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星
作者为浙江省商务厅厅长
2013年,是浙江商务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商贸流通方面,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如果包括省统计局测算的无证个人网店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同口径增长速度达到13.7%,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目标任务。对外贸易方面,全省出口增幅达到10.8%,超额完成全年保“8”任务,出口额达到2488亿美元。利用外资方面,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72家,合同外资243.8亿美元,增长15.7%;实到外资141.6亿美元,增长8.3%。对外投资方面,全省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额55.2亿美元,增长41.7%,完成外经营业额44亿美元。服务贸易方面,全省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325亿美元,增幅达到20%以上,其中服务出口200亿美元,服务进口125亿美元。完成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46亿美元。
2014年,全省商务系统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开拓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推进大开放”的总体要求,以改革统领全省商务事业发展,以转变商务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内外贸易一体化,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培育商贸流通与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打造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战略平台,建设统筹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开放纽带,为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作贡献。
要切实担当起开拓市场的牵头职责,打好“开拓市场”的组合拳,把浙货销得更多、销得更好,提高浙货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全年外贸出口增长要达到7.5%,确保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全省工业品产销率要达到97%以上。
大力支持企业主体开拓市场。一是充分发挥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国内外市场布点,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重点扶持10家出口超50亿元和100家出口超10亿元的大企业,培育壮大100家省重点流通企业。二是切实帮扶小微企业,目前全省有出口实绩的小微企业达3.8万家,在开拓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积极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力争2014年小微企业平均出口规模提高10%以上。加强与财政、税务、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信保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为各类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优质服务。
全面开拓国际国内省内市场。一是抓国际市场,既要做深做细做精传统市场,又要开拓培育新兴市场。欧美日等市场是浙江的主要出口市场,出口规模占全省的44%,对稳定浙江外贸出口,扩大中高端浙货销售意义重大。要抓住欧美缓慢复苏的时机,提高中高端浙货在传统市场的销售比例。新兴市场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与浙江产品结构相符,是浙江出口新的增长点,要深挖金砖国家、东盟、中东、非洲等市场潜力。二是抓国内市场,国内市场是浙江产品销售的主阵地,要把握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巨大商机,培育内外贸结合的市场,增强浙货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三是抓省内市场,这是浙江产品的大本营,提高浙货在本省的市场份额。
图/金川
多种方式开拓市场。一是展会拓市场。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参加140多个国内外展会,直接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展位数6000多个,增长8%。二是电子商务拓市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完善政策体系,引导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跨境电商园,建设20个网上产业带。三是“走出去”拓市场。新增境外营销机构300个,积极推动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带动浙江机电装备、零部件和半成品出口。四是品牌拓市场。推动杭州大厦等名店设立浙江名品销售专区,新增品牌连锁营销试点企业50家,培育100家“浙江出口名牌”,深入推进《出口名牌掌门人》活动,实施出口名牌进国际机场活动。五是外贸综合服务拓市场。认定30家供应链管理试点企业,为小微出口企业提供信息、通关、融资、退税等支持。六是外事活动拓市场。密切与我驻外使领馆及外国驻华使领馆的沟通联系,加强友好省州合作,新增境外经贸合作联系点200个。
突出重点商品的市场开拓。一是重点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组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行动,重点培育50家创新驱动示范企业。二是提高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积极争取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政策。三是加快扩大文化产品出口,充分发挥创新作用和调整外贸出口结构的引领作用。四是提升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五是开展对茶叶、丝绸的专题研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铸茶叶、丝绸等传统产品辉煌。
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要切实履行好牵头促消费的工作职责,完善扩大消费工作机制。要通过搞活流通促消费,降低消费成本。201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目标是11%。
搞活流通促消费。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启动现代流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实施餐饮业“四名工程”,进一步推动“中华老字号”等工作。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创建国家级农产品现代流通示范城市和农产品冷链示范工程,启动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推动商品市场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商品市场内外贸结合试点,促进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规范发展。
引导热点消费。要积极培育信息、文化、旅游、健康等消费热点。研究开展家具、厨房电器以旧换新和推进绿色建材下乡试点。发展绿色环保消费,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继续开展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等消费促进活动。
提升便利消费。要优化社区商业业态布局,推动一批商贸功能区、商业特色街、商业综合体建设,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果,努力打造城乡社区“一刻钟便利消费圈”。开展电商便民试点,选择部分城市建设智能化快递投送服务点,推广“网订店取”等新模式。
保障安全消费。要切实抓好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着力规范市场秩序,牵头抓好电视购物专项整治,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商务领域信用信息库,开展“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
扩大进口提升消费水平。要针对省内消费需求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扩大中高档消费品进口,拓宽销售渠道,丰富消费供给。培育进口创新促进示范区,推进省级进口平台建设,培育10家进口龙头企业和一批进口商品分销企业。
商务领域的投资是增加有效投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引浙商、招央企和选外资要三管齐下,三箭齐发,立军令状,设排行榜”,各级商务部门要勇于担当,抓实具体项目,为扩大有效投资作更多贡献。2014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目标为153亿美元,商贸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力争机电设备进口占全省技改投资的8%,对外直接投资额30亿美元。
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要强化项目建设,完善“招大、引强、选优”工作机制,花大力气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要创新平台载体,进一步发挥开发区承接重大外资项目的主平台作用。组织5-6次境外重点招商活动,精心组织全球投资峰会、浙洽会等重大活动。构建招商网络,建立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信息库,加强与国际知名专业机构合作。拓宽引资领域,积极开展并购投资、跨境人民币投资、融资租赁等新型引资方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密切跟踪“外资三法”修订。优化投资环境,继续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切实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推进商贸流通业投资。要做好商业网点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的衔接,县级商业网点规划覆盖率90%以上,指导各地建立大型商业设施建设项目听证制度。推进一批基础性、公益性流通设施项目建设。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建立商贸流通业投资项目库和商贸流通投资项目会商机制。
扩大机电设备进口。2014年重点扶持300家设备进口企业,确定20个设备进口示范项目,为推进“机器换人”工程作贡献。做好典型示范,引导企业用足用好进口扶持政策。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推动机电设备进口便利化。加强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监管和服务,保障浙江重点工程实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力度,为机电设备进口提供金融支持。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要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模式。抓紧实施本土跨国公司培育计划,支持有实力的本土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加强各类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全年营业额目标为54亿美元。完善对外投资合作的服务和保障体系,推动设立“走出去”融资支持和信用担保平台,巩固完善境外生产安全和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体系。
要主动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转型,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努力培育商务发展的新增长点。
全面服务国家战略举措。积极服务舟山群岛新区开放开发,加快舟山港综保区建设,继续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商务部的统一部署,把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申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快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政策全面落地,适时在全省进行复制、推广。支持个人扩大对外投资,力争温州率先出台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实施方案。积极做好商务助推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的各项工作。抓好国家层面在浙江商务领域的相关试点工作。
全面推进“电商换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力争全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2万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5000亿元,组织5000家实体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搭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平台,全省各类电商产业基地总数达到100个,有效整合各类电子商务服务商,推动电商平台国际化。实施电商兴农工程,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3500个,实施专业批发市场电商化工程,加强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培训电商专业人才2万人次。加强电商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统计体系,推进电商行业标准建设,探索建立电商信用体系,把“电商换市”各项工作推向深入。
切实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2014年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长15%,占全省外贸总额比重提高到9%以上,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增长20%以上。打响“浙江服务”品牌,培育一批服务贸易领军企业。提高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培育服务外包中高端人才。推动文化服务出口,认定一批文化服务出口基地,启动文化贸易线上对接交易平台。组织参加京交会等重点服务贸易展会。完善服务贸易工作机制,建立服贸统计体系和服贸项目库。探索建立促进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调发展机制。
创新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创新完善开发区体制机制,再创开发区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新优势。做好第二批开发区深化整合提升工作,认定一批外商投资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特色品牌园区。推进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办好浙台经贸合作区,支持苍南、象山申报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探索打造国际园区,争取浙江开发区与英国、丹麦等国合作建设生态园区。
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布局。各级商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对接,借鉴自贸区先行先试的经验,争取在有条件的地区复制推广。积极关注、研究国家对外经贸谈判,大力宣传并指导企业利用好已达成的多双边谈判协定。主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创新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机制,发挥亚欧博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功能,深化与新疆、甘肃等省(区)的国家级开发区结对工作,支持企业参与中亚、东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与中西部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各级商务部门要通过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增强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使商务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惠及社会。
着力推进商务惠民。要充分发挥商务工作在服务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超对接,办好长三角地区农超对接洽谈会,推动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入超市;推进“名料进名店”,使浙江优质农副产品直接进入品牌餐饮企业。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深化肉菜、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在三分之一城镇超市设立“放心柜”。继续推进散装水泥发展,水泥散装率达77%,推动节能减排。实施早餐示范工程,深化家政服务工程,扶持培训1万名家政服务员。提升药品流通企业标准化水平,支持药品流通企业到偏远地区开设连锁网点。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平台,充实应急资源和投放网点,健全重要商品储备制度,保障市场供应平稳。
着力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商务运行监测,进一步扩大统计监测企业数量,外经贸、服贸、内贸市场监测企业数超过1万家。加快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浙江省国际投资96357、国际贸易和商贸流通等公共服务平台。改革和完善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优化政策支持体系。加强预警体系建设,提升预警工作质量,做好重点案件的应对协调与指导。抓好产业竞争力评价和产业安全预警,依法实施贸易救济,扩大贸易救济监测企业数量。充分发挥商协会作用,鼓励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向商协会购买服务。
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加快制定部门权力清单,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进一步简政放权。创新管理方式,研究推动商务管理体制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和提供服务转变。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和电子商务等立法研究,抓好商务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商务发展战略性问题研究,将研究成果切实转化为工作思路、转化为政策意见、行动方案和具体项目。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高素质商务干部队伍。深入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和十三届省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加强纪律建设,惩防并举,为商务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