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60年1月22日,法国博物学家亨利·姆奥为了寻找珍禽异兽,来到高棉(今柬埔寨)首都金边西北250千米处的洞里沙湖(今称金边湖)湖岸。年方34岁的他,就在这个蛮荒的密林深处,发现了震惊寰宇的吴哥遗迹。在此之前,没人相信当地会有什么历史可言,更不用说工艺技术了。但是摆在他眼前的景象,却是一个辉煌灿烂的古文明毋庸置疑的证据。
姆奥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在遗迹群中到处查看,从建筑宏伟的构筑、传神的浮雕以及秀丽绝伦的雕像,他断定吴哥以往曾经出现具有高度文明的王朝。姆奥将眼前的景观详细地记录下来,同时赶回法国,把他所看到的一切一五一十通过新闻界发布出来,但是,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几个月以后,他回到中南半岛的老挝丛林探险,不幸染疟疾客死异乡。
1863年,姆奥的调查记录在学术杂志上刊载出来,西方考古学术界终于相信的确有吴哥遗迹的存在。1866年,法国的势力侵入中南半岛,开始在这片神话般的废墟中,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且于1885年编写了一份历代国王的年表,人们才知道姆奥只不过是一个“再发现者”而已。
根据考古学家找到的史料,我们知道高棉在放弃都城吴哥之后,经历了几世纪的内讧和战乱,不过,吴哥都城的建筑却保存得十分完善,丝毫未受战火波及。1546年,高棉王安强一世曾修复吴哥窟,1576年,沙塔王曾经把宫廷的一部分迁至吴哥附近,以便就近维护。1651年,葡萄牙传教士发现了吴哥都城,并且做了记录,这份记录目前还珍藏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中央图书馆。
到了17世纪,吴哥城已人迹罕至,逐渐被四周茂密的热带树林吞噬。法国人在1898年,投入大笔资金来维护吴哥遗迹。考古学家和一队又一队雇自当地的工人,慢慢把枝丫缠绕的树林砍掉,使废弃了200余年的石庙群建筑重见天日,恢复昔日迷人的面貌。
一部动乱的高棉史
吴哥是由吉蔑(今称高棉)的民族所建立的。古时候吉蔑族也称真腊族,这个民族在湄公河和洞里沙湖附近广大肥沃的热带平原上,繁荣昌盛了600年。当时人民为了表示对神的感激和尊敬,在城中建造了许多华美的庙宇和祠堂。但是,这个曾经盛极一时,拥有高度文明,同时将中南半岛全数纳入版图的古老王国,为什么会在15世纪时突然消失呢?这个问题目前争论不休,很可能永远也不会有圆满的解答,但以下我们试就高棉的历史发展进行探讨,也许会找出合情合理的原因来。
整个高棉史大约可以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是自公元前后开始至802年的“前吴哥时代”,此时真腊族自中南半岛北方南下发展;第二是802年—1432年的“吴哥时代”,此时吴哥都城建造完成,并将中南半岛纳入版图,是吴哥王国全盛时代;第三是1432年—1863年的“后吴哥时代”,内忧外患交迫,局促于金边城一地勉强生存;第四是1863年—1953年的“法国殖民地时代”,遭受法国帝国主义的压迫、榨取;第五是1953年至今的“民族国家时代”。
在前吴哥时代,即1世纪左右,湄公河三角洲地带出现了一个小邦国——扶南国。这个国家汲取了印度文化的精华,跟东南亚地区其他国家一样,受到印度佛教的熏陶。由于扶南国境内拥有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粮食能够自给自足,加上执政者利用奥克奥港与印度及西方世界交流,使得扶南国也发展出中南半岛首屈一指的文明。目前,考古学家已经从奥克奥港遗迹中发掘出许多古物,其中有2世纪中期的罗马徽章、耳环和戒指,这些出土物证实了扶南国和西方世界的密切贸易联系。另外,在奥克奥港遗迹附近的巴特山,也出土了阳具雕刻、毗湿奴神像及许多雕像,大多属于印度系统,而来自中国后汉时代的铜镜也在此出土,可见奥克奥港曾经是南海海上交通的重要据点。
扶南国的首都特穆城本来位于内陆,即湄公河右岸的布农塔丘陵上,但是,到了3世纪时,由于其属国真腊的势力南下,扶南开始受到攻击,被迫将都城迁往布农塔丘陵附近的夫那城。目前,考古学家在当地发现很多雕像,虽然很明显可以看出是受印度文化的影响,但整个造型上已逐渐发展出有别于印度形态的风格。
到了7世纪,扶南国国势逐渐衰退,而真腊则在湄公河流域的平原上逐渐强盛起来。这时,真腊的领导者依发纳华一世于高棉中部大平原中央营建依夏纳布拉都城,同时正式和扶南国进行军事冲突,不久即完全吞并扶南。
真腊王朝传了三世之后,第四任国王雅多华曼一世于10世纪初将都城迁移至吴哥,成为第一个在吴哥建都的国王。此后大约600年间,吴哥王朝的国王都在这块土地上营建都城,使当地遍布数百座大小不同、形状殊异的石造庙宇。根据史料记载,第一座都城建于吴哥城的西南,边长16千米,目前还可以看到残存的壕沟和土堆。第二座吴哥都城建造于今天的皮梅纳克斯遗迹附近,另外在洞梅澎以及布勒路普二地也发现了都城遗迹。不过,这些都城都没有做过系统性的规划,技术上也十分拙劣。到了迦耶跋摩五世时代,吴哥王朝出现前所未有的承平时期,由于建筑技术的提升,像达克乌这种大型金字塔式的寺院便出现了。
100年以后的舒雅华曼二世建造了吴哥窟,同时积极向外征讨,拓展疆土。但是,到了1177年,吴哥城却被占婆的军队占领,直到迦耶跋摩七世即位之后,才把占婆驱逐出吴哥城。他同时积极营建这座古老的都城,并且率军东征西讨,几乎将整个中南半岛囊括入吴哥王朝的版图中。这时,吴哥王朝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吴哥城的繁荣也达到了极盛点。
1432年,吴哥王朝受到邻国暹罗犹第亚王朝的攻击,经过数度激战之后,这个古老的王朝溃败并放弃吴哥都城。犹第亚王朝在取得吴哥王朝的版图之后,并未积极经营这块新领土,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吴哥城遂渐渐没落,终于被热带树林吞噬了。
雄伟壮观的寺庙建筑
吴哥窟是吴哥遗迹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吴哥王朝的舒雅华曼二世在1113年即位后,即着手动工兴建,大约花费了30年的时间才兴建完成。以高棉语来说,吴哥窟是“寺庙城”的意思。它是由长5.4千米、宽190米的环绕壕沟及长540米的西巷道、三重回廊、以高65米的中央尖塔为中心的五座尖塔组成,不但外观十分壮观宏伟,同时在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上,都具有超越时代的高度成就。中央尖塔供奉着国王与毗湿奴神合而为一的毗湿奴拉雅神像,具有将王权神化的意味。而长达数千米的回廊,饰满了十分精巧的浮雕,精细绝伦,主题全是印度神话。endprint
吴哥窟可以说是高棉建筑学上最值得夸耀的成就,但当时是如何建成的呢?由于缺乏史料,考古学家只能从回廊壁上的浮雕来加以推测。不过有关当时建造过程的浮雕只占了所有回廊浮雕的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因时日长久表面已有磨损的现象,要全盘推测出当初施工的情形,显然不是易事。但是,大致上当时首先以竹子搭建出超过庙宇高度的脚手架,而工人以绳索穿过滑轮,将石材吊到所需的地方。工地中的石材上都凿有小孔,即是为了方便搬运而凿的。重达数吨的石柱则由大象拉引。建造大伽蓝所需的红土和砂岩,由吴哥城东北方40千米处的布农塔丘陵上的采石场运来,搬运石材也是依靠牛或大象的拉引。如果适逢雨季,工人们则会利用河川来搬运。
当泥水工将墙壁砌成之后,便由绘图师描绘图案或图像,再交由雕刻师在上面雕刻。雕完之后,由油漆工在浮雕上涂上石粉或漆。最后贴上金箔并且着上色彩,辉煌灿烂的吴哥窟便诞生了。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必定动员了数万工人参与这项工程,当时工人们携家带眷前来,在附近居住,形成一个村落。
王权神格化的宗教都市
一般人口中的吴哥都城,专指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迦耶跋摩七世所营造的第四代吴哥都城。这座曾经昌盛几百年的古城,周围环绕着长达12千米的护城河,城墙高达8米,另外还有北大门、南大门、胜利门、死亡门及西大门等五座城门。城中有供奉观世音菩萨的拜扬佛寺及许许多多的庙宇,加上处处可见的神教雕像,使吴哥都城成为一座王权神化的宗教都市。
迦耶跋摩七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皈依观世音菩萨,这也是他在吴哥城建拜扬寺的原因。拜扬寺位于城里的中心,周围有许多林立的四面佛塔,建筑格式十分大胆,而雕刻在四面佛塔上的观世音菩萨像,在佛教艺术上被赞誉为最能捕捉住神韵的杰作。
拜扬寺中的回廊壁上有许多刻画着人民日常生活情景的浮雕,其构图、描绘手法以及图像的表现,都非常写实而娴熟,使后人能借之了解以往吴哥的日常生活、社会百态以及国王御驾亲征的情形。
迦耶跋摩七世去世之后,吴哥王朝没有一个国王的营建成就及得上他。这时由于暹罗人和安南人逐渐摆脱吴哥的控制,使吴哥的势力日渐式微,不过这时的国力依然使邻邦不敢小看了它。
1295年,中国的商务使节周达观来到吴哥都城,他在当地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把吴哥的生活情形做了十分详细的报道。他把这些印象都写在一本名为《真腊风土记》的书里。
从《真腊风土记》中,我们得知吴哥由士兵驻守的城门,除了罪犯和狗以外,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我们也从这本书得知坐西朝东,且以瓦覆盖圆形屋顶的房子,住的都是贵族,一般农民只能住草房。周达观还在书中详细记述了由20余座小塔和几百间石屋环绕的黄金宝塔,另外还提到宝塔东边由二头金狮驻守的金桥,可惜今天已经湮没无存了。
周达观也记述了他和其他使节一起觐见吴哥王的情形,他写道:“国王每日二次坐衙,治事无定文。诸臣与百姓欲晋见者,皆列坐地上以候。少顷间内中隐隐有乐声,在外方吹螺相迎,闻止用金车子来处稍远。须臾见二宫女纤手卷帘,而国王乃仗剑立于金窗之中矣。臣僚以下,皆合掌叩头,螺声方绝,乃许抬头。国王特随亦就座,坐处有狮子皮一头,乃传国之宝。言事既毕,国王旋即转身,二宫女复垂其帘。诸人各起。”
周达观对吴哥贫苦人民也下过一番观察的工夫,他描写普通人家:“寻常人家房舍之外,别无桌凳盂桶之类,但做饭则用一瓦釜,作羹又一瓦铫,地埋三石为窟,以椰子壳为杓。”他也注意到富贵人家的生活十分奢侈,与贫苦人家的生活简直有天壤之别。或许正因为这种贫富悬殊的问题无法解决,才使吴哥王朝走向灭亡之路。
百万居民神秘消失
1431年,吴哥城在受到暹罗人连续7个月的围城之后,被暹罗人占领。来自今日泰国的暹罗人带走战利品,打算第二年还要再来,但是,当他们再度来到吴哥城时,那儿只剩下一座空城,一个人也看不到。城中本来有100余万居民,如今竟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如何消失的,也没人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
有人认为是因为可怕的鼠疫或霍乱的流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00余万居民相继死亡,一个也没有留下。也有人认为是吴哥国内发生内乱,百姓相互残杀,人民都死亡而只留下建筑物。还有人说是暹罗人占领吴哥城之后,将100余万居民强行带到某地去当奴隶。不论是什么说法,都只是臆测之词,并没有确实的证据。
后来的几个世纪里,吴哥城的建筑尽为丛林吞噬,荒废了500年后,才被姆奥公之于世。目前吴哥城的维护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我们相信这些壮丽绝伦的庙宇将能永远保存下去,成为世人共同享有的瑰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