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云萍
对话的意义何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丁东先生曾说过:“思想的闸门打开之后,彼此相互启发,相互碰撞,许多新的观点就会跳跃出来。”文本阅读中的对话,也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也会跳跃出一个个新的观点,同时在各种形式的对话中,精彩的语言、真切的情感也得到了有效的生成。对话,需要对象,需要情境,需要语言,更需要情感。阅读文本,既有文章角色的对话,有读者与角色的对话,也有读者与自己心灵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就是这些对话不断展开、不断深入的过程。
一、化角色对话
如何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只有走进故事的情境,走进人物的世界,去想角色所想,去说角色所说,像文本的人物一样行动着、思考着、感受着,才可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了文本里的角色,他们像故事里的人物一样,互相对话,而老师则成了对话的引导者,一步步将他们之间的对话引向更深入、更广阔的天地,从而让学生对文本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麻雀》(人教版四年上册“选读课文”)一文中,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勇敢地落在猎狗面前,跟庞大的猎狗搏斗。母爱的力量和伟大在此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何让学生感受角色的言行,体会角色的情感和精神,最好的方式便是还原故事的情景,让学生像角色一样去说去做,把角色当时最真实的心声表达出来。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太危险了,只要猎狗往前一步,可怜的小麻雀就没命了。老麻雀再也忍不住了,它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落入猎狗的嘴里,它明知道自己根本不是猎狗的对手,但是一种母爱的本能使它毫不犹豫地从树上落到猎狗的面前,用嘶哑的声音拼命地尖叫着。它可能在叫什么呢?让学生化为当时的老麻雀,再现尖叫的情景和尖叫的内容。有的是英勇的宣战:“不准你伤害我的孩子!”“别过来,不然我跟你拼了!”“滚开!你要是敢再靠近一步,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别以为你大,我就怕你了,你胆敢伤我的孩子一根毫毛,我就跟你同归于尽!”……有的是愤怒的斥责:“猎狗,我跟你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来害我们?为什么?”“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你凭什么来破坏我们的家庭?凭什么?”“你太过分了!以大欺小,算什么东西!”……
此时,学生已然成了那只拼死抗争的老麻雀,已然面临着生与死的搏斗,他们的内心完完全全被老麻雀的勇敢和伟大的爱深深地震撼了。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种爱更令人动容的呢?我们的父母对于我们的爱,不也是如此吗?文本的情感和思想就在这样的角色对话中生成、升华。
二、与角色对话
文本中的角色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读的人亦然,二者可能是一致的,可能是矛盾的,甚至是完全冲突的。所以,阅读的过程,需要对话,需要交锋,在对话中生成语言,生成情感,建构自己的价值观。
教《从现在开始》(人教版二年上册)这篇文章时,学生对猫头鹰和袋鼠的命令都非常不满,猫头鹰要其他动物们白天睡觉晚上干活,而袋鼠则要求动物们都要跳着走路。无疑,文本里的动物也有自己的观点,他们肯定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我就进行了这样的引导:“假如这样的命令落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有什么想法?面对猫头鹰和袋鼠对你们下达的命令,你们有何意见?”我听到的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真实的心声,他们纷纷指责猫头鹰和袋鼠——“猫头鹰啊猫头鹰,你实在太过分了,人家都是白天工作晚上睡觉,你怎么颠倒过来了?这样大家晚上哪有精神上班啊!”“猫头鹰先生,你说的真是笑话,假如你是水牛,让你晚上去耕田,你愿意吗?你想得太天真了!”“袋鼠啊袋鼠,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其他动物?他们又没有你长长的腿,你让他们天天跳着走路,你要把他们累死啊!”“袋鼠,你也不想想,如果我是大象,怎么跳得动呢?”……
显然,指责、批评的背后,折射的就是学生的价值观,是他们对于文本最真实的解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表达语言,在抒发情感,也在建构着正确的价值观。
三、和自己对话
阅读,最终是对自己思想的唤醒,对自己情感的激发,对自己思维和语言的再整理与输出。读了文本,自己是怎么理解的,自己有什么感受,自己有什么新的想法,都可以通过对话去分享和生成。
比如我在教《想飞的乌龟》(北师大版一年下册)这篇课文时,当学生读到“乌龟从天上掉下来”这部分内容时,又着急又难过。我就问学生:“现在请你们来帮帮乌龟,它还想飞到天上去,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它?先和同桌讨论讨论。”学生们的情绪被激活了,思维被打开了,一个个独具创意的办法诞生了——“我想把乌龟放在一个篮子里,让小鸟咬住篮子就可以飞起来了。”“我可以把乌龟的身子紧紧绑在棍子上,两只小鸟一起叼起棍子的两端,这样乌龟再说话也没关系了。”“我的想法是,如果用普通飞机,坐一次就要几千块钱,乌龟肯定付不起,所以就用超小型飞机。它的能源由空气提供,飞上天空的时候,它后面的飞行器就可以自动喷出火来,以此推进。”……
一个个奇思妙想,从学生的口中涌出,这就是和自己对话的结果。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的思维在碰撞,语言在发展,情感在升华,智慧也在不知不觉中茁壮成长。
对话,无论是角色间的体验性对话,还是与文本角色的对话,甚至是与读者自己心灵的对话,都是把阅读引向更深处与更广处。许多精彩的生成,就是在一次次深入、个性的对话中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英才学校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