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守景?陈航燕?林君耀
【摘要】 目的 讨论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经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共139例进行诊断。结果 78例患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7例室性心动过速、32例心房扑动、22例心房颤动。PSVT患者中, 46例AVRT, 17例AVNRT, 15例PAT。采用TEAP对PSVT发作进行诱发及终止, 72例成功, 6例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92.3%。采用TEAP对心房扑动进行终止, 28例成功, 4例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87.5%。采用药物终止心律失常, 能够对患者心脏生理相关参数造成影响, 而电刺激治疗不会对心脏造成影响。结论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进行诊断, 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室上性心律失常;诊断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 是指通过对食管内放置的导管使用心脏刺激仪实施电脉冲刺激, 使左心房除极, 诱发出现心律失常症状, 同时对患者体表心电图及食管心电图进行记录[1]。由于食管心电图的检测波形具有不容易被掩盖、辨识度高的特点, 能够准确检测出心脏不同部位的电信号, 从而对心律失常的病变原因和病变机制进行分析, 并且对于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可以进行终止。由于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及无创等特点, 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讨论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在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139例确诊为心动过速的患者, 其中, 男76例, 女63例, 平均(43.4±3.5)岁, 有108例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 32例患有冠心病, 34例患有高血压, 13例患有扩张型心肌疾病, 10例患有病毒性心肌炎, 19例患有心脏病。4例患者甲状腺亢奋, 还有32例患者以前患有室上性心动过速。
1. 2 诊断方法 采用TEAP对患者实施诊断前, 要停止服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患者在开始诊断前首先检测心电图, 诊断仪器选择DF-5A(苏州东方仪器厂生产)心脏电生理治疗仪, 将治疗仪上的双极导管电极通过鼻孔插进患者食管中, 导管插入深度的计算公式是:(检测者的身高+200)/10=插入深度, 进行调搏的最佳部位是P波振幅最高的位置, 然后将导管电极进行固定, 调博方法共有4种, 包括程控方式、超速方式、亚速方式及促发方式。当患者经过诱发出现PSVT症状时, 首先采用电刺激对心律失常进行终止, 然后进行再次诱发, 使用美托洛尔等药物进行终止。如果患者不能采用TEAP进行终止, 可以选择药物或联合电刺激进行终止[2]。对患者检查中及检查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
1. 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出现心动过速时R波的不同形态和频率, P波同R波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 对R~P波形的间隔、周期及相应的比值进行检测;对用药终止PSVT前后患者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2 结果
2. 1 78例PSVT患者通过实施心电图检查及食道心房调搏检查, 发生心律失常的不同类型及患者自身疾病情况。见表1。
表1 食道调搏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患者自身疾病情况(例)
自身疾病 AVRT AVNRT PAT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无 37 11 7 14 2 0
甲状腺亢奋 1 0 0 0 2 0
冠心病 2 3 1 7 4 5
高血压 6 2 2 5 4 0
扩张型心肌病 3 0 1 3 3 2
病毒性心肌炎 0 1 1 2 0 0
肺源性心脏病 0 0 3 0 7 0
合计 49 17 15 31 22 7
2. 2 TEAP对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的诱发和终止情况 采用TEAP对78例PSVT发作患者进行诱发和终止, 72例取得成功, 6例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92.3%。采用TEAP对32例心房扑动患者进行终止, 28例取得成功, 4例患者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87.5%。见表2。
2. 3 患者出现PSVT采用电刺激进行终止同药物进行终止的效果对比 患者出现心律失常采用电刺激终止后, 对其心脏生理相关参数没有影响。而使用药物对心律失常进行终止后, 实施心房刺激检查发现, 患者窦房结及房室结在用药后相关的心脏生理参数发生改变。将患者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等指标在用药前后进行比较, 用药后的时间大大延长。
表2 TEAP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诱发和终止情况(例)
心律失常类型 终止 诱发
PSVT 72 72
心房扑动 28 27
心房颤动 0 22
室性心动过速 1 6
3 讨论
TEAP是一种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的无创方式,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没有创伤、并发症较少等, 是目前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比较普遍的方法。
PSVT属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较常见的一种, 它的发作特点是具有间断性, 导致心电图不能记录波形, 对临床诊断造成困难[3]。PSVT可以采用TEAP进行诱发, 对R-P波形和P-R波形之间的关系和相应比值进行准确测量, 从而对PSVT的不同类型以及具体情况进行观察。本研究结果显示, PSVT患者共139例, 心律失常终止成功的患者有72例, 6例患者终止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92.3%, 同国内有关报道终止成功率90%以上相同[4]。而且, 实施TEAP终止心律失常, 对患者心脏相关的生理参数没有影响, 而使用药物对心律失常进行终止后, 患者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等指标出现延长, 说明TEAP治疗效果好于药物治疗。
从结果也可以看出, 诱发患者出现心房颤动为100%, 但患者经过诱发后, 采用TEAP不能将其终止, 同有关报道结果相同[5], 因此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时不能采用TEAP终止心律失常, 而需要使用药物进行终止。
综上所述,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采用TEAP进行治疗, 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准确性高、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易.经食管心房调搏术的临床应用.心电学杂志, 2009, 17(8):214-215.
[2] 李忠杰.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慢快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的分析与鉴别.心电学杂志, 2010, 21(5):128-129.
[3] 潘松和.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体表 ECG与食管电生理的异向.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 18(9):164-165.
[4] 郑方胜, 耿洪业.无创性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评价.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 17(8):341-342.
[5] 阳海丘, 张文中.经TEAP观察不同刺激方法对快速SVT心律失常的疗效.实用内科杂志, 2010, 12(8):418-419.endprint
【摘要】 目的 讨论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经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共139例进行诊断。结果 78例患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7例室性心动过速、32例心房扑动、22例心房颤动。PSVT患者中, 46例AVRT, 17例AVNRT, 15例PAT。采用TEAP对PSVT发作进行诱发及终止, 72例成功, 6例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92.3%。采用TEAP对心房扑动进行终止, 28例成功, 4例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87.5%。采用药物终止心律失常, 能够对患者心脏生理相关参数造成影响, 而电刺激治疗不会对心脏造成影响。结论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进行诊断, 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室上性心律失常;诊断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 是指通过对食管内放置的导管使用心脏刺激仪实施电脉冲刺激, 使左心房除极, 诱发出现心律失常症状, 同时对患者体表心电图及食管心电图进行记录[1]。由于食管心电图的检测波形具有不容易被掩盖、辨识度高的特点, 能够准确检测出心脏不同部位的电信号, 从而对心律失常的病变原因和病变机制进行分析, 并且对于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可以进行终止。由于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及无创等特点, 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讨论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在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139例确诊为心动过速的患者, 其中, 男76例, 女63例, 平均(43.4±3.5)岁, 有108例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 32例患有冠心病, 34例患有高血压, 13例患有扩张型心肌疾病, 10例患有病毒性心肌炎, 19例患有心脏病。4例患者甲状腺亢奋, 还有32例患者以前患有室上性心动过速。
1. 2 诊断方法 采用TEAP对患者实施诊断前, 要停止服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患者在开始诊断前首先检测心电图, 诊断仪器选择DF-5A(苏州东方仪器厂生产)心脏电生理治疗仪, 将治疗仪上的双极导管电极通过鼻孔插进患者食管中, 导管插入深度的计算公式是:(检测者的身高+200)/10=插入深度, 进行调搏的最佳部位是P波振幅最高的位置, 然后将导管电极进行固定, 调博方法共有4种, 包括程控方式、超速方式、亚速方式及促发方式。当患者经过诱发出现PSVT症状时, 首先采用电刺激对心律失常进行终止, 然后进行再次诱发, 使用美托洛尔等药物进行终止。如果患者不能采用TEAP进行终止, 可以选择药物或联合电刺激进行终止[2]。对患者检查中及检查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
1. 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出现心动过速时R波的不同形态和频率, P波同R波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 对R~P波形的间隔、周期及相应的比值进行检测;对用药终止PSVT前后患者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2 结果
2. 1 78例PSVT患者通过实施心电图检查及食道心房调搏检查, 发生心律失常的不同类型及患者自身疾病情况。见表1。
表1 食道调搏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患者自身疾病情况(例)
自身疾病 AVRT AVNRT PAT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无 37 11 7 14 2 0
甲状腺亢奋 1 0 0 0 2 0
冠心病 2 3 1 7 4 5
高血压 6 2 2 5 4 0
扩张型心肌病 3 0 1 3 3 2
病毒性心肌炎 0 1 1 2 0 0
肺源性心脏病 0 0 3 0 7 0
合计 49 17 15 31 22 7
2. 2 TEAP对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的诱发和终止情况 采用TEAP对78例PSVT发作患者进行诱发和终止, 72例取得成功, 6例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92.3%。采用TEAP对32例心房扑动患者进行终止, 28例取得成功, 4例患者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87.5%。见表2。
2. 3 患者出现PSVT采用电刺激进行终止同药物进行终止的效果对比 患者出现心律失常采用电刺激终止后, 对其心脏生理相关参数没有影响。而使用药物对心律失常进行终止后, 实施心房刺激检查发现, 患者窦房结及房室结在用药后相关的心脏生理参数发生改变。将患者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等指标在用药前后进行比较, 用药后的时间大大延长。
表2 TEAP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诱发和终止情况(例)
心律失常类型 终止 诱发
PSVT 72 72
心房扑动 28 27
心房颤动 0 22
室性心动过速 1 6
3 讨论
TEAP是一种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的无创方式,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没有创伤、并发症较少等, 是目前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比较普遍的方法。
PSVT属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较常见的一种, 它的发作特点是具有间断性, 导致心电图不能记录波形, 对临床诊断造成困难[3]。PSVT可以采用TEAP进行诱发, 对R-P波形和P-R波形之间的关系和相应比值进行准确测量, 从而对PSVT的不同类型以及具体情况进行观察。本研究结果显示, PSVT患者共139例, 心律失常终止成功的患者有72例, 6例患者终止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92.3%, 同国内有关报道终止成功率90%以上相同[4]。而且, 实施TEAP终止心律失常, 对患者心脏相关的生理参数没有影响, 而使用药物对心律失常进行终止后, 患者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等指标出现延长, 说明TEAP治疗效果好于药物治疗。
从结果也可以看出, 诱发患者出现心房颤动为100%, 但患者经过诱发后, 采用TEAP不能将其终止, 同有关报道结果相同[5], 因此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时不能采用TEAP终止心律失常, 而需要使用药物进行终止。
综上所述,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采用TEAP进行治疗, 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准确性高、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易.经食管心房调搏术的临床应用.心电学杂志, 2009, 17(8):214-215.
[2] 李忠杰.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慢快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的分析与鉴别.心电学杂志, 2010, 21(5):128-129.
[3] 潘松和.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体表 ECG与食管电生理的异向.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 18(9):164-165.
[4] 郑方胜, 耿洪业.无创性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评价.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 17(8):341-342.
[5] 阳海丘, 张文中.经TEAP观察不同刺激方法对快速SVT心律失常的疗效.实用内科杂志, 2010, 12(8):418-419.endprint
【摘要】 目的 讨论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经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共139例进行诊断。结果 78例患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7例室性心动过速、32例心房扑动、22例心房颤动。PSVT患者中, 46例AVRT, 17例AVNRT, 15例PAT。采用TEAP对PSVT发作进行诱发及终止, 72例成功, 6例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92.3%。采用TEAP对心房扑动进行终止, 28例成功, 4例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87.5%。采用药物终止心律失常, 能够对患者心脏生理相关参数造成影响, 而电刺激治疗不会对心脏造成影响。结论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进行诊断, 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室上性心律失常;诊断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 是指通过对食管内放置的导管使用心脏刺激仪实施电脉冲刺激, 使左心房除极, 诱发出现心律失常症状, 同时对患者体表心电图及食管心电图进行记录[1]。由于食管心电图的检测波形具有不容易被掩盖、辨识度高的特点, 能够准确检测出心脏不同部位的电信号, 从而对心律失常的病变原因和病变机制进行分析, 并且对于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可以进行终止。由于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及无创等特点, 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讨论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在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139例确诊为心动过速的患者, 其中, 男76例, 女63例, 平均(43.4±3.5)岁, 有108例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 32例患有冠心病, 34例患有高血压, 13例患有扩张型心肌疾病, 10例患有病毒性心肌炎, 19例患有心脏病。4例患者甲状腺亢奋, 还有32例患者以前患有室上性心动过速。
1. 2 诊断方法 采用TEAP对患者实施诊断前, 要停止服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患者在开始诊断前首先检测心电图, 诊断仪器选择DF-5A(苏州东方仪器厂生产)心脏电生理治疗仪, 将治疗仪上的双极导管电极通过鼻孔插进患者食管中, 导管插入深度的计算公式是:(检测者的身高+200)/10=插入深度, 进行调搏的最佳部位是P波振幅最高的位置, 然后将导管电极进行固定, 调博方法共有4种, 包括程控方式、超速方式、亚速方式及促发方式。当患者经过诱发出现PSVT症状时, 首先采用电刺激对心律失常进行终止, 然后进行再次诱发, 使用美托洛尔等药物进行终止。如果患者不能采用TEAP进行终止, 可以选择药物或联合电刺激进行终止[2]。对患者检查中及检查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
1. 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出现心动过速时R波的不同形态和频率, P波同R波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 对R~P波形的间隔、周期及相应的比值进行检测;对用药终止PSVT前后患者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2 结果
2. 1 78例PSVT患者通过实施心电图检查及食道心房调搏检查, 发生心律失常的不同类型及患者自身疾病情况。见表1。
表1 食道调搏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患者自身疾病情况(例)
自身疾病 AVRT AVNRT PAT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无 37 11 7 14 2 0
甲状腺亢奋 1 0 0 0 2 0
冠心病 2 3 1 7 4 5
高血压 6 2 2 5 4 0
扩张型心肌病 3 0 1 3 3 2
病毒性心肌炎 0 1 1 2 0 0
肺源性心脏病 0 0 3 0 7 0
合计 49 17 15 31 22 7
2. 2 TEAP对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的诱发和终止情况 采用TEAP对78例PSVT发作患者进行诱发和终止, 72例取得成功, 6例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92.3%。采用TEAP对32例心房扑动患者进行终止, 28例取得成功, 4例患者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87.5%。见表2。
2. 3 患者出现PSVT采用电刺激进行终止同药物进行终止的效果对比 患者出现心律失常采用电刺激终止后, 对其心脏生理相关参数没有影响。而使用药物对心律失常进行终止后, 实施心房刺激检查发现, 患者窦房结及房室结在用药后相关的心脏生理参数发生改变。将患者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等指标在用药前后进行比较, 用药后的时间大大延长。
表2 TEAP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诱发和终止情况(例)
心律失常类型 终止 诱发
PSVT 72 72
心房扑动 28 27
心房颤动 0 22
室性心动过速 1 6
3 讨论
TEAP是一种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的无创方式,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没有创伤、并发症较少等, 是目前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比较普遍的方法。
PSVT属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较常见的一种, 它的发作特点是具有间断性, 导致心电图不能记录波形, 对临床诊断造成困难[3]。PSVT可以采用TEAP进行诱发, 对R-P波形和P-R波形之间的关系和相应比值进行准确测量, 从而对PSVT的不同类型以及具体情况进行观察。本研究结果显示, PSVT患者共139例, 心律失常终止成功的患者有72例, 6例患者终止失败, 终止成功率为92.3%, 同国内有关报道终止成功率90%以上相同[4]。而且, 实施TEAP终止心律失常, 对患者心脏相关的生理参数没有影响, 而使用药物对心律失常进行终止后, 患者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等指标出现延长, 说明TEAP治疗效果好于药物治疗。
从结果也可以看出, 诱发患者出现心房颤动为100%, 但患者经过诱发后, 采用TEAP不能将其终止, 同有关报道结果相同[5], 因此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时不能采用TEAP终止心律失常, 而需要使用药物进行终止。
综上所述,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采用TEAP进行治疗, 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准确性高、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易.经食管心房调搏术的临床应用.心电学杂志, 2009, 17(8):214-215.
[2] 李忠杰.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慢快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的分析与鉴别.心电学杂志, 2010, 21(5):128-129.
[3] 潘松和.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体表 ECG与食管电生理的异向.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 18(9):164-165.
[4] 郑方胜, 耿洪业.无创性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评价.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 17(8):341-342.
[5] 阳海丘, 张文中.经TEAP观察不同刺激方法对快速SVT心律失常的疗效.实用内科杂志, 2010, 12(8):418-4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