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赏梅兰竹体味高品格

2014-05-29 22:48李仰臣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赏梅竹海兰花

李仰臣

【主题导引】

千百年来,梅兰竹诸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其高洁傲岸、幽雅清逸和虚心有节等品格,一直深为人们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如同人们心中的世外桃园和香格里拉,未曾到达,心驰神往。这虽然是她们自身的本性使然,但这也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作家笔下的梅兰竹,细心体味一下她们的高尚品格吧!

【一号美文厅】

忆 梅

倾 城

墙角的一树老梅悄无声息地开了。

梅先天下春,她仿佛是一个春的使者、一位花的先行者,迎着料峭的春寒便盛开了。老枝铁骨,旧芽新蕊,早秀不知为谁作?风送暗香,雪舞寒颜,红袖顿觉又添香。诗赞:“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这独步早春的梅也在向我透露着一个春的信息,又到江南赏梅时,想再与梅醉一场?

赏梅之处颇多,梅的品种之最当首推武汉的磨山,其次便是南京的梅花山,记得去年有友邀约共游梅花山时,甚不以为然,及至,但见漫山遍野花海如织,不得不自嘲夜郎,惊作井蛙之叹。那洁白素净的玉蝶梅,萼如翡翠的绿萼梅,胭脂点珠的朱砂梅,红颜淡妆的宫粉梅……红的似片片朝霞,白的粉妆玉琢,绿的清翠欲滴,黑的庄重脱俗,枝枝灿烂芬芳,朵朵争丽斗妍,盎然春意勃然而出,诚叫人游目骋怀,信可乐也。如果说这里的梅称得上“姹紫嫣红”的话,那么姑苏光福“香雪海”的梅须得用“天真烂漫”四字来形容了,有诗云“十里梅花香雪海”,自从康熙帝时巡抚宋荦来此题下了“香雪海”三字摩崖石刻后,从此“邓尉探梅”便为传世盛景。每年的梅开时节,满山皆白,如坠雪海,“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幽雅宜人的暗香、探身弄影的婀娜,无不令人击节叹赏,心神往之。

甚羡古人,他们赏梅是极讲究的,据《梅品》曰:须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夕阳、微雪、晚霞、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等情况下赏梅才更富诗情画意。可惜今人已无福消受此番奢华了,得一空闲与梅一会足矣,更多的时候只能略忆之一二了。古人又常喜欢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这知己、君子,梅实在是当之无愧的。梅之最可贵处正在于她的“独步早春、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她曾是多少墨客骚人的诗中物画上景,或咏其风韵独胜,或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北宋处士林逋更是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千古绝唱,而我更爱的是“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的意境。

忽忆那一年赏梅时,一时兴起想折下一枝梅来,却不料把梅和自己笑成了一团乱颤的花枝,最终也没能折下,反笑落了一地的梅花,引得路过的老农心疼不已:作孽啊作孽!从此再不折梅。

尔今又是一年花开时,不知我忆梅花梅花可曾忆我?

【眉宇飞语】

梅花凌寒独自开。冰天雪地之时,梅花叶未发而花先开,傲雪斗霜,神清香远,窈窕馥郁,卓然不群,装点寂寞。因此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常常乐于踏雪赏梅,赏她淡雅的暗香,高洁的气质,傲岸的风骨,在赏梅的过程中,自有一番别样的人生感悟在心头,尔后把她写入诗文中,寄托幽雅的情怀。

【二号美文厅】

心系兰花

佚 名

中国人喜欢兰,尤其是“中国兰”,俗称兰草,又叫蕙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植物。一茎一花为兰花,花清香;一茎数花者,为蕙,是香草,又叫佩兰,有奇香,古代习俗焚蕙草以薰除灾邪,故又叫薰草。

兰之品格高洁。兰为君子之花。或生于空谷僻野,或长于悬崖峭壁,吮自然之雨露,历宇宙之风霜,沐日月之光被,得天地之灵气。高雅素淡,独放幽香。不事权贵,坚定节操,志存高远,不入尘嚣。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君子风范,千古传诵。“芝兰之室”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

兰之品德高尚。兰常绿,不论春夏秋冬,含笑对之。叶片蕴含正气,花朵摒弃浮华。我们看到兰花,不娇、不艳、不妖、不冶,但其香气幽幽,似有似无,近之似无香味,远之香自传来。朱熹有赞:“可能不作凉风计,获得幽香到晚清。”我们知道兰花,不争、不语、不媚、不显、不露,谦谦如君子,凛凛不可犯,坦荡无私,胸怀四海,包容博大。杨炯有句:“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兰之气节高雅。孔子曰:“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以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古人有着极强烈的恋兰情结。赏兰、育兰、画兰、咏兰,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抒发情感,品味兰的风韵。郑板桥题兰花:“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抢,何事斗群芳?”苏轼留下了“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的诗句……

历代文人墨客对兰花情有独钟,题咏众多,皆赞美兰乃“王者香”。人们推崇兰,是因兰之气清,清则久远;是因兰素心芳洁,清香袭人。

平淡的生活,就像芝兰,她不是无影无形、无滋无味、无生无气。需要你认真去面对、去细细地品味。如果你能从平淡中咀嚼出平淡的隽永,那就能品味出千种风韵、万种风情来。

【美点探微】

古往今来,贵为“国香”的兰花深受国人喜爱。这不仅是因为兰花不仅能供人观赏、薰除灾邪,更重要的是兰花具有君子的高洁品格、高尚品德、高雅气节。兰花正好像一个高贵淡雅的美女,在空谷中静静的开放,散发出“王者之香”,所以千百年来,兰花倍受人们的呵护和推崇。

【三号美文厅】

竹 思

高洪波

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假如我们判断不错的话,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益的一种文化。在竹子身上,儒生们或看到气质、风骨、或看到虚心、谦虚,《岁寒三友图》是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

中国文人中与竹子最亲近的当属蜀人苏轼,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破了苏东坡酷好竹的心态,而他策竹杖的风姿,也从此凝固为一种“何妨从容且前行”的造型。

蜀南竹海,地处宜宾,有翠竹数百亩,依山而产,起伏若海,规模弈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尤其是高处鸟瞰,当云雾袭来之际,那种海的气势更扑面而来,耳畔似有涛声响声,如果此时有舟楫随绿浪起伏,注定是件毫不奇怪的事。

潜入竹海,同时也沉入绿海,呼吸着有淡淡清香的空气,感觉到绿色的氧气正源源地输入到自己的肺叶里,像清洁剂般清洗着因都市废气而吃力开合的肺,你几乎能够瞬间感到和种大自然珍贵的赐予。甜丝丝的滋味通过喉头气管,流向四肢百骸,流向大海及每一根血管和神经,而满眼充盈饱满的绿色,让你快意沉浮,直若化身为亦尾鱼儿,沿着印满青苔的小径,管自游向竹林深处。

竹海中的竹子,以粗大的楠竹为主,也有苦竹、慈竹、龟甲竹及人面竹。与一位竹海作家闲聊,才知道竹子也分公母,母竹产笋,公竹则无。再细问,才知道每根竹子的每层竹节都由最初的一根竹枝生出,这竹枝若分出岔的,便是母竹,不分岔的,则为公竹。就是这么一点区分,简单,却又有大学问。

竹子岂止分雌雄,甚至还可能有自己的声音。近读《参考消息》,一篇题为《细听植物心声——采花花朵哭泣摘瓜黄瓜尖叫》,引起了我的兴趣。文中说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完成的科研成果证明,如果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他们就能够区分健康与染病的蔬菜。同时科学们还认为,植物不仅仅互相交流痛苦与疼痛,就像人们在医院候诊室等候看病一样,它们还互相提醒而临的危险。

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名诗,无意引证了千年之后波恩大学科学家们的研究。诗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特殊器官,越伟大越杰出的诗人越是如此,他们在倾听自己内心世界时也能倾听天籁,否则何来这千年之后的巧合?

蜀南竹海里的竹子,蓬勃旺盛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坦荡地在竹子部落里快乐成长,较之城市庭院里那些盆景般缩在墙角里的同类,委实幸运和幸福得多。

当然,它们承受的关注甚至诗意的爱抚也少得多,这就是自由的低价。

竹海里的竹子们,肯定是有着自己的声音的,公竹和母竹会互相倾吐爱情;嫩绿的竹笋则会呼吸雨水和阳光;竹叶会在竹枝上迎风摇曳,把大粒的露珠调皮地抖落;土层下的竹根们会串门问好,甚至会互相提醒:跟头打声招呼,别忙着开头。

竹海是听竹是一种人生的工作雅趣,也是机缘,是绿染灵魂绿透身心的一种洗濯。此时,当炎夏渐渐袭来时节,写下“竹思”两字,权当做一剂清凉解暑散吧……

【温馨悟语】

本文开篇充分表现了竹文化在中国的特定地位及其与传统美德的关系,正因为竹子有节,竹子中空,所以儒生们能在竹子身上看到气节、风骨,或看到虚心、谦虚。行文中,作者描写了蜀南竹海,表现竹子蓬勃旺盛地生长,具有强烈的生命意志,还描写潜心竹海感受,突出“像清洁剂般清洗着因都市废气而吃力开合的肺”,照应文末的“是绿染灵魂绿透身心的一种洗濯”。总之,本文实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的杂文佳作,文中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增广见识的说明,启人心志的议论和饱含感情的抒情,的确值得每位读者借鉴与学习。

猜你喜欢
赏梅竹海兰花
赏梅时节品咏梅诗联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赏梅寄忧伤 跌宕生多姿
家乡的竹海
兰花
兰花鉴赏
我爱你兰花
如梦令·立春时候
寂寞的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