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中教师立场的新定位

2014-05-27 02:09冯三妹
新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习作奶奶作文

冯三妹

【编者按】学生习作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因此,教师在习作的指导、批改、讲评等环节,都必须从儿童立场出发,客观地认识、看待学生的习作,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与内在动力,提高习作的教学质量。本专辑刊出的几篇文章分别从习作的修改、评语、讲评三个角度阐述“基于儿童立场”的具体想法、做法。希望能给广大读者一些启迪,促进这一课题的研究。

站在儿童立场批改,教师应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习作,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宽容之心欣赏学生的才华,以教师的批改促进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能力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作文的成功与快乐,从而增强信心,提高习作的水平。

一、做有责任心的“医师”,温情修改

教师要像一个有爱心的医生,为学生的作文把脉问诊;更要尊重学生的劳动与智慧,多就少改,把修改变成传授习作方法、传递师生间真情与尊重的桥梁。

1.尊重劳动,多就少改。从“儿童立场”出发批改作文,首先要准确把握衡量学生习作的尺度。严格按照课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这一要求,尽量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就少改。改在学生的误解之处、疑惑之处;而绝不应该以是否“生动、逼真”来衡量学生的习作。如果教师随意拔高要求,在学生本子留下太多的修改符号和问责评语,就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个学生写《奶奶的可喜变化》有这样一个片段:村子的广场传来《最炫民族风》的音乐。我看见奶奶打扮妖艳,闻鸡起舞,发疯似的扭着屁股转着腰。哈哈,才一个月的时间,原来老土愚昧的奶奶居然成了跳舞达人。显然,孩子是想用精彩的词汇表现奶奶,却把奶奶的“可喜”变化写成了“可怕”的变化。笔者作了这样的修改:奶奶打扮入时,闻歌起舞,时不时扭扭屁股转转腰。哈哈,才一个月的时间,原来慈祥保守的奶奶居然成了跳舞达人。十个字的修改,改掉了不足,保留了学生的本意。既尊重学生的劳动,又让学生从中悟得用词准确的重要性。

2.尊重个性,保持原创。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有限,在习作中存在一些认识问题在所难免。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尊重学生个性,辩证看待学生习作中一些认识问题,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个性的表达。有个学生在《一件让我高兴的事》中写道:我学习好,又听话,却感受不到妈妈的爱,妈妈的爱都在弟弟身上,我连弟弟十分之一的爱都得不到。有一次我拿满分卷让妈妈签名,她看都不看就说:“别来烦我,没看见我在带弟弟吗?去,给弟弟倒杯牛奶过来!”我强忍住伤心与愤怒的泪水,倒了一杯牛奶过来,忍不住往牛奶里吐了一口唾沫。奇怪的是,我的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高兴与放松!乍看,这学生的做法不健康、也不道德,但细思一下,却也是儿童幼稚心灵的一个正常表现,教师并没有就此小题大做,而只是在文章最后添了一句:当然,这种事我只会做一次,我坚信,我小时候也是在妈妈的疼爱下长大的!相信这个学生会从教师这一句点评中悟到自己的不对之处。总之,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改作文,学生才学会放言作文,在提高习作水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二、做有耐心的“放牧师”,守望成长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静待的功夫,要心存期待,多些耐心与信心,自然能够迎来学生习作姹紫嫣红的美景。要包容学生作文的瑕疵,重在启发学生领悟到怎样写更好。

1.拨动心弦,牵引学生进入角色。一个学生写《我家的小狗》:“我家有一只小狗,长得十分帅气。它最喜欢吃红烧猪蹄。它很敏捷很好斗,能够判断熟人和陌生人,没事的时候经常白天睡大觉。有时它给我舔手,有时我给它洗澡,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面对这“班上最短”的作文,教师甚是苦恼。但仔细一看,这孩子把写狗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都写到了,只是蜻蜓点水而已。教师决定把“作文的果子”放低一些,就在作文后面工整地写上:“这只是第一段,精彩继续中……欲知小狗帅气容颜,且看下段分解。”对于学生的不足,教师没有批评指责,而是用只言片语拨动心弦,巧妙地牵引学生进入角色,自己去修改,去完善。

2.细心呵护,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对于作文的修改,教师要改变一步到位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意识,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反复修改。在一次批改中,我看到一个学生写的片段:“那是一个极冷的冬日,我们把手缩在口袋里,读书的声音小得连自己也听不见。为了调动学生的热情,老师一手擎着书本,一手背在后背,挺着胸脯,抑扬顿挫地读着课文。老师叫同学们依次从座位起来,跟在她后面像她一样读书。教室沸腾了,老师像一只正在打鸣的公鸡走在前头,我们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跟在后面。”虽然学生写出了老师的神态和动作,但比喻不恰当,笔者就在“公鸡”“打鸣”“小鸡”三个词语上打了个“?”学生改成了:“老师像摇着屁股的母鸡,想引起公鸡的注意。”笔者看了哑然失笑,但又觉得不能责怪学生,还是要加以引导,于是就添加了“老师不是像摇着屁股的母鸡,不是想引起公鸡的注意,而是像……”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学生用自得之见与自在之趣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自由之笔和自然之情挥洒自己的个性:“老师像诗人在吟咏,学生在尽情唱和;老师像歌唱家,奏响师生交响乐……”

三、做有恒心的“解惑师”,授之以渔

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改就是为了不改。要通过教师的改,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最终,让学生自能改文,自能作文。所以,教师的修改,不单是文字上的修改,更应是方法上的传授、心灵上的指引。

一方面,修改作文时,尽量“多批少改”,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批语、直观的修改符号,引领学生进行修改,让学生享受修改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自我修改”的意识,养成习惯。有个学生写《父爱如山》有这样的片段:舍长“命令”我们打开行李袋,为小A裤裆裂开的事找针线包……当同学们发现行李袋倒出的是琳琅满目的零食而欢呼雀跃时,我无精打采地打开行李袋,因为我知道,我的袋子里什么也没有!可当我倒出来时,我和我的小伙伴都被眼前的东西惊呆了!我泪如雨下!父爱如山啊!显然,学生没有把该写的一些细节交代清楚,因而难以体现“父爱如山”。我在“没有”后面加增添符号“因为……”;在“眼前的东西”添加“——”;在“泪如雨下”后补上“我仿佛看到了……”学生按照这样的提示进行修改,改后的文章就比较能表达“父爱如山”这个主题了。

对于根据教师提示进行修改后的作文,教者应安排时间进行检查,并再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对于学生改得好的例子要在讲评中予以表扬。还可以找出作文中存在共性问题的典型病文作为“病例”,让全班学生对“病例”进行修改,讲清为什么要改,该怎样修改,怎样用好修改符号等,引导学生在修改实践中逐步学会修改。

另一方面,经常性开展相互修改。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往往难以发现问题,而改别人的文章却头头是道。这是因为学生好奇心强,对同龄人的作文抱有强烈的欣赏欲望,而且也容易发现并修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看到经自己修改的作文语句通顺了,语言生动了,中心突出了,就会体验到成就感,其修改作文的兴趣也会提高。当然,让学生相互修改,教师不能放任不管,要注意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一是在总的修改方向上把关,尽量使每次的互相修改能突出某一两个普遍性的问题,使修改的效果更好。二是强调运用所学到的修改方法与符号。三是在学生互改时,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及时点拨指导。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奶奶作文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奶奶驾到
我家也有奶奶等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