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化学实验课的有效性

2014-05-28 23:48陈正亮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5期
关键词:试剂手册实验课

陈正亮

化学,一门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实验对于化学理论的教学有着怎样的作用,想必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很清楚,实验可以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化学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目前化学实验课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另一类,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本文主要针对这两类的实验课谈谈自己对于如何提高中学化学实验课有效性的分析、理解和看法,为的就是与同行教师们共同学习、交流以及提高该方面的业务水平。

一、 教师的演示实验

目前可能存在的现状:教师根据化学课本或化学实验手册,要求学校化学实验室准备仪器和试剂,然后在课堂上结合所教的理论知识给予演示实验,学生对于演示的实验兴趣颇高,有时候可以将化学课推向高潮,但是每个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现象和结论等呢?答案往往不那么肯定,常出现“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情景。有时,教师对待演示实验,是为了实验而实验,长此以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部分的学生仅仅记得教师演示过该实验,而如何将演示实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或将实验的操作要点铭记在心中,却摸不着头脑,教学也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比如,曾遇到某学生在课后作业辅导时,提及之前“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问:“该实验老师演示过吗?”答:“演示过。”又问:“那该实验是如何操作的?”答:“忘记了。”再问:“那还记得这个实验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吗?”答:“好像老师讲过,但印象不深,忘记了。”那么对于这样的部分学生而言,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效果就不怎么好。当然,也有可能是该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然而,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让学生尽力注意力集中,便成为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下便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 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师准备好仪器和试剂后,应先试做该实验,这不仅是为了确保在课堂上实验的成功演示,而且也是为了在试做中整理教学思路,更是为了挖掘该实验中的亮点、精彩操作和现象,让学生在观摩演示实验时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在课堂上,对于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如何巧妙的结合,最重要的是要求做到,演和说相结合,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在演示时,就忘记如何表达操作和现象,而在表述操作和现象时,演示已经结束,这样往往会让学生的记忆随时间的冲刷将理论知识与实验不能很好的结合,久而久之,就会忘记该实验或者该知识点;

3。 在实验中如何寻找亮点、关键点和巧妙记忆,也是提高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将实验在相关理论上附着,比如,钠和水的反应,因为已经完成钠的部分性质的教学,在演示时,可以再次复习钠的质地软、暴露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钠等内容,加强该演示实验的理论附着力。又如,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分别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该反应时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有可燃性气体生成、有碱性物质生成,让学生试着在实验之后推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巧妙记忆方面,就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广度了,如“浮、熔、游、响、红”,可以巧妙的记忆成“芙蓉”姐姐“又想红”,同时强调“熔”是“火”字偏旁的原因和理解。这样做,让这个实验演示显得更加“丰满”,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实验的演示就更有效果了;

4。 做到该实验的旁通复习也很重要,比如学习到镁与水反应时,回顾钠和水的反应,对现象、操作和原理的回顾不仅加深之前演示实验的复习,也是对之后的一些演示打下伏笔。

二、 学生的分组实验

目前可能存在的现状:现在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某些学生而言,更像是当下的旅游现状,“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之后什么都不知道”。有些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时,积极性很高,在课本和实验手册的指导下完成了实验,但是在做完实验后,并未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提高有多大帮助,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去操作,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去操作达到效果,而是在课本和实验手册的权威下,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操作手。更有甚者,来到了实验室也不清楚这次所做的实验以及实验的目标,只是应付教师的分组实验安排。还有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纪律、化学实验中的潜在危险、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试剂的使用认识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分组实验课的效果。如何提高分组实验的有效性,也提出如下几点供大家交流讨论:

1。化学实验室不比其他一般的实验室,常放一些化学试剂,有毒有腐蚀的试剂不占少数,因此实验室的纪律教育相当重要。如何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和试剂,教师在分组实验之前应加以教育和说明,哪怕一个胶头滴管的使用。曾有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高二下半年的学期里,还不能正确使用胶头滴管,可想而知,他之前的分组实验课的效果如何。

2。分组实验课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实验准备,学生操作完成,为了提高宝贵的分组实验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更应注重实验前的一系列工作:其一,教师必须对学生分组实验的内容了如指掌,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要有一定的预判性。如实验中所遇到的危险,实验不成功的原因等。其二,教师应让学生充分预习该分组实验,阅读并理解该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试剂、仪器和可能出现的现象、可能获得的数据,以及实验结果的预判等。若有实验手册,则可参照实验手册预习,如果没有实验手册,有必要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位同学要写实验预习报告,包括以上提到的几方面内容,为这堂学生分组实验课的有效施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预习阶段,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该分组实验的思考和创新,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对该实验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条件允许下,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新思路,这不仅让这堂课有效,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4。实验完毕后,教师要对各组学生的实验过程中的态

化学,一门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实验对于化学理论的教学有着怎样的作用,想必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很清楚,实验可以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化学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目前化学实验课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另一类,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本文主要针对这两类的实验课谈谈自己对于如何提高中学化学实验课有效性的分析、理解和看法,为的就是与同行教师们共同学习、交流以及提高该方面的业务水平。

一、 教师的演示实验

目前可能存在的现状:教师根据化学课本或化学实验手册,要求学校化学实验室准备仪器和试剂,然后在课堂上结合所教的理论知识给予演示实验,学生对于演示的实验兴趣颇高,有时候可以将化学课推向高潮,但是每个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现象和结论等呢?答案往往不那么肯定,常出现“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情景。有时,教师对待演示实验,是为了实验而实验,长此以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部分的学生仅仅记得教师演示过该实验,而如何将演示实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或将实验的操作要点铭记在心中,却摸不着头脑,教学也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比如,曾遇到某学生在课后作业辅导时,提及之前“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问:“该实验老师演示过吗?”答:“演示过。”又问:“那该实验是如何操作的?”答:“忘记了。”再问:“那还记得这个实验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吗?”答:“好像老师讲过,但印象不深,忘记了。”那么对于这样的部分学生而言,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效果就不怎么好。当然,也有可能是该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然而,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让学生尽力注意力集中,便成为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下便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 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师准备好仪器和试剂后,应先试做该实验,这不仅是为了确保在课堂上实验的成功演示,而且也是为了在试做中整理教学思路,更是为了挖掘该实验中的亮点、精彩操作和现象,让学生在观摩演示实验时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在课堂上,对于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如何巧妙的结合,最重要的是要求做到,演和说相结合,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在演示时,就忘记如何表达操作和现象,而在表述操作和现象时,演示已经结束,这样往往会让学生的记忆随时间的冲刷将理论知识与实验不能很好的结合,久而久之,就会忘记该实验或者该知识点;

3。 在实验中如何寻找亮点、关键点和巧妙记忆,也是提高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将实验在相关理论上附着,比如,钠和水的反应,因为已经完成钠的部分性质的教学,在演示时,可以再次复习钠的质地软、暴露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钠等内容,加强该演示实验的理论附着力。又如,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分别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该反应时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有可燃性气体生成、有碱性物质生成,让学生试着在实验之后推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巧妙记忆方面,就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广度了,如“浮、熔、游、响、红”,可以巧妙的记忆成“芙蓉”姐姐“又想红”,同时强调“熔”是“火”字偏旁的原因和理解。这样做,让这个实验演示显得更加“丰满”,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实验的演示就更有效果了;

4。 做到该实验的旁通复习也很重要,比如学习到镁与水反应时,回顾钠和水的反应,对现象、操作和原理的回顾不仅加深之前演示实验的复习,也是对之后的一些演示打下伏笔。

二、 学生的分组实验

目前可能存在的现状:现在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某些学生而言,更像是当下的旅游现状,“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之后什么都不知道”。有些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时,积极性很高,在课本和实验手册的指导下完成了实验,但是在做完实验后,并未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提高有多大帮助,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去操作,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去操作达到效果,而是在课本和实验手册的权威下,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操作手。更有甚者,来到了实验室也不清楚这次所做的实验以及实验的目标,只是应付教师的分组实验安排。还有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纪律、化学实验中的潜在危险、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试剂的使用认识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分组实验课的效果。如何提高分组实验的有效性,也提出如下几点供大家交流讨论:

1。化学实验室不比其他一般的实验室,常放一些化学试剂,有毒有腐蚀的试剂不占少数,因此实验室的纪律教育相当重要。如何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和试剂,教师在分组实验之前应加以教育和说明,哪怕一个胶头滴管的使用。曾有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高二下半年的学期里,还不能正确使用胶头滴管,可想而知,他之前的分组实验课的效果如何。

2。分组实验课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实验准备,学生操作完成,为了提高宝贵的分组实验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更应注重实验前的一系列工作:其一,教师必须对学生分组实验的内容了如指掌,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要有一定的预判性。如实验中所遇到的危险,实验不成功的原因等。其二,教师应让学生充分预习该分组实验,阅读并理解该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试剂、仪器和可能出现的现象、可能获得的数据,以及实验结果的预判等。若有实验手册,则可参照实验手册预习,如果没有实验手册,有必要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位同学要写实验预习报告,包括以上提到的几方面内容,为这堂学生分组实验课的有效施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预习阶段,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该分组实验的思考和创新,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对该实验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条件允许下,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新思路,这不仅让这堂课有效,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4。实验完毕后,教师要对各组学生的实验过程中的态

化学,一门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实验对于化学理论的教学有着怎样的作用,想必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很清楚,实验可以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化学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目前化学实验课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另一类,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本文主要针对这两类的实验课谈谈自己对于如何提高中学化学实验课有效性的分析、理解和看法,为的就是与同行教师们共同学习、交流以及提高该方面的业务水平。

一、 教师的演示实验

目前可能存在的现状:教师根据化学课本或化学实验手册,要求学校化学实验室准备仪器和试剂,然后在课堂上结合所教的理论知识给予演示实验,学生对于演示的实验兴趣颇高,有时候可以将化学课推向高潮,但是每个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现象和结论等呢?答案往往不那么肯定,常出现“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情景。有时,教师对待演示实验,是为了实验而实验,长此以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部分的学生仅仅记得教师演示过该实验,而如何将演示实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或将实验的操作要点铭记在心中,却摸不着头脑,教学也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比如,曾遇到某学生在课后作业辅导时,提及之前“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问:“该实验老师演示过吗?”答:“演示过。”又问:“那该实验是如何操作的?”答:“忘记了。”再问:“那还记得这个实验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吗?”答:“好像老师讲过,但印象不深,忘记了。”那么对于这样的部分学生而言,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效果就不怎么好。当然,也有可能是该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然而,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让学生尽力注意力集中,便成为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下便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 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师准备好仪器和试剂后,应先试做该实验,这不仅是为了确保在课堂上实验的成功演示,而且也是为了在试做中整理教学思路,更是为了挖掘该实验中的亮点、精彩操作和现象,让学生在观摩演示实验时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在课堂上,对于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如何巧妙的结合,最重要的是要求做到,演和说相结合,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在演示时,就忘记如何表达操作和现象,而在表述操作和现象时,演示已经结束,这样往往会让学生的记忆随时间的冲刷将理论知识与实验不能很好的结合,久而久之,就会忘记该实验或者该知识点;

3。 在实验中如何寻找亮点、关键点和巧妙记忆,也是提高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将实验在相关理论上附着,比如,钠和水的反应,因为已经完成钠的部分性质的教学,在演示时,可以再次复习钠的质地软、暴露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钠等内容,加强该演示实验的理论附着力。又如,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分别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该反应时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有可燃性气体生成、有碱性物质生成,让学生试着在实验之后推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巧妙记忆方面,就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广度了,如“浮、熔、游、响、红”,可以巧妙的记忆成“芙蓉”姐姐“又想红”,同时强调“熔”是“火”字偏旁的原因和理解。这样做,让这个实验演示显得更加“丰满”,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实验的演示就更有效果了;

4。 做到该实验的旁通复习也很重要,比如学习到镁与水反应时,回顾钠和水的反应,对现象、操作和原理的回顾不仅加深之前演示实验的复习,也是对之后的一些演示打下伏笔。

二、 学生的分组实验

目前可能存在的现状:现在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某些学生而言,更像是当下的旅游现状,“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之后什么都不知道”。有些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时,积极性很高,在课本和实验手册的指导下完成了实验,但是在做完实验后,并未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提高有多大帮助,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去操作,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去操作达到效果,而是在课本和实验手册的权威下,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操作手。更有甚者,来到了实验室也不清楚这次所做的实验以及实验的目标,只是应付教师的分组实验安排。还有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纪律、化学实验中的潜在危险、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试剂的使用认识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分组实验课的效果。如何提高分组实验的有效性,也提出如下几点供大家交流讨论:

1。化学实验室不比其他一般的实验室,常放一些化学试剂,有毒有腐蚀的试剂不占少数,因此实验室的纪律教育相当重要。如何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和试剂,教师在分组实验之前应加以教育和说明,哪怕一个胶头滴管的使用。曾有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高二下半年的学期里,还不能正确使用胶头滴管,可想而知,他之前的分组实验课的效果如何。

2。分组实验课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实验准备,学生操作完成,为了提高宝贵的分组实验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更应注重实验前的一系列工作:其一,教师必须对学生分组实验的内容了如指掌,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要有一定的预判性。如实验中所遇到的危险,实验不成功的原因等。其二,教师应让学生充分预习该分组实验,阅读并理解该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试剂、仪器和可能出现的现象、可能获得的数据,以及实验结果的预判等。若有实验手册,则可参照实验手册预习,如果没有实验手册,有必要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位同学要写实验预习报告,包括以上提到的几方面内容,为这堂学生分组实验课的有效施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预习阶段,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该分组实验的思考和创新,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对该实验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条件允许下,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新思路,这不仅让这堂课有效,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4。实验完毕后,教师要对各组学生的实验过程中的态

猜你喜欢
试剂手册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四指定”脱离实际 有碍实验创新
高中生物学中几种特殊试剂的应用
物质鉴别题的解题方略
School Admission择校
高一化学综合检测题
兔兔自杀手册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