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5-23 07:27王英杰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诚信公民价值观

文/王英杰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重点主体的引领示范作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核心价值观的自觉遵守者、坚定维护者和示范引领者。

一、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模范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价值规范

民不可欺,无信不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健全信用监督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减少和避免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诚信缺失现象,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友善,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最重要的是善于团结同志,不搞“一言堂”,密切联系群众,不做“孤家寡人”,组织一个好班子,真正为人民谋利益。

领导干部作为公民,没有特权,权由民所赋决定着权为民所用;如果说领导干部有什么特殊性的话,那就是比普通公民更要模范遵守基本道德价值规范,更要加强公民意识、公仆意识,做模范公民,做人民公仆。

二、领导干部是社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自觉维护和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公共利益价值诉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作为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

领导干部既是普通公民中的一员,又是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的公仆,应当模范遵守公民道德价值规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官员身份”,不是甘当人民公仆,而是想做“特权公民”。领导干部应做勤勉敬业的表率,因为他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任,但也有少数干部没有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抓工作干事业上,有的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有的人忙于为私利争不休、跑不停,有的人干工作躲躲闪闪、拈轻怕重,这些做法与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甚至背道而驰。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成就事业的根本,领导干部的诚信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群众的信心、信仰、信任、信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诚信;领导干部失信后患无穷。当前,少数领导干部为了捞取个人的私利,假话连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失信于民,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已经成为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核心价值理念。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作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自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价值诉求,在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方面要发挥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把促进民主法治、实现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权益。领导干部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要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公正的发展环境,在社会治理中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努力使社会治理能够真正体现维护公平正义的“刚性”,协调各方利益的“柔性”,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弹性”,从而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和谐。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领导干部要着力增强自身的法治意识。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的“雷人”之语频频被媒体曝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雷人”之语不仅仅是表达问题,其背后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某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欠缺的问题。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把法律的禁止视为雷池和深渊,不越一步,绝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二是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树立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社会秩序安全有序,心情更加愉悦舒畅。

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三、领导干部是国家事业的执政骨干和中坚力量,要勇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者、谋划者和开拓者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符合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在国家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要勇于担当新时期的历史重任,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者、谋划者和开拓者。各级领导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能不能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意气风发地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去工作和奋斗,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不仅需要全党同志埋头苦干、顽强拼搏,而且各级领导干部还要善于全局谋划、抓住重点,作出科学的战略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建设。“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并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讲政治、谋全局、顾长远、抓根本的高度,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领导工作。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各级领导干部要勇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拓者,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主体、实践主体和示范主体。核心价值观体现着执政党的价值追求,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执政党的先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对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发挥强大的示范力、引导力和号召力。

猜你喜欢
诚信公民价值观
论公民美育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