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强
中学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地引入物理图象,则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图象法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而在物理学习中要密切关注图象,掌握图象的识别、绘制等方法。下面就通过几道例题看看图像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一、利用图像来解决基本问题
例1如图1所示,一薄木板放在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两端与桌面的两端对齐,一小木块放在木板的正中间.木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突然以一水平外力F将薄木板抽出,要使小木块不从桌面上掉下,则水平外力F至少应为多大?(假设木板抽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且在竖直方向上的压力全部作用在水平桌面上)
A.2μmg B.4μmg C.6μmg D.8μmg
解析F越大,木块与木板分离时的速度越大、位移越小,木块越不可能从桌面滑出.若木块不从桌面滑出,则其v-t 图象如图2中OBC所示,其中OB的斜率为μg,BC的斜率为-μg,t1=t2
有S△OBC=(112·μgt21)×2≤L12
设拉力为F时,木板的v-t图象为图7-2乙中的直线OA,则S△OAB=L12
即112(v2-v1)·t1=L2
其中v1=μgt1,v2=F-3μmg1m·t1
解得F≥6μmg
即拉力至少为6μmg.
点评对于两物体间的多过程运动问题,在明确物理过程的基础上,画出物体各自的运动图象,这样两物体的运动特点就很明显了.利用图线与坐标轴所夹面积的关系明确物体间的位移关系,可省略一些物理量的计算,从而快速、简捷地解答问题.
二、利用图像求极值
例2如图3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中,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沿直线ON斜向下运动,直线ON与y轴负方向成θ角(θ<π/4),则F的大小至少为;若F=mgtanθ,则质点的机械能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解析 该质点在重力和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4所示,当F的方向为a方向(垂直于ON)时,F最小为mgsinθ;若F=mgtan θ,即F可能为b方向或c方向,故除重力外的力F对质点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所以质点的机械能增加、减少都有可能.
三、利用图像给出问题
例3总质量为80 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 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图5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象,试根据图象求:(取g=10 m/s2)
(1)t=1 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估算14 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解析(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t=2 s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vt1t=1612 m/s2=8 m/s2
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
得f=m(g-a)=80×(10-8) N=160 N.
(2)v-t图象与t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14 s 内该面积包含的格子为39格
所以h=39×2×2 m=156 m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Wf=112mv2
所以Wf=mgh-112mv2
=(80×10×156-112×80×62) J
≈1。23×105 J.
(3)14 s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
t′=H-h1v=500-15616 s≈57 s
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所需要的总时间
谈高中物理解题的难点突破endprint
中学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地引入物理图象,则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图象法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而在物理学习中要密切关注图象,掌握图象的识别、绘制等方法。下面就通过几道例题看看图像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一、利用图像来解决基本问题
例1如图1所示,一薄木板放在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两端与桌面的两端对齐,一小木块放在木板的正中间.木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突然以一水平外力F将薄木板抽出,要使小木块不从桌面上掉下,则水平外力F至少应为多大?(假设木板抽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且在竖直方向上的压力全部作用在水平桌面上)
A.2μmg B.4μmg C.6μmg D.8μmg
解析F越大,木块与木板分离时的速度越大、位移越小,木块越不可能从桌面滑出.若木块不从桌面滑出,则其v-t 图象如图2中OBC所示,其中OB的斜率为μg,BC的斜率为-μg,t1=t2
有S△OBC=(112·μgt21)×2≤L12
设拉力为F时,木板的v-t图象为图7-2乙中的直线OA,则S△OAB=L12
即112(v2-v1)·t1=L2
其中v1=μgt1,v2=F-3μmg1m·t1
解得F≥6μmg
即拉力至少为6μmg.
点评对于两物体间的多过程运动问题,在明确物理过程的基础上,画出物体各自的运动图象,这样两物体的运动特点就很明显了.利用图线与坐标轴所夹面积的关系明确物体间的位移关系,可省略一些物理量的计算,从而快速、简捷地解答问题.
二、利用图像求极值
例2如图3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中,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沿直线ON斜向下运动,直线ON与y轴负方向成θ角(θ<π/4),则F的大小至少为;若F=mgtanθ,则质点的机械能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解析 该质点在重力和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4所示,当F的方向为a方向(垂直于ON)时,F最小为mgsinθ;若F=mgtan θ,即F可能为b方向或c方向,故除重力外的力F对质点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所以质点的机械能增加、减少都有可能.
三、利用图像给出问题
例3总质量为80 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 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图5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象,试根据图象求:(取g=10 m/s2)
(1)t=1 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估算14 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解析(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t=2 s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vt1t=1612 m/s2=8 m/s2
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
得f=m(g-a)=80×(10-8) N=160 N.
(2)v-t图象与t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14 s 内该面积包含的格子为39格
所以h=39×2×2 m=156 m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Wf=112mv2
所以Wf=mgh-112mv2
=(80×10×156-112×80×62) J
≈1。23×105 J.
(3)14 s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
t′=H-h1v=500-15616 s≈57 s
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所需要的总时间
谈高中物理解题的难点突破endprint
中学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地引入物理图象,则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图象法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而在物理学习中要密切关注图象,掌握图象的识别、绘制等方法。下面就通过几道例题看看图像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一、利用图像来解决基本问题
例1如图1所示,一薄木板放在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两端与桌面的两端对齐,一小木块放在木板的正中间.木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突然以一水平外力F将薄木板抽出,要使小木块不从桌面上掉下,则水平外力F至少应为多大?(假设木板抽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且在竖直方向上的压力全部作用在水平桌面上)
A.2μmg B.4μmg C.6μmg D.8μmg
解析F越大,木块与木板分离时的速度越大、位移越小,木块越不可能从桌面滑出.若木块不从桌面滑出,则其v-t 图象如图2中OBC所示,其中OB的斜率为μg,BC的斜率为-μg,t1=t2
有S△OBC=(112·μgt21)×2≤L12
设拉力为F时,木板的v-t图象为图7-2乙中的直线OA,则S△OAB=L12
即112(v2-v1)·t1=L2
其中v1=μgt1,v2=F-3μmg1m·t1
解得F≥6μmg
即拉力至少为6μmg.
点评对于两物体间的多过程运动问题,在明确物理过程的基础上,画出物体各自的运动图象,这样两物体的运动特点就很明显了.利用图线与坐标轴所夹面积的关系明确物体间的位移关系,可省略一些物理量的计算,从而快速、简捷地解答问题.
二、利用图像求极值
例2如图3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中,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沿直线ON斜向下运动,直线ON与y轴负方向成θ角(θ<π/4),则F的大小至少为;若F=mgtanθ,则质点的机械能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解析 该质点在重力和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4所示,当F的方向为a方向(垂直于ON)时,F最小为mgsinθ;若F=mgtan θ,即F可能为b方向或c方向,故除重力外的力F对质点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所以质点的机械能增加、减少都有可能.
三、利用图像给出问题
例3总质量为80 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 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图5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象,试根据图象求:(取g=10 m/s2)
(1)t=1 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估算14 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解析(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t=2 s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vt1t=1612 m/s2=8 m/s2
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
得f=m(g-a)=80×(10-8) N=160 N.
(2)v-t图象与t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14 s 内该面积包含的格子为39格
所以h=39×2×2 m=156 m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Wf=112mv2
所以Wf=mgh-112mv2
=(80×10×156-112×80×62) J
≈1。23×105 J.
(3)14 s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
t′=H-h1v=500-15616 s≈57 s
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所需要的总时间
谈高中物理解题的难点突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