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应走出五大思维误区

2014-05-23 07:28陈春生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同志改革思维

文/陈春生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并指出,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改革的意识还不浓、步伐还不大、进程还不快。至今仍然有一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改革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维的困惑和障碍。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五个误区。

一、墨守成规、不思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一个在探索中开拓前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变革中不断发展的过程。然而,有些同志主观上却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思想保守,谨小慎微,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困难躲着走,面对矛盾缩着头,仍然停留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上进,但求安稳”,得过且过的心理状态中,改革的动力不足;或因循守旧,无所作为,陷入“权威型、习惯型、经验型”思维定势中不能自拔。思想上缺乏改革的动因和活力。

全面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会改变甚至否定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会触及甚至颠覆一些已经成型和固化的利益格局,必须从观念更新、观念突围入手,不唯书唯上,不迷信权威,不拘于经验,不固守传统。只有自觉克服传统文化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消极心理,积极培育勇立潮头、引领潮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勇于革故鼎新,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改革意识,激励改革热情,激活改革思维,激荡改革活力。只有主动消除把敢于冒尖者看作“出风头”,把打破常规者视为“不合群”的思维偏见,积极培育敢于质疑、勇于试验、善于反思的理性精神,努力营造尊重探索、尊重创新的价值氛围,大力倡导在改革面前人人平等的道德追求,才能形成鼓励改革、支持改革、自觉改革的良好氛围,更好地保护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自我满足、轻视改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多年来养成的小农意识和小生产意识根深蒂固,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且居主导地位。小富即安,小进即止,甚至不富也安,甘愿平庸,满足于“步子不大年年走,成绩虽小年年有”。不少人不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改革的大潮之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而是沉陷于“等、靠、要”的幻想之中。这种自我满足、安于现状的思维惰性,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须知,改革的直接动力是自我革命内生出来的,不是被动等来的;改革的各项举措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不是靠别人给来的;改革的红利要经过付出和阵痛才能自动释放出来,不是伸手要来的。只有坚决破除“等”的观望思想、“靠”的依赖思想、“要”的功利思想,该改的一定要大刀阔斧地改,该闯的一定要义无反顾地闯,该试的一定要放开手脚去试,才能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也才能改中有乐、闯中有喜、试中有趣,不断感受改革的乐趣和喜悦,分享改革红利,共享改革成果。

三、消极畏难、回避改革

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然而有些同志却片面思维,为悲观消极情绪所左右。他们往往只看到不利的客观形势和因素,而看不到有利的客观形势和因素,不能辩证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艰苦卓绝的事业,固然要受各方面条件制约,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风险,但如果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放弃主观努力,不去创造条件实现有利与不利的转换,就会陷入“唯条件论”泥坑,丧失改革的机遇和主动权;如果害怕失败和担心风险而顾虑重重、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就会跌入消极等待的惰性心理漩涡,失去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改革越是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阻力就越大,就越需要强化改革的主动意识,树立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勇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才能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势场,坚定不移地把改革进行到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虽然面临诸多改革风险,仍然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虽然面对重重改革困难,仍然毫不动摇,勇往直前;虽然改革路上跌宕起伏,仍然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唯此,才能突破危局,走出困境,变压力为动力,化动力为活力;变不利为有利,化有利为优势;变风险为挑战,化挑战为机遇,牢牢把握住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动权。

四、只说不做、空喊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创新型事业,既不是矫揉造作的装饰,也不是“概念游戏”的置换,而是有着很强的实践针对性。然而,有些同志在改革问题上却敷衍推托,“唱功”有余,“做功”不足,把改革挂在了空挡上;喊得紧、抓得松,决心大,办法少,把改革变成了“软”指标,当作装点门面的摆设。推进改革也往往是用美好蓝图代替实际行动,用一般号召代替解决实际问题,思维仍然停留在改革的目标和口号上。

行动最有说服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培养改革的落实意识。只有把改革当作一种责任和事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勇于担当,积极解决改革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认真谋划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着力在构建新体制新机制上下功夫,才能把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在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勇于探索、真抓实干,表里如一、知行统一,才能把改革真正引向深入。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军令状已经下达,集合号已经吹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五、盲动蛮干、歪曲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科学、探究真理,察改革之实情,务改革之实事,谋改革之实策,求改革之实效。然而有些人不是实事求是地扎实推进改革,而是热衷于树形象的“改革政绩”和壮门面的“改革项目”。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摸不准方向,抓不到点子上,造成政绩偏差、项目烂尾,使改革误入歧途或走了弯路,不仅没有造福一方,反而留下后患。

改革从形式上看表现为除旧布新,但其实质却是崇尚理性、求真务实。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脚踏实地、认真探索,才能扎扎实实推进改革事业的发展。如果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改革,以浮躁的心情从事改革,只会毁掉改革事业。在这里,科学精神乃是改革的实质和精髓。它需要改革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需要全社会有开放包容的广阔胸怀。只有把“客观的依据、合理的怀疑、平权的争论、多元的思考和实践的检验”这一改革理念的精髓,贯穿到改革的实践中,才能使全面深化改革在科学轨道上健康发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唯此,才能把握本质、掌控大局、顺势而为、蹄疾步稳,力争改革的最大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同志改革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改革之路
严良堃同志逝世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