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强
【摘 要】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下,广东西江地区的地方党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的纷纷建立,一大批优秀的西江籍农运干部在农民革命运动中不断涌现,从而推动了西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全面发展,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颇有影响。另一方面,西江地区农民运动所取得的胜利,又为全国的农民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第一次国共合作;农民运动;西江地区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式确定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时,把农民问题提到了全党的议事日程,作出了关于开展农民运动的重大决策,对推动我国农民运动的发展,有着伟大的作用。大革命时期的西江地区包括高要、四会、高明、罗定等14个县,是广东农民运动兴起比较早的地方。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下,西江地区的农民运动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颇有影响。
一、中共“三大”明确了农民运动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推动了西江地区地方党组织的建立
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通过了《农民问题议决案》。分析了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和军阀连年战争,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地痞劣绅之鱼肉把持,造成农民生活愈加困难,各地农民不得不举行抗租抗税的暴动。议决案明确地指出:“农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国民革命不得农民参与也很难成功。”大会还提出,要“结合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牵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及贪官污吏,反抗地痞劣绅,以保护农民之利益,而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必要”。①从中可以看出,党已认识到要“促进国民革命”并取得“成功”,必须发动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势力的斗争。虽然在中共“三大”通过的决议里,对宣传组织农民参加国民革命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意见,对农民的土地问题也仍没加以注意,但从中共“三大”通过的宣言和《农民问题议决案》的内容,已表明了我党对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地位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已把宣传和组织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提上了议程,予以重视。
国共合作之后,国民党对于农民运动抱着明朗和坚决的态度,为广东农民运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从而让各地的农民运动得到了合法的发展,同时也为全国各地的中共党组织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西江地区的地方党组织也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建立起来。1924年3月,中共广东区委指示周其鉴,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公开身份,率领一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回到广宁。5月中旬,又派共产党员、中央农民部秘书兼特派员彭湃到广宁。他们在广宁发展了第一批党员。11月,中共广宁支部成立,书记为周其鉴,这是西江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组织,也是全国最早的农村基层支部之一。至1927年1月,党员增至180多人。广宁党组织的建立和农民运动的发展,直接影响邻近县四会。1925年底,中共四会支部成立,书记为陈伯忠。紧接着,罗定、高明、怀集、新兴、云浮、郁南等地的党支部也纷纷建立起来。1926年1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中共西江地方执行委员会,由周其鉴任书记,地委机关设在肇庆镇南街五经里魁罡社关帝庙内。这是西江地区第一个全区性的中共组织。中共西江地委成立之后,西江地区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绝大部分的县份建立了支部、特支或县委。中共西江地委及各县党组织的建立,大大地加速了西江地区群众运动尤其是农民运动的发展。
二、建立农民部,推动了西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初步兴起
国共合作建立后,国民党从扶助农工的基本政策出发,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设立了农民部,专理农民事宜,指导各地农民运动。其职责主要是详细调查农民状况和农民之组织;制定农民运动计划,召集农民会议;出版农民状况的小册子等。此外还颁布了孙中山审定的《农民协会章程》,对各级农民协会的组织程序和职能作了详细规定。农民部由共产党员林伯渠和彭湃分任部长和秘书,中共广东区委专门设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领导广东的农民运动。共产党人不仅做了农民运动的领导工作,而且还做了整个运动的具体实际工作。1926年6月的《广东农民运动报告》中就这样指出:“现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特派员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是我们的同志,我们实际做了农民运动……若是我们不去做农民运动,所谓农民协会不知道现在还在什么地方。”①
西江地区农民运动,自始至终都是在中共广东区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西江地区由于贫穷落后,农村的阶级斗争尤为激烈,随着农民运动的不断发展,很快就出现了第一个农民运动的高潮。1924年3月5日,共产党员周其鉴、罗国杰等人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召集旅省同学、同乡在广州开会研究成立广宁农会有关事宜,拟定了《广宁农会章程》。这不仅是共产党人参与广宁农民运动,而且形成了共产党人组织领导西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宗旨。4月10日,周其鉴带领胡超、罗国杰、陈伯忠等30多名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觉悟工人回到广宁开展农民运动,他们首先到了江屯,进行农民协会的筹建工作。不久,荷木咀、折石、江屯、潭布、螺岗等乡的农民协会成立,这是广宁成立最早的5个乡农会,入会者达3000多家。地方劣绅们看到自己村子里成立了区乡农会,他们觉得对自身的利益不利了,于是动起了杀机。6月10日,在广宁县长李济源的唆使下,地主劣绅分两路攻打江屯农会,他们打伤农会会员,掠夺农会的银两什物,并烧毁会所。这就是震惊全省的地主劣绅破坏农会、残害会员的“广宁风潮”事件。“广宁风潮”事件不仅在广宁及在西江各县引起很大反响,而且震动全省、影响全国。“广宁此次事件与上海、九江、汉口、青岛、沙基各区受帝国主义之惨杀案,有同一重大意义。”②它导致了广宁农民运动的高涨及引发西江农运的兴起。“广宁风潮”发生之后,中共广东区委立刻发出四点指示和三项应付措施。周其鉴等广宁农民运动领导人大力揭露地主劣绅的罪行,组织农运骨干进行反抗,恢复和发展农会组织,并成立了8个区农会。从而把“广宁风潮”变为农民和农会会员反抗地主劣绅的声势浩大的革命浪潮,史称“广宁农潮”。10月10日,广宁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周其鉴被选为执行委员长。同时成立农民自卫军,军长陈伯忠。这是西江地区第一个县级农会组织和第一支县级农民自卫军。在广宁农民协会的指导下,展开了三个多月的减租运动,经过激烈的斗争,地主劣绅被迫接受了农会提出的减租条件。武装斗争的重大胜利,终于赢得了全县范围减租的圆满成功,开创了全省乃至全国大规模减租运动成功的先例。广宁农民运动的发展,直接影响西江地区其他各个县份。郁南、罗定、四会、高要等地的农民运动也跟着开展,各地纷纷建立农民协会,进行了减租减息反对大斗大秤收租及收缴地主枪械的斗争,西江地区农民运动开始兴起。
三、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西江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农民运动干部
农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为广大农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干部。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共产党员彭湃在国民党内提议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得到孙中山、廖仲恺的支持。1924年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39次会议,通过了创办农讲所的决议。7月3日,农讲所第一期正式开学。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在广州先后举办了六届,培养了近800名农民运动干部。共产党员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先后担任了农讲所主任(所长)。农讲所的教学内容,以学习和研究农民问题为中心。主要课程包括三类:一是关于国民革命的基础知识;二是关于国民党的主义、政纲和历史;三是关于农民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此外还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让每个学员学习从立正、稍息到实弹射击等实用军事知识与技能。
农民运动讲习所通过严格的政治军事训练和实际斗争锤炼,造就了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教学方针上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经常组织学员赴农村实习,进行农村状况调查,共派遣近200名特派员到农村宣传,指导各地农民组织农民协会。而西江地区先后有77人参加了6届农讲所的学习。尤其是在第二期的学习班中,广宁县参加的人数是全省乃至全国到广州农讲所受训人数最多的县份。他们毕业后,大部分都回到本县从事农运工作,成为西江各县农运骨干和农会领导人。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也曾受广东区委的派遣,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先后4次到广宁指导减租运动和武装斗争。广东另外3名著名农民运动领袖阮啸仙、黄学增、周其鉴也在西江指导或领导农民运动。广宁籍的周其鉴曾担任过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后来亲自领导了西江农民运动,将它推向一个新的高潮。黄学增早在1924年11 月就以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首次进入广宁,协助彭湃、周其鉴等在广宁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反击地主武装。高要惨案发生后,黄学增以农民问题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的资格,向大会报告了对该提案审查的经过,并提出了火速派得力军队前往救护农民、解散匪团、缉拿祸首、召集流亡、赔偿损失等五项措施。大会经过讨论,准予立案,这些措施对处理“高要惨案”起了重要作用。还有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二期学习班的广宁藉学员陈伯忠,毕业后被委任为中央农民部驻广宁特派员,多次率领农民自卫军与反动地主武装战斗,保卫了农民利益。农民运动讲习所为西江地区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农运干部,推动了西江地区农民运动的不断发展。
四、支持农会和农民自卫军进行革命斗争,促进了西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全面高涨
广东农村的豪绅地主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组织民团,并和军阀、土匪串通一气,以对抗农民革命运动。因此农民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国共合作建立后,农民运动为国民党所肯定,并受到革命政府的保护。1924年7月,广东政府发布《革命政府对于农民运动第一次宣言》,表示农民协会为防御土匪兵灾起见,特许其在一定计划之下,组织农民自卫军。它使农民自卫军组织公开合法化。在《宣言》的保护下,各地组织起来的农民,纷纷成立了自己的武装──农团军或农民自卫军,保卫农民的利益和革命运动。为了加强农民自卫军的建设,1925年5月1日,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专门讨论了武装农民问题,并且通过了《农民自卫军与民团问题决议案》。不久又制定了《农民自卫军组织大纲》,对农民自卫军的宗旨、领导和编制等作了具体规定。以上这些,对全省农民武装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西江地区,随着农民运动的发展,各县的农民自卫军也不断地建立起来了。1925年5月,高要端源乡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并且组织了农民自卫军,这是高要第一支农军队伍。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西江重镇肇庆建立,叶挺是团长。中共广东区委对独立团实行了直接领导,在独立团内设立中共支部。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1926年1月初,地主劣绅纠集德庆、广宁、高要等民团土匪3000多人,大举进攻高要领村,导致100多名农军和农会会员死伤,焚毁民房200多间,掠走耕牛150多头,生猪300余只,劫掠大量家财杂物,这就是震惊全省、影响全国的“高要惨案”(又称“领村事件”)。事件发生后,中共广东区委促成国民党“二大”决定成立绥委,全权处理这件事情。2月15日,叶挺率兵进驻离领村不远的伍村。反动地主纠集民团、神打5000多人,妄图消灭独立团。面对敌人来势汹汹,叶挺指挥若定,亲率第二营在伍村大埤头一带迎击敌人。3月8日,叶挺率第二、第三营和农军直捣地主民团大本营罗建村。经过激烈的战斗,独立团终于彻底拔除反动地主武装的老巢罗建,摧毁反动地主武装。“领村事件”的解决,农民、革命军的胜利,震慑了反动势力,直接鼓舞了西江各县农民参加农会的革命热情,“使西江各属纷纷加入农会,并以高要为中心”,①促进了西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全面高涨。至1926年秋,西江地区所辖的14个县全面开展了农民运动,成立全县性农民协会的就有广宁、高要、罗定、郁南、云浮、鹤山、开平、恩平、新兴9个县,其中广宁、高要、罗定、郁南等县发展较快、声势最大,受到中共广东区委的充分肯定。全区建立了36个区级农会和706个乡级农会,会员达11万多,西江地区的农民运动出现遍地开花的景象,到达了全盛时期。
综上所述,国共合作建立后,西江地区的农民运动获得了国共两党和革命政府在思想上、组织上、宣传教育上和武装上的支持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西江地区农民运动所取得的胜利,又为全国的农民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26年,毛泽东主办第六届广州农讲所时,专门聘请周其鉴担任教员。周其鉴撰写的《广宁农民反抗地主始末记》一文,被毛泽东辑进了《农民问题丛刊》之中,并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周其鉴的《广宁农民反抗地主始末记》和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等广东8种材料“乃本书最精粹部分,他给了我们做农民运动的方法,许多人不懂得农民运动怎样去做,就请过细看这一部分。他又使我们懂得中国农民运动的性质,使我们知道中国的农民运动乃政治争斗经济争斗这两者汇合在一起的一种阶级争斗的运动。”②以上论断,显示了西江地区农民运动在国民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了它对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有利的推动作用,产生了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中共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