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中绽放出的艺术之花

2014-05-24 12:45万树勋王丽敏
档案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石雕雕刻艺术

万树勋+王丽敏

曲阳石雕的产生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境内有一座黄山,横卧东西,状若银龙。满山汉白玉石洁白晶莹,宜精雕细刻。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世代相传的雕刻工艺,使曲阳成为我国有名的石雕之乡。

曲阳是怎么兴起雕刻的?对此有许多说法。有史料记载的是,曲阳雕刻艺术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西汉始,曲阳石工即用大理石雕刻碑碣等物,曲阳县城南有座“狗塔”,据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为纪念一只曾保护他逃出大火的义犬而征召当地石匠修建的。北魏时曲阳石雕中的佛像、石狮已独具风格。当时,全国各地崇尚佛教,大兴土木,修建寺庙,从而也促进了曲阳石雕中各种佛像作品的发展。曲阳石雕佛像造型庄重优美,面貌严肃威武,或慈蔼端庄,线条流畅,至今仍是传统的主要石雕品种。1953年,从古刹修德寺出 土文物中,发掘出佛像、金刚像等石雕作品200余件。在这些雕像的底座上,均刻有北魏正光(公元520-524年),东魏天平等年号和作者姓名。经查明,上述这些石雕作者都是曲阳县人。

唐时曲阳成为中国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至元代,曲阳石雕已享有盛名,涌现出杨琼、王道、王浩等一批杰出的民间雕刻艺人。元世祖忽必烈兴建大都(北京),召集各地能工巧匠。曲阳石雕艺人杨琼因雕技精湛,被任命为总管。据记载,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就是由杨琼设计监造的。

明清时期,曲阳石雕工艺更加精巧,清末曲阳人雕刻的《仙鹤》、《干枝梅》等作品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名,以致"天下咸称曲阳石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派慰问团到革命老区慰问,曲阳石雕艺人把他们精心雕制的各种石雕,赠送给慰问团。后来,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的兴建,天安门的修复,毛主席纪念堂的建造,赵州大石桥的重修等重大工程,都有曲阳石雕艺人参加。他们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现在,首都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中的历史名人浮雕,也是由他们完成的。1995年曲阳县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

在曲阳,说到石雕必提及三个人。元代杨琼的“一狮一鼎”作为贡品得到元世祖高度赞赏,称“此绝艺也”;清末刘普治的“仙鹤”、“干枝梅”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名,自此“天下咸称曲阳石雕”;现代刘东元,古老的石雕艺术在他手里焕发了新的活力,其弟子卢进桥、甄彦苍、安荣杰继承了传统技法,并用锤子钎子谱写了石雕艺术的新篇章。

卢进桥、甄彦苍、安荣杰三人虽同出一门,却走着不同的艺术道路。卢进桥将石雕、牙雕、玉雕、木雕技法融为一体,独创出剥荒、定型、雕琢、磨光、打亮相结合的镂雕技法;甄彦苍在继承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洋雕刻技法,开创了曲阳石雕的西洋流派;安荣杰发明并运用"安氏放大法",将"哼哈二将"、广东三水卧佛、山东蒙山老寿星像等巨雕工程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曲阳石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曲阳县的卢进桥和甄彦苍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曲阳石雕艺术风格

曲阳石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千百年来,为适应时代变迁,一代代曲阳石雕艺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将人物、动物、花卉、器皿等雕刻与建筑、园林巧妙结合,创造了属于曲阳石雕发展的辉煌历程,并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曲阳石雕艺术风格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注重神韵

曲阳雕刻艺人在创作时强调人物内心世界及情感的刻画,着重表达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气质,讲究人物间、人物与动物之间的呼应。中国传统艺术在选择“神似”与“形似”时,从来都取前者。具体反映在曲阳石雕神韵的造型中,即是不唯形似,去掉繁琐细节,抓住人的精神及结构的主旨,使用减法,以求造型在动态结构上达到传神的要求。因此,曲阳石雕的造型简洁、洗练,体态挺秀、舒展,丰盈圆满,线条流畅而生动。这一点至今在曲阳雕刻中仍能清楚地体现出来,如曲阳的观音雕像,衣饰、发型、手势、璎珞等变化繁多,但无论从外形怎么改变,其庄重、慈悲的精神主旨总能令艺人们所领会和把握。

(二)充分发挥线条在石雕中的作用

在中国,几乎各门类艺术都有“线”的表现。书法中的草、隶、楷、篆各种书体的文字书写艺术,都把线条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绘画从严谨的工笔到逸笔草草的写意,均是以线条勾勒为主要造型手法。早在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及各种图案的雕刻,已呈现出中国人在雕刻艺术中利用线条辅助造型的意向和能力。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上,将宴饮、乐舞、车骑等复杂场面及人物瞬间的动作、动物飞奔的姿态等飞扬流动的线条刻画出来,发展了阴刻、阳刻、阴刻阳刻结合等线刻技法,线条的表现力获得了充分的发挥。

纵观历代曲阳石雕作品,从秦汉时期用最简单的线条雕刻出古朴稚拙的石雕,到明清时期用精致的线条雕刻成的小型工艺品,都充分体现出线条的无穷魅力和概括作用。线条在曲阳传统雕刻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因线条作用造成的不拘泥于形体外表的空灵的空间感中,有着一种与西方雕刻的实在空间感大相异趣的美感。

(三)适形

“适形造型”是曲阳石雕造型的又一基本特点。如果说曲阳石雕作品的千姿百态,形象各异及丰富的构图是艺人的巧妙设计,不如说是千姿百态的曲阳石料所提供的基本条件。原始手段的石料开采,无法控制石料体积的厚、薄、方、圆,这些异形的石料,正好可以使人们根据其形状展开丰富的想象。特定的立体形状限制了艺术手段的发挥。诗人歌德说过:“在限制中才能显出身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石雕的创作正是在石形的限制下焕发出石雕艺人的创作与智慧,他们根据不规则石料的形状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翅膀,极大地发挥形象思维的能力,寻找表现对象的突破口,而后便挥动铁锤,一气呵成。endprint

(四)灵活随机地并用各种表现手法

在中国的传统雕刻中,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常常不拘一法的混合并用在一件大型石雕中,如曲阳石雕中人像的头、手等部位为圆雕,而大部分身躯则是依附于石壁的高浮雕形式,衣饰等细部又是由线刻表现出来。同时,镶嵌、镂空等方法也时常被结合起来。

中国艺术融会贯通的表现手法,来自中国人整体把握事物的思想。既然认为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世界上就没有孤立的事物和现象,那么也就必然整体去表现一切。曲阳石雕融会贯通的表现方式,不仅体现在多种技法的混合并用方面,还体现在其构思之巧妙、设计选材之灵活等方面。

(五)深受民俗文化影响

曲阳石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诸多民俗事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受其民俗文化的影响。曲阳当地的民俗文化极为丰富,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花会、乐会、曲艺说唱、戏剧等,再加上各种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从而构成了复杂的民俗文化体系。曲阳丰富的民俗文化对石雕艺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石雕的题材、内容、雕刻形式等方面。如曲阳传统石雕《麻姑献寿》、《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牛郎织女》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进桥根据《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创作的“三大仕”、“卧兽观音”、“坐兽观音”等。

(六)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在中国渐进发展的文化中,历史的发展始终夹带着原始文化的因子,故而远古图腾集体崇拜动物,以动物为祖先的意识得以继承,这样必然造成雕刻艺术中丰富生动的动物世界的形成。山水等其他景物之所以成为雕刻广泛采用的题材,显而易见也是人与自然未能分化的生活现象所致。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遗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雕刻名家。在曲阳,每个雕刻艺人都有讲不完的神话故事,而每个神话故事、美丽传说,都是启发他们进行创作的源泉。这种丰富的想象,这种理想的追求,这种人神合一、道佛合一的纯中国民族式的特点,大大扩展了曲阳石雕的题材范围,使他们走出了单纯的佛教题材,进而表达和塑造了中国古代传说中无数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曲阳境内黄山上“黄公庵”中的石雕遗迹,曲阳狗塔坡上残存的花草、鸟兽之类的雕刻,都显示了古代文化在曲阳石雕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影响作用。因此,观音、菩萨、天女、金刚、力士、龙、凤、麒麟、犼、狮、马等,这些人、神、天、地、兽之间的大融合,形成了曲阳石雕丰富的创作题材,进而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雕刻题材的拓宽,是曲阳石雕艺术真正发展与成熟的标志。

卢进桥大师的雕刻艺术特点

当代曲阳石雕艺人把传统的浮雕、圆雕、镂雕等技法同现代透视学、解剖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这一时期曲阳传统石雕的代表人物是卢进桥。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卢进桥是我国雕刻行业的一代宗师,他毕生致力于石雕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以发扬光大曲阳石雕艺术、为国争光为己任,其雕刻的《雄狮》、《嫦娥奔月》、《卧观音》等稀世珍品被世界许多国家博物馆收藏;全国许多地方的公园、广场、城市中心街景都留有他雕制的《天女散花》、《三大仕》等,多件作品被定为国宝永久收藏。

卢进桥大师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8岁就跟随其二舅父刘东元学习石木雕刻,16岁时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石雕艺人,后来又到天津特艺厂学习牙雕。他精通木雕、牙雕,擅长石雕和佛像雕刻,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将牙雕玲珑剔透、木雕细腻入微、玉雕形象逼真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成功地运用到石雕上,把古老的石雕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在传统衣饰飘带的造型艺术上,采取了牙雕的艺术特点,将衣饰飘带远离主体,向一方向飘飞,并根据石、玉料质硬而脆的特点,利用衣饰飘带来回翻折与主体连在一起,克服了历代雕刻人物衣饰飘带紧紧粘在身上、死板僵硬的缺点,增强了人物衣饰飘带的动感。二是在传统人物发型、兽类鬃毛的造型艺术上,采取了有高有低、有疏有密、聚散结合的造型艺术,克服了历代传统人物发型、兽类鬃毛平坦规矩的弱点,增强了真实感。三是在传统人物的造型特点上,适当加大了人类某些部位的比例,既保持了传统人物雕像的古气,又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美感。

由于以上三大突破,便形成了卢进桥石雕作品“面部丰盈慈祥,发型真实感强,衣饰静中有动,体态比例恰当,形象古朴典雅、稳重大方”的佛教艺术风格和“有工有艺,形神兼备,仿古有古气,古中有美感,仿真有实感,实中有夸张”的艺术风格。

卢进桥大师雕刻艺术的另一大特点是:一不画稿,二不塑形,一把锤子,几根钳子,几把刀子,就能把死石头打成栩栩如生的活造型。这是他多年来在雕刻艺术道路上刻苦学习、研究与磨练的结晶。之所以这样熟能生巧,主要是他在雕刻方面具有三大能力和一大功夫。

(一)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熟练掌握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特征,是雕刻艺术作品成功的关键。根据不同题材的需要,卢大师不但熟练掌握了历代人们的生活习性、服饰打扮,还熟练掌握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及政治、文化、经济状况,这些都是雕刻艺人需积累的必要素材,如果不掌握这些情况就会无从下手。否则,做出来的人物作品,就不会真实,就会失去时代感。

(二)构思能力

构思是大脑里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活动,雕刻艺术跟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其产生需要先构思,通过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头脑中构思设计出作品的粗略模型,让艺术形象在心中逐渐孕育成熟,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卢大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在这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三)造型艺术

人体是一个高度精密的美的机体,是有思想的神灵之躯。要塑造好人物形象,必须通过对人物动态、神情的刻画,揭示出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因此,人物造型的好坏、准确程度如何是雕刻作品的关键所在,来不得半点马虎。

(四)手上的功夫

做好雕刻作品除了有三大能力,还必须有手上功夫,而手上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练成的,它是凭顽强的毅力和在长期的实践中得来的。卢进桥大师的雕刻作品,无论是石雕还是木雕,做成成品后,从不留刀痕,作品极富有艺术美感。卢进桥石雕的艺术风格对当代曲阳石雕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成为曲阳石雕艺术风格的主流。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雕雕刻艺术
纸的艺术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雕刻时光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