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背影 伟大的父爱

2014-05-26 23:15安然一笑
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 2014年4期
关键词:朱自清父爱背影

安然一笑

【精彩段落】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朱自清《背影》

【文章导读】

本文作于1925年,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的一段经历。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以自己的家庭为例,讲述了其家庭因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

【精读感悟】

《背影》记事很简单,一个失业的父亲送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父亲满满的爱和父亲对他深沉而又细腻的爱。文章没有淋漓宣泄的情感,没有夸张华丽的表白,但合理的布局,平朴的文字,将伟大父子深情缓缓道出。

文章通过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的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合理铺垫,推动着作者的情感逐步走向高潮。写“背影”之前先是交代了一些琐事:祖母过世,父亲失业,家景惨淡,一家人还待父亲养活,父亲自然有重要的事要忙,而且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了;父亲怕“我”路上有事,把“我”托付给了一个熟识的茶房,而且“再三”嘱咐他,所以即使父亲不送“我”,他也该放心了;“我”这时已来过北京两三趟,且已二十岁,父亲完全可以放手,而不必亲自来送。这些既是事情缘起,情感缘起,也是铺垫。作者写的这些看似随意的家庭琐事,却尽现了父亲的“慈爱”之情:父亲对待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犹如一位慈母待她的幼子,也许在别人眼中,这拖泥带水的舔犊之情,缺少一些男人的气概,但对于父亲来说,有一点疏忽,他的内心都无法释然。尤其是作者连用了两个“踌(chóu)躇(chú)”,一对父子,一时的分别,他踌躇什么?为什么而踌躇?是不是母丧的悲痛,子离的不舍?让人更真切感受到,一个不善表白的父亲的哀痛,在当时那个父权依然高举的社会,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温情。

全文最重要的送别情景,写了两个细节:一是买票上车。写父亲一连串的动作。看行李、捡位子、讨价钱、作叮嘱。这些琐琐碎碎的事情与絮叨,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强调说明父亲已经为儿子上车做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对于一个二十左右岁青年学生,当然觉得好笑。而父爱无言,因为父爱在心里,表现在行动上,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第二个细节是买橘子时过铁道的场面,作者用了白描的手法重点描写,细致刻画。所谓白描,就是不做任何修饰、渲染,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写出来,给读者以目击之感。换句话说,白描是用叙述的方法进行描写,达到再现实景的艺术效果。如作者写父亲当时的穿着打扮体态,语句不多,但饱含深情,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这父子即将远别的特定情境下,父亲那熟悉的穿戴,才会那样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劳碌奔波的背影,才会那样感人至深,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作者特别着重描绘了过铁道的情景。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背影”在文中反复出现4次,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则是一脉相承。第一次,在文章开头,旨在开篇点题“背影”。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以笼罩全文。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此为写作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pán)跚(shān)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三次,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第四次,在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父亲是一个胖子,穿着普通,人又老了,这背影按理说是唤不起人的美感的,但它却实实在在感动了作者,因为它唤醒了朱自清昏睡的意识:眼前这位“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尽力地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的老人,不为别的,只为让年轻的儿子在旅途中不为饥渴所困,只为儿子放心读书,不因家中一日不如一日的光景而伤感。因此,作者抓住父亲的“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一个背影,凝聚了一份感动、一份心酸、一份同情、一份理解,更有一份深深的感激。而当父亲放下橘子,带着一份满足与儿子挥手告别时,那一道愈去愈远的背影里,我们分明感受到父爱的淳朴和炽烈,这样,对于朱自清何以对“背影”潸然泪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都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表现出来。这感情真挚、强烈,又表现得恰到好处,父子间的至情被作者记写得那么动人,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也是《背影》长久不被忘记的原因。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

【互动思考】

生活中有那么多关心你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是否曾经打动过你,请捕捉一个细节,用心写下来。

猜你喜欢
朱自清父爱背影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两个背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父爱如山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