阻炉烧结。烧结工艺为:25℃ 5 h升温到800℃,然后在800℃保温20 h。烧结完成后可制得不规则团聚态锰酸锂材料(以下简称为:不规则 LMO)[4]。

1.1.2 球形锰酸锂材料制备

主要原料:MnCl2溶液(分析纯,浓度2.0 mol/L),NH4HCO3溶液(分析纯,25℃,饱和溶液),Li2CO3(电池级,天齐锂业),Al(OH)3(纳米级,杭州万景)。

前驱体制备方法[5-6]:在设计的沉淀反应釜中先加入约50%容积的去离子水,然后并流向反应釜里加入 MnCl2和NH4HCO3溶液,控制反应pH为5.5~6左右,搅拌速度为50 Hz,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釜内料浆开始溢出,将溢出料浆过滤后返回反应釜继续反应,约48 h后可获得球形的MnCO3沉淀。将MnCO3洗净烘干后在450~500℃煅烧6 h可制得球形Mn2O3。

球形锰酸锂制备方法[7]:将 Mn2O3、Li2CO3和Al(OH)3按1.1.1节所述比例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物料装入匣钵进实验室箱式电阻炉烧结。烧结工艺:25℃ 5 h升温到800℃,然后在800℃保温20 h。烧结完成后可制成球形锰酸锂材料(以下简称为:球形LMO)。

1.1.3 单晶态锰酸锂制备

将 Mn2O3、Li2CO3和 Al(OH)3按1.1.1 节所述比例均匀混合后进行烧结。烧结工艺设定为:室温(25℃)6 h升温到980℃,然后在980℃保温12 h,烧结完的物料经破碎、制粉后放入实验室气氛炉做二次烧结,烧结过程通入氧气气氛保护,烧结温度为700℃,保温12 h。烧结完成后可制得单晶态锰酸锂材料(以下简称为:单晶 LMO)[8]。

1.2 SEM和XRD测试

用日本日立S-3000N扫描电镜做样品形貌测试,用德国布鲁克D8.Advance X射线衍射仪对产品进行结构分析。测试用Cu-Kα靶,管电压为35 kV,电流为30 mA,扫描速度为3(°)/min,扫描范围2θ=10(°)~90(°)。

1.3 电化学性能测试

1.3.1 扣式电池制作

按质量比93∶4∶3称取锰酸锂、SP(导电剂)和聚四氟乙烯,同时加入一定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作溶剂。将上述物质均匀混合后得到糊状浆料,用涂布机把浆料均匀涂覆在铝箔上,并在150℃下真空干燥8 h,干燥好的极片经辊压、切片后后制得直径为1.4 cm的正极片。负极为金属锂片,电解液是1 mol/L LiPF6的溶液(溶剂—EC+DEC),聚丙烯微孔膜Celgard 2400作隔膜,在手套箱里制作CR 2032纽扣电池。

1.3.2 软包电池制作

正极极片制作过程同上。极片经辊压、切片后制成40 mm×31.5 mm的方形工作极片。采用石墨为负极,负极制作工艺为:采用石墨(MCMB)、导电炭黑(SP)、粘结剂(CMC∶SBR=1∶2)质量比为94.9%∶1.2%∶3.9%,加入超纯水均匀混合后,使用涂布机均匀涂覆在铜箔上。涂覆后极片经干燥、辊压、切片后制成41 mm×32.5 mm的方形负极片。

极片压实密度是正极材料应用的重要指标,对材料制成电池的体积比容量有重要影响。极片压实密度测试:将涂布好的极片在对辊机上按设定压力做辊压试验,将辊压后的极片裁成规定尺寸的小片,称重,并测量极片厚度,最终算出极片的压实密度。

1.3.3 电池循环及DTA测试

电池循环测试:将制作好的软包电池,经化成后,做充放电循环测试试验,循环温度分别为25,55℃,充电截至电压4.2 V,放电截至电压 3.0 V,充放电倍率为1 C,循环周期300次。

DTA测试:电池经化成后正常循环3次,再将电池充电到4.2 V,然后拆开电池,剥出正极片,取刮刀将正极片表面的活性物质刮下来,再用DMC洗掉极片中的电解液,过滤、烘干后放入DTA测试仪中做DTA测试。测试条件:氩气气氛,升温速度5℃/min,温度范围25~800℃。

2 结果与讨论

2.1 物料的SEM分析

分别拍摄了原料和产品的SEM图,并分析了原料与产品之间形貌的关系。如图1~3。

图1EMD与不规则LMO的SEM形貌

图2 球形Mn2O3与球形LMO的SEM形貌

图3 球形Mn2O3与单晶LMO的SEM形貌

从图1~3可见,我们成功合成了不规则、球形和单晶态锰酸锂。其中不规则和球形锰酸锂主要继承了原料的形貌,而单晶态锰酸锂因一次烧结温度较高,烧成产品和原料已没有明显继承性,材料一次晶粒比较大,呈单晶多面体结构。

2.2 物料的XRD分析

把3种形态锰酸锂分别作了XRD测试,其中单晶态锰酸锂同时做了一次烧结和二次烧结的XRD分析。测试结果如图4~7。

图4 不规则LMO的XRD

图5 球形LMO的XRD

从图4~5可知,不规则 LMO,球形 LMO的XRD测试结果都是纯尖晶石结构。因这2个样品的烧结温度都比较适中,所以合成产品都为纯相。

图6 单晶LMO一次烧结的XRD

从图6中看出,单晶态LMO一次烧结产品在30(°)和60(°)附近出现杂相峰,经确定该杂相为Mn3O4。分析认为一次烧结温度过高,导致锰酸锂发生分解所致。因Mn3O4为非活性物质,大量存在会严重影响锰酸锂性能。为了消除一次烧结产品中存在的杂相,我们开发了二次富氧烧结技术,即把一次烧结产品在富氧气氛下做二次烧结,通过富氧烧结作用,把一次烧结产生的杂相物质重新转化为锰酸锂。

图7 单晶LMO二次烧结的XRD

从图7可见,二次烧结后的单晶LMO产品已是纯相物质,且衍射峰更尖锐,说明锰酸锂结晶性能更好。为了进一步研究各形貌锰酸锂的结晶度,我们计算了3种样品的晶胞参数和晶粒尺寸,计算机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晶胞参数和晶粒尺寸

从表1可知3种材料的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相差不大,这2个数据主要表征掺杂元素对晶体结构的影响,因3种材料掺杂元素相同,所以差异不大。晶粒尺寸主要表征材料的结晶度,从数据可知单晶态LMO结晶度最高,球形LMO结晶度居中,不规则LMO结晶度最差。分析认为:锰酸锂结晶度的高低主要与锰原料[9-11]、烧结温度[12]有关。通过共沉淀法制成的球形Mn2O3原料,形貌规则、多孔,有利于Li通过球形表面微孔各向均匀、同步地渗入球形Mn2O3的中心,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晶度。EMD原料相对致密,活性较低,所以制成锰酸锂产品结晶度较低。另由于温度直接影响结晶度,所以高温烧成的锰酸锂结晶度最高。

2.3 扣式电池性能分析

将4种材料做了扣电测试,其结果见表2。

表2 扣式电池测试结果

相关充放电曲线见图8~9。

从扣式电池测试数据可知:由于配方相似,3种材料的充电容量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主要差异在于首次充放电效率和倍率放电性能。

图8 不规则及球形LMO首次充放电曲线

图9 单晶LMO首次充放电曲线

从首次效率测试结果可知:单晶一次烧结效率最差。分析认为:单晶一次烧结样品存在杂相,部分锂离子的脱嵌是不可逆的,所以材料的首次放电效率受到明显影响。测试还发现不同形貌的锰酸锂首次效率也有差异:单晶LMO的首次效率最高,球形LMO居中,不规则LMO效率最差。分析认为:锰酸锂结晶度对材料的首次效率有一定影响,结晶度越高,Li离子脱嵌的可逆性越好,从而首次效率越高。

从倍率性能来看,球形锰酸锂倍率性能非常好。分析认为:球形对于锰酸锂的三维锂离子扩散通道而言,脱嵌通道分布最理想,脱嵌距离最短;同时由于合成的球体多孔,非常有利于电解液和锰酸锂的浸润。

2.4 软包电池性能分析

2.4.1 压实密度测试结果

将3种形貌锰酸锂制成正极片并做压实密度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

从测试结果可知,在相同的压力下,不同形貌锰酸锂制成的极片中单晶LMO压实密度最高,不规则LMO压实密度最低,球形LMO压实密度居中。分析认为单晶LMO颗粒中空隙最小,所以压实密度最高,球形LMO由于特殊的球形形貌有利于颗粒堆积,压实密度较高,不规则LMO由于形貌不规则,且颗粒内部多孔,压实密度最低。

表3 压实密度测试结果

2.4.2 循环性能测试结果

将3种材料分别作了25℃和55℃循环性能测试,循环数据如图10~11。

图10 25℃下1 C循环曲线

从图10可见:25℃条件下,3种材料的循环性能都比较好,2 100 d(30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分析这认为:由于3种材料的配方基本相同,在25℃条件下,影响材料循环的主要因素是掺杂元素以及掺杂量[13-14],所以3种材料的常温循环体现不出明显区别。

图11 55℃下1 C循环曲线

从图11发现:55℃条件下,3种材料的循环性能有了明显差别。其中单晶LMO循环性能最好,球形LMO居中,不规则LMO最差。分析认为:在相同的掺杂条件下,影响锰酸锂循环性能的主要因素是Mn3+与电解液的反应。锰离子被溶出后会穿透隔膜并在在负极析出,最终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变差。在高温条件下这一反应得以加剧,因此材料形貌与循环性能关系得以凸显。单晶态LMO结晶度好、一次晶粒最大,与电解液反应的活性最小,所以循环性能最好,不规则LMO,结晶度最差、一次晶粒最小,容易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所以高温循环性能最差,球形LMO的结晶度和一次晶粒大小都居中,所以循环性能也居中。为了验证这一推论,我们把55℃循环后的电池拆开,测试电池负极中锰元素含量[15]。由不规则LMO、球形LMO、单晶LMO二次烧倍制成电池负极,经高温循环后,负极 Mn含量分别为1.862 4%、0.105 6%、0.044 7%。

不规则LMO制成电池的负极Mn含量最高,表明在高温循环过程,不规则LMO和电解液反应比较剧烈,单晶LMO制成电池的负极Mn含量最低,说明单晶LMO不易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球形LMO的测试结果同样吻合了上述推断。

2.4.3 差热分析(DTA)结果

DTA测试是测量材料热稳定性的常用方法。因为充电态锰酸锂在高温时会放热,当锰酸锂放热时,测试端和参比端会产生温度差,温度差由反馈的接触电势差来表征。初始发热温度越低,电势差值越大,材料就越不稳定。

按照试验部分所述测试方法,分别对3种材料做了DTA测试,测试结果如图12。

图12 DTA测试结果

从图12可以看出:不规则形锰酸锂初始发热的温度最低,且放出的热量最多(阴影部分a);球形锰酸锂初始放热温度居中,放热量(阴影部分b)居中;单晶态锰酸锂初始发热温度最高,放热量最低(阴影部分c)。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单晶LMO热稳定性最好,球形LMO热稳定性居中,不规则LMO热稳定性最差。分析认为:锰酸锂热稳定性与材料形貌的关系非常明显:不规则形锰酸锂一次晶粒比较小,且结晶度比较低,晶格相对不稳定,所以稳定性差。单晶态锰酸锂一次晶粒比较大,材料结晶度比较高,结构比较稳定,相应热稳定性也比较好。

3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不规则、球形和单晶3种形貌锰酸锂的制作方法,并对3种形貌锰酸锂的性能做了对比研究。试验发现不规则锰酸锂性能最差,但由于其成本较低、生产过程简单,可在低成本电池市场应用;球形锰酸锂循环性能、压实密度和安全性能都比较好,特别是倍率放电性能最好,可在电动工具电池或电动自行车中应用;单晶锰酸锂充放电效率最高,循环性能最好,压实密度最高,安全性能最好,可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中应用。

[1]贺周初,庄新娟,彭爱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型锰酸锂的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0,40(1):7 -11.

[2]康彩荣,沈丽娜,丁毅,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9,41(2):10 -13.

[3]姜倩倩,马聪,王兴尧,等.锰酸锂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工程,2013,30(2):19 -25.

[4]李薛勇.尖晶石锰酸锂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J].新疆有色金属,2011(4):50-51.

[5]黄可龙,李永坤,刘素琴,等.球形锰酸锂的制备及高温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7,38(10):1635 -1637.

[6]万传云,吴頔,罗彦飞.用于锂离子电池球形锰酸锂的工业化制备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1,30(5):1064 -1067.

[7]粟海锋,屈雄,文衍宣,等.球形碳酸锰微晶制备过程中的形貌控制[J].过程工程学报,2008,38(2):280 -284.

[8]郝伟.一次颗粒高温动力型锰酸锂制备方法[J].电源技术,2010(9):901-903.

[9]邹兴,马莉,陈贵.不同锰源对尖晶石型锰酸锂性能影响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1,19(5):131 -134.

[10]王双才,习小明,李伟,等.四氧化三锰和电解二氧化锰制备尖晶石型锰酸锂的研究[J].矿冶工程,2012,32(6):113 -115.

[11]韩要丛,李普良,李华成,等.以煅烧二氧化锰制备尖晶石型锰酸锂研究[J].中国锰业,2013,31(1):38 -43.

[12]张晓波,刘红光,叶学海,等.焙烧温度对锰酸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影响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2,44(7):31 -32.

[13]陈宜升,廖波,王银杰,等.尖晶石LiMn2O4的容量衰减与性能改进[J].学术论文,2007(3):43-44.

[14]陈敏,斯利灿,郑小明.掺杂对LiMn2O4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2007,34(4):421 -525.

[15]冼海燕,张中太,赵丰刚,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高温性能的应用研究[J].电源技术,2011,35(10):1193-1197.

猜你喜欢
结晶度单晶形貌
硅单晶测试参数的差异分析
球形三氧化钼还原产物形貌
蓝宝石单晶炉隔热屏内胆损坏机理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形貌分析
单晶-多晶金刚石的拼接工艺研究
蚕丝针织物盐酸-蒸汽脱胶工艺的实验研究
光伏:硅片市场条件严峻 高效单晶需求回暖
彩棉纤维的成分和结构分析
X射线衍射技术及其在材料表征实验的研究综述
FOX-7晶体形貌对感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