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
一种政治体制有没有效率,要看它能否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能否激发迎难而上的勇气与魄力
连日来,泰国首都曼谷街头反政府示威愈演愈烈。表面上,此轮示威源于执政的为泰党推动的一项特赦法案,以使流亡海外的前总理他信合法返泰,反对党及反政府团体为此连续发起大规模示威。实质上,这轮政治对抗依旧是不同利益集团尖锐对立的爆发。
从“红衫军”和“黄衫军”两大派别的社会阶层划分看,泰国社会底层与社会中层之间的激烈对抗成为政坛的主要矛盾。为什么社会底层和社会中层会陷入分裂?这一问题涉及选票政治。政治家为赢得选举,给底层民众这个最大“票仓”开出更多的支票。政治家上台后也多采取提升底层民众收入的“济贫法”。结果是减少了贫穷人口,提高了国民收入。但是,济贫没有换来劳动力水平的提高,国家发展遇到瓶颈。要做大“蛋糕”,没有新增加的资源,结果就只能去动中产阶层的既得利益。中产阶层是国家税收的主要贡献者,自然也不愿意将已经到手的“蛋糕”切下一块分给社会底层。
泰国陷入的困境并非个案。近年来,无论是西亚北非国家蔓延的动荡,还是欧美诸国不断上演的党派对立,各国政治危机有相似之处。社会共识缺失加剧裂痕,动荡的局面削弱了主动变革克服自身问题的能力。
变革是这个时代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也是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然而,没有哪个国家的变革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原因就在于变革一定会触及社会中部分人的利益。要将涉及利益再分配、再调整的变革向前推进,执政党和政府的动员力十分重要。推动社会达成共识,意味着给具体改革措施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一旦无力推动形成共识,不仅变革会在社会对立中搁浅,甚至有可能引发剧烈的社会对抗。
近年来,不少国家的政党纷争加剧,这进一步销蚀了凝聚共识、推进变革的行动空间,让政府行动力受到极大束缚。政府的不作为不仅让局面日益恶化,同时也严重打击了人们走出困境的信心。这一切叠加起来就成了街头政治甚至是军事政变的背景。
历史上,一些国家能够成功,往往就是在国家成长的关键时期,整个民族以面向未来的勇气达成广泛共识。与此同时,政府充分利用这种有利局面快速稳妥地推进变革、引领国家进步。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走在前面,社会共识必须倍加珍惜,凝聚共识的主导力量不能削弱。
(摘自《人民日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