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排班模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2014-05-23 02:20尹玉华胡中杰
山东医药 2014年24期
关键词:人格化夜班职业倦怠

王 馨,尹玉华,张 晶,胡中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100069)

职业倦怠是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极度的心身疲惫和情感耗竭的综合征[1]。研究表明,护士长期倒班工作与职业倦怠关系密切,夜班强度大更易引起护士职业倦怠[2]。职业倦怠可导致护理人员服务质量退化,工作表现淡漠,严重者会离开工作岗位或更换工作[3]。研究发现,发生职业倦怠的病房一线护士,出现处方护理差错率是非职业倦怠者的6.4倍[4]。为减少职业倦怠,我们探索更人性化的排班方法,并观察其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肝病内科4个科室,各科护理人员数量均为18人;科室人员构成:护士长及副护士长各1人,高、低年资护士及在编、聘任制护士相结合;工资额度及奖金分配制度均做到同工同酬;收治病种均为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相关并发症,劳动强度无明显差异。随机将科室分为 A、B组。

1.2 方法

1.2.1 排班方法 A、B组分别采用传统排班模式和改进排班模式,执行时间为6个月。传统排班模式是以白班、大夜班、小夜班、两头班的方式为主,护士每周连续上3 d夜班;改进排班模式工作时间集中,每2周约上3个夜班。具体排班模式见表1。

表1 传统与改进排班的具体模式

1.2.2 职业倦怠调查方法 参与调查的4个科室共有护士72人,各科室护士长及办公护士共12人不参加班次轮转,故不在调查范围内。参与调查护士60人,为直接参与班次轮转的全部护士。调查问卷使用工作倦怠量表(MBI),该量表由22个条目和3个维度组成:情绪枯竭9个条目,去人格化倾向5个条目和个人成就感8个条目,分别测评工作压力引起的情绪反应、对患者的服务态度和对自己工作的看法[5,6]。量表 22个条目,采用 0~6分的7级评分法;情绪枯竭和去人格化倾向得分越高,表示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个人成就感得分越低,表示倦怠程度越严重。去人格化倾向程度判断标准:得分≥10分为高水平,6~9分为中等水平,≤5分为低水平。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采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发放问卷30份,收回27份,回收率90%;B组发放问卷30份,收回26份,回收率86.7%。不同排班模式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见表2。A组去人格化倾向程度低水平10人(37.1%)、中高水平17人(62.9%),B 组中分别为 17人(65.4%)、9人(34.6%),P 均 <0.05。

表2 两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MBI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MBI评分比较(分,±s)

注: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n MBI评分情绪枯竭 去人格化倾向 个人成就感A组27 19.81±8.5 6.15±2.4 33.74±7.4 B组 26 14.40±7.5*5.05±4.8 33.15±8.4

3 讨论

护理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护理质量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理事业的发展[7]。家庭与工作的矛盾冲突,在护士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8]。传统排班模式中,护士连续上3个夜班,白天难以获得足够的睡眠,导致其警惕性、认知能力、躯体状况下降[9]。新的排班模式增加了晚班2人,工作时间段为13:00~20:00,合并大夜班小夜班和两头班为2人同时上夜班,工作时间段为19:30~8:00。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加强了中午和夜间的人力配置;②同样的人力资源下护士每月夜班数量从9~11个,减少至5~6个;③上下班时间错开交通高峰;④护士可以较自由地选择工作时间段。通过改进排班模式,使护士工作时间连续,更加紧凑和集中,便于平衡家庭生活和工作的关系,从而明显提高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10]。同时,加强了中午和夜间的人力,提高了抢救和护理质量,减轻了工作压力。从而改善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特别是在情绪枯竭方面评分显著降低,而在去人格化倾向方面也有一定改善,在个人成就感方面,未见明显变化,考虑可能确实无改善,也可能与干预时间较短,样本数量较小有关。

改进的排班模式有以下优点:①每周仅有1 d夜班,且上班时间延后,基本可以安排好家人的生活,从而提高了高年资护士上夜班的积极性;②病房工作许多抢救发生在夜间,独立夜班对低年资护士造成较大心理压力,采取新老搭配,可以较好地缓解新护士的心理压力;③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家庭需求,提前要求上早班还是下午班;④北京的交通拥堵严重,改进排班后,多数班次都可以错峰出行,节约了交通成本;⑤改进的排班,将下午班和夜班交接安排在晚8点,主要考虑到连续排班模式为晚11点交接班,护士上下班交通不便和安全隐患,从而保证护士的安全。

改进排班模式弥补了传统排班的薄弱环节:①传统排班模式,中午和夜间只有1人值班,遇到抢救等突发状况,既要完成常规治疗护理,又要抢救,往往顾此失彼;改进排班后每个班次都保证2人以上,既有利于抢救,也有利于查对,减少差错,提高了护理安全和抢救质量。②传统排班模式,每天要交接班4~5次,由于护理工作琐碎繁杂,经常延长交接时间且容易遗漏;改进排班后,交班次数减少到3次,并且各班工作时间有一定交叉,利于下一班清点物品,了解病房整体情况,增加了工作的连续性。③传统排班模式下,护士要连续上3个夜班,身体和精神都很疲惫,容易发生查对差错;改进排班后,护士只要集中精力上好1个夜班就可以休息,无论精神还是体力都比较充沛,遇到问题可以2人互相协助,提高了护理质量。④传统排班模式下,许多高年护士抵触轮转夜班,而许多抢救和特殊情况往往发生在夜班,影响了护理带教质量;改进的排班模式,高年护士上夜班的积极性增加,夜班新老搭配,老护士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有利于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护士排班模式的选择,直接反映护士利益,影响因素主要是每日工作时间、假期、休周末的机会和拖班,改进的排班模式在这几方面均有所改善,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降低了护理人员情绪枯竭和去人格化倾向的程度,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证明了新的人性化排班模式能够在满足优质化护理的前提下,减少护士职业倦怠,从而为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创造了条件。

[1]杨小平,任存格.与护理职业倦怠相关的14项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15(5):1336-1337.

[2]付光蕾,陈伟菊.三甲医院护士夜班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37-639.

[3]唐金凤,许艳,沈霖.分层成组排班方式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3):2818-2819.

[4]莫冬绵,卓燕芳,郭惠敏,等.护士职业倦怠与护理差错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22(8A):2510-2512.

[5]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07-210.

[6]周荣慧,郭秀花,马岩.北京市城区综合性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预测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4):961-964.

[7]温韬雪.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13):109-110.

[8]戴欣钰,冯艳琴,罗秀玲.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职业与健康,2013,29(11):1383-1384.

[9]林少琴,郭培琴,吴小梅,等.改进轮转夜班方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63-565.

[10]彭刚艺,李亚洁,李茶香.连续排班模式对护士工作压力影响的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07-409.

猜你喜欢
人格化夜班职业倦怠
上夜班 升血压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
夜班交心的好闺密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