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甲淳 吴应华
细说浮躁
☉林甲淳 吴应华
浮躁指轻浮,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贾平凹在《浮躁》一文中写到,“在我们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定,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就叫浮躁。”
浮,名利之浮。“浮”是“半桶水”,装不满还晃悠。“浮”是成功、幸福、快乐和实现理想的最大忌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在开始的时候一腔热血,然后是热情消退,最后完全放弃。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放弃呢?是浮的心理,是急于求成、不愿面对困难的浮光掠影的心理所致。人一旦与“浮”结缘,学习就不可能刻苦,作风就不可能深入,工作就不可能扎实,静不下心,守不住神,白白丧失机遇。
“浮”是群众路线的“梗阻”。毛主席曾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习总书记也曾专门以“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为题,发表文章,指出“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要力戒“浮”风气,勇于摆脱名缰利锁的缠绕和羁绊,克服和纠正急功近利、盯着位置干活等不良倾向。
“躁”,欲望之躁。躁,哪怕是一件小事也会让人大动肝火。“躁”是腐蚀剂,使人思想、作风、纪律涣散,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在人生短暂的旅途中,顺境时,兴奋得难以自制,甚至得意忘形;逆境时,虚火旺盛,动辄暴跳,怨天尤人,逐渐坠入痛苦的深渊,痛不欲生。
“躁”是群众路线的“瘟神”。人气之躁,外糙内竭,急功近利,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为官之躁,少了走基层、干实事,多了走上层、躲“难点”,绕“矛盾”、得私利。工作之躁,少了耐心,多了急躁;思想之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
因为“浮”,就不可能认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因为“躁”,所以没有安宁、纯净的内心。浮躁之气滋生的原因很多,有的说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有的说是喧嚣社会的影响,有的说来源于工作的巨大压力。“浮躁”根子在于宗旨观念的淡漠、功利思想的驱使、思想定力不够,是事业观上出了问题。有道是:浮躁一分,到处便遭悔恨;诱惑二字,从来误尽英雄。古往今来,一切志存高远的志士仁人,无不对那种无视大局、不顾群众、避重就轻甚至弄虚作假的追名逐利之徒嗤之以鼻。
浮躁滋长“四风”。浮躁与“四风”互为表里、相互助长。反对“四风”与“两个务必”一脉相承,“两个务必”是反对“四风”的有力武器。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就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就是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骄、躁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浮、躁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相互转化。
食肉多痰,欲多念杂。反对“四风”,力戒浮躁,祛除心火,做到“放下”。放下名利,扛起责任;放下特权,担起道义;放下虚荣,拾起良心;放下面子,拿起武器。在灵魂深处反观内心世界,反思检讨自己,对症下药,祛除群众反感的毛病,消除群众路线“梗阻”。
【作者系92095部队理论教员、91392部队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