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饮甘泉

2014-05-22 18:57钱梦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理念思想语文

钱梦龙

顾丽芳老师给我发来了这本书的电子文稿(部分),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一种如饮甘泉的阅读快感,使我停不下来。

当初答应为这本书写序,是有些犹豫的。因为顾丽芳老师教的是小学语文,而我长期在中学任教。虽然教的都是语文,但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毕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多有不同,为这本书写序,我能有话可说吗?

现在看来,当初的犹豫有些可笑。读了顾丽芳老师的书稿,我觉得不但有话可说,而且有话“要”说。一股找到“同道者”的喜悦,催促我尽快把读后的感受写出来。

固然,作者简洁流畅、富于动感的文字和书中许多成功的案例都引起我阅读的趣味,但更让我产生如饮甘泉的阅读快感的,是闪烁在那些案例后面的作者的现代教育理念一,它和我一贯坚持的“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是如此合拍。

教学过程中如何定位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色、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是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的分水岭。传统教育思想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灌输和被培养的对象;现代教育思想则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不再是学生命运的主宰,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者、鼓励者。使顾丽芳老师的这本书熠熠生辉的,正是这种深刻的“学生本位”思想!她靠近童心,是为了疗救孩子们业已被刻板的应试操练折磨得遍体鳞伤、不再快乐、不再好奇的童心;她呼唤课堂不要太像“课堂”,老师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教”,只有孩子喜欢的课才是好课;她提醒自己,也告诫读者,教师要目中有“人”,学生永远是“主角”,镜头要永远对准孩子;她深情地扪心自问:“拿什么给你,我的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她明确指出:阅读和写作,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童心将在文字里拔节……汩汩流淌在生动语言里的这些鲜活的思想,有一股强大的感染力,使我时而支颐沉思,时而会心微笑,时而有所醒悟,阅读书稿成了一次令人难忘的精神旅行。

更重要的是,在顾老师的教学中,“学生本位”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或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一种融化在血液中的鲜活的思想,是一个个落实在课堂上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是思想的深刻性和教育过程的现实性的完美统一。在“学生为主体”已沦为一句空洞口号的今天,顾老师的这本书尤其给人以教益和启迪。比如,在《让学:小学语文发展性课堂的诉求》一文中,“学生本位”不再是一种思想、一个理念,而是转化成了一连串看得见、抓得住、行之有效的操作“要领”,作者告诉我们,“让学”应该怎样“让”,怎样把“教师该教的”转化为“学生可学的”,怎样让学生知道“我可以学什么”和“可以怎么学”,教师该怎样获得反馈信息和调整教学预案。又如在《前置作业:静悄悄的课堂革命》中,作者通过一份具体的“前置作业”分析了前置作业的特点、它和后置作业的区别,以及如何设计前置作业……所有这些,都不是凌虚蹈空式的“议论”,而是依托于教学理念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这种虚实相生的案例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俯拾即是。

如果可以把人的思想、情感、意识等等叫做“灵魂”的话,那么任何一个活生生的人都必然是一个无形的灵魂和有形的躯体相互依存的有机体。教育、教学其实也是这样的有机体。教育思想、理念、原则等等是教学的无形的灵魂,它看不见,但确确实实支配着教师的每一堂课,甚至每一句话;而教师教、学生学这类看得见的教学活动则是教学的有形的躯体。人要是没有躯体,灵魂便无所依托;而人如果没有灵魂,那么躯体不过是行尸走肉。顾丽芳老师成功的奥秘,就在于“灵魂”(现代教育理念)和“躯体”(在现代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教学实践)的完美统一。我想,我们学习顾丽芳老师,至少应该从两方面人手:首先是学习她的“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其次,要像她一样善于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切切实实的教育行动。如果向顾丽芳老师学习只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搬用,这只能叫做袭用,不是真正的学习,对这样的袭用者我只能借齐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相赠:“学我者生,似我者死。”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念思想语文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