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上,一些改革的时间表逐渐明晰。
步入攻坚 :取消下放200项以上审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简政放权是权力的“自我革命”。晒出权力“家底”,防止变相审批,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才能减权增效。
猛药治疴 :启动公车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车改革改掉特权的“蛋糕”,赢得的是民心。走出“公车照坐,补贴照拿”的怪圈,必须数量做“减法”,监督做“加法”。
“破冰”在即 :养老并轨列入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养老金并轨改革,关键是打破固化利益藩篱,完善职业年金、工资调整等配套机制。
铁腕减霾 : 能耗强度降低3.9%
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既打破治污各自为政,又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治污减霾”中出现的再就业等问题。
换挡提速:改革资源能源价格
今年要在不增加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用电、用气负担的前提下,推进资源能源价格改革。 “改”的力度有望加大。
最后冲刺:一两年放开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放开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既让“存款搬家”,也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让百姓有更丰富的选择。
加快进程: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全国人大正在研究推进房地产税的立法工作。房地产税并非现行试点的房产税,推进立法可能需明确现行房地产领域十余种税的增减合并,有望减少交易环节税费,增加保有环节税收,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攻克“堡垒”: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大
今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中国式医改,要通过理顺医药价格、增加政府投入、医院节约成本等途径来建立一个新的补偿和运行机制。
(摘自人民网)
全国两会传递改革时间表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与增长将如何同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内需大市场是中国最突出的优势,通过改革释放内需可以支撑中国经济未来十年7%左右的可持续增长。
2013年,中国实现了7.7%的经济增长。外界普遍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国进入7%至8%的中速增长区间已成定势,但也有人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在内外部不利因素夹击下,2013年中国做得不错。如果2014年形势继续稳定,那么就会为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迟福林认为,中国内需潜力大,但未必成为现实,根本之路还是要通过改革创造好的市场环境与市场预期,并以市场活力撬动内需大市场,培育中等收入群体成为消费主体。
迟福林说,可持续增长既是改革的目标,也是改革的重要条件。当前中国面临的矛盾风险因素在增加,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等方面存在潜在风险,都需要靠改革化解;同时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否则市场失去信心,引发资金外流,也对发展不利。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在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在继续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方面,尤其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监管、建设法治政府等方面,都会有进一步的改革措施出台。
迟福林指出,利益固化是改革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当前改革面临全面调整利益关系,其深刻性和复杂性是过去改革所无法比拟的。如果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很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是本次两会的最重要主题,要借此契机凝聚全国上下的改革共识,在社会期盼的重大改革问题上,形成更加具体的行动方案。(摘自新华网)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拒绝冷漠和懈怠,努力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倾向,在充分发扬民主中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
此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在两会这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殿堂,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人民代表表达心声,各政党、人民团体、各界人士通过选出的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透过全国两会这个窗口,可以观察到中国式民主与法治不断进步的轨迹,也展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程。”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说。
(摘自人民网)
改革释放内需可支撑中国经济十年7%增长
迈向国家治理现代化
时政要闻/实践文摘
今年的自治区两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一定要区分情况、分类推进。
一是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要加快推进,比如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整合,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在财税金融方面,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继续推进营改增,允许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推进电力市场多边、双边交易;在社会事业方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中央已有明确要求,要抓紧研究制定操作方案,加快组织实施,尽快见到成效。
二是对需要探索推进、摸索经验的改革要先行试点,比如推进一般性竞争领域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建立已配置资源但未兑现转化项目退出机制,完善农村牧区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科研资源共享机制,完善鼓励清洁能源生产、使用的价格机制,扩权强县改革、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社保体制,等等。这些改革涉及深层次制度因素和复杂利益关系,要坚持试点推进,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开。
三是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搞好对接衔接,比如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动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中央将研究提出具体改革方案,要提前做好基础工作,待中央统一部署后组织实施。
(摘自内蒙古新闻网)
在全国两会上,一些改革的时间表逐渐明晰。
步入攻坚 :取消下放200项以上审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简政放权是权力的“自我革命”。晒出权力“家底”,防止变相审批,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才能减权增效。
猛药治疴 :启动公车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车改革改掉特权的“蛋糕”,赢得的是民心。走出“公车照坐,补贴照拿”的怪圈,必须数量做“减法”,监督做“加法”。
“破冰”在即 :养老并轨列入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养老金并轨改革,关键是打破固化利益藩篱,完善职业年金、工资调整等配套机制。
铁腕减霾 : 能耗强度降低3.9%
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既打破治污各自为政,又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治污减霾”中出现的再就业等问题。
换挡提速:改革资源能源价格
今年要在不增加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用电、用气负担的前提下,推进资源能源价格改革。 “改”的力度有望加大。
最后冲刺:一两年放开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放开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既让“存款搬家”,也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让百姓有更丰富的选择。
加快进程: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全国人大正在研究推进房地产税的立法工作。房地产税并非现行试点的房产税,推进立法可能需明确现行房地产领域十余种税的增减合并,有望减少交易环节税费,增加保有环节税收,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攻克“堡垒”: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大
今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中国式医改,要通过理顺医药价格、增加政府投入、医院节约成本等途径来建立一个新的补偿和运行机制。
(摘自人民网)
全国两会传递改革时间表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与增长将如何同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内需大市场是中国最突出的优势,通过改革释放内需可以支撑中国经济未来十年7%左右的可持续增长。
2013年,中国实现了7.7%的经济增长。外界普遍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国进入7%至8%的中速增长区间已成定势,但也有人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在内外部不利因素夹击下,2013年中国做得不错。如果2014年形势继续稳定,那么就会为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迟福林认为,中国内需潜力大,但未必成为现实,根本之路还是要通过改革创造好的市场环境与市场预期,并以市场活力撬动内需大市场,培育中等收入群体成为消费主体。
迟福林说,可持续增长既是改革的目标,也是改革的重要条件。当前中国面临的矛盾风险因素在增加,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等方面存在潜在风险,都需要靠改革化解;同时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否则市场失去信心,引发资金外流,也对发展不利。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在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在继续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方面,尤其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监管、建设法治政府等方面,都会有进一步的改革措施出台。
迟福林指出,利益固化是改革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当前改革面临全面调整利益关系,其深刻性和复杂性是过去改革所无法比拟的。如果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很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是本次两会的最重要主题,要借此契机凝聚全国上下的改革共识,在社会期盼的重大改革问题上,形成更加具体的行动方案。(摘自新华网)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拒绝冷漠和懈怠,努力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倾向,在充分发扬民主中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
此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在两会这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殿堂,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人民代表表达心声,各政党、人民团体、各界人士通过选出的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透过全国两会这个窗口,可以观察到中国式民主与法治不断进步的轨迹,也展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程。”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说。
(摘自人民网)
改革释放内需可支撑中国经济十年7%增长
迈向国家治理现代化
时政要闻/实践文摘
今年的自治区两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一定要区分情况、分类推进。
一是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要加快推进,比如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整合,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在财税金融方面,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继续推进营改增,允许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推进电力市场多边、双边交易;在社会事业方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中央已有明确要求,要抓紧研究制定操作方案,加快组织实施,尽快见到成效。
二是对需要探索推进、摸索经验的改革要先行试点,比如推进一般性竞争领域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建立已配置资源但未兑现转化项目退出机制,完善农村牧区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科研资源共享机制,完善鼓励清洁能源生产、使用的价格机制,扩权强县改革、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社保体制,等等。这些改革涉及深层次制度因素和复杂利益关系,要坚持试点推进,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开。
三是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搞好对接衔接,比如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动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中央将研究提出具体改革方案,要提前做好基础工作,待中央统一部署后组织实施。
(摘自内蒙古新闻网)
在今年的自治区两会上,“努力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被高调载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今年自治区重点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之首。完成这一任务,需牢牢把握三个战略基点。
突出抓好投资:围绕突破瓶颈制约、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民生建设抓投资,加强交通运输体系、能源外送通道、水利枢纽工程和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五大基地”重点规划项目,有效增加农牧业、基本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领域投资。坚持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融资规模。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充分挖掘民间投资潜力。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推进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抓好面向华北、东北、华中、华东的清洁能源输出通道及配套电源项目建设,争取电力、油气外送通道项目尽快获批。加快高速公路网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加快呼张客专、呼准鄂快速铁路等项目建设,新开工铁路里程1800公里,新增运营里程1100公里。加快呼和浩特机场迁建工作,建成霍林郭勒、乌兰察布机场,完成包头、乌兰浩特、赤峰机场改扩建工程,争取建成一批通用机场。推进文得根、黄河防洪二期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抓好乌梁素海和呼伦湖水环境治理,提高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着力扩大消费和外需: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消费空间。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培育流通主体,壮大流通产业。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积极拓展外需,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境外投资。(摘自《内蒙古日报》)
“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8.7%”“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重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今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将一定篇幅留给了“新型城镇化”,并将其作为2014年要抓的10项重点工作之一。在自治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认真梳理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直面横亘在道路上的不足和瓶颈,为更具有我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探路”。
“2002年至2012年,全区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7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再造一座30万人口左右的中等城市。全区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镇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政协委员赵云平对我区城镇化现状作了梳理。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政协委员给出的数据令人欣慰。然而,他们讲得更多的却是在城镇化发展中凸显出的质量问题:一些地方把推进城镇化简单等同于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水平落后、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较低等。
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也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重要路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赵云平委员建议:“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农牧民市民化步伐。按照以需定建原则,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代表、委员们建议,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要全力优化城镇布局,构建以大带小、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摘自内蒙古新闻网)
在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全区财政民生支出234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3.6%。
自治区财政厅提交报告显示,按照自治区为群众办实事和加快实施民生工程的工作部署,2013年,全区财政教育支出457.9亿元;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方面,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助等社会保障标准均提高10%以上;启动了临时价格补贴政策,发放补贴资金2.2亿元,惠及全区235.7万名低收入居民;从压缩下来的“三公”经费中安排资金18亿元,为295万低收入农牧户每户发放600元用于冬季取暖。2013年,全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从人均25元提高到30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2013年,全区医疗卫生支出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全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7.8万套,开工改造农村牧区危房12.75万套。2013年,全区住房保障支出158.9亿元,增长2.5%。
2014年,自治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集中财力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继续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自治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安排1651.7亿元,比2013年预算数增加40.1亿元,增长8%。按照功能分类划分,自治区财政“真金白银”再次投向民生。安排教育支出67.1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4.8亿元,增长7.7%,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70.1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1亿元,增长18.6%。安排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4.2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7亿元,增长7.7%。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79.6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2.1亿元,增长17.9%,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摘自内蒙古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 丹
自治区改革总部署:
全面系统推进
内蒙古:扩大有效需求 稳定经济增长
城镇化是个新课题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再次把
“真金白银”投向民生
时政要闻/实践文摘
理论建设/守望相助 团结奋斗 共创美好生活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深入我区考察指导工作,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四个着力”的要求,为我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呼和浩特市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首府的特点和发展实际,对全市下一步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再思考、再认识和再完善。总的来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按照“四个着力”的要求,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民生改善,努力推动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全力以赴推动工业转型发展。按照“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围绕做大工业总量与提升产业层次,通过“培育一批、扶持一批、引入一批、淘汰一批”,着力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培育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要推动伊利、蒙牛向世界乳业10强迈进,把绿色食品产业打造成为首个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加快和林电厂、大唐托电五期以及一批重点用能企业自备电厂建设,进一步壮大以电力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华夏聚光一期、晶环蓝宝石项目建设,积极引入晶龙集团、山东天岳等光伏项目,推动光伏产业全产业链延伸、集群化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现代化工产业,加快推动中石油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水煤组合优势,推动内蒙古矿业40亿立方米煤制气、庆华煤基清洁能源多联产等项目开工建设,打造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二是扶持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要抓住金山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机遇,引导创新要素向金山及金川、鸿盛等园区集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大力支持具有明显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发展壮大,年内再支持培育发展20户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引进承接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项目。确保TCL、创维液晶电视等已转移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加快实施锦江煤电灰铝一体化、北车西北制造基地等项目,打造新的优势产业集群。积极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加强与粤港澳、长三角区域的交流合作,继续承接引进一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四是淘汰一批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和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机制。加大环保节能改造力度,坚决淘汰环保不过关的企业和项目。
全力以赴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把“三农三牧”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让农牧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农村牧区美起来。一是要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牧业发展,着力抓好现代农牧业发展。继续加快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全面提高近两年设施农业建设成果的投产应用率。积极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加快中小牧场和养殖小区整合工作,年内在全市范围内全部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业,集中连片建设一批千亩、万亩种植区。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业态,大力发展集生产、生态、文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型都市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二是要坚持城乡一体化理念,着力抓好城关镇、重点集镇和新农村建设。完善旗县城镇与中心城市、与工业园区及重点旅游区之间的交通网络,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修编完善各旗县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城关镇和重要节点镇的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沿重要交通干线集中连片建设56个示范村,改善村容村貌,保留村庄特色,形成示范效应。三是要坚持把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抓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争取在全区率先实现“十个全覆盖”,加快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四是要以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实行分类指导,积极探索扶贫和农村低保、扶贫和养老并轨的新模式,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精准化扶贫。
全力以赴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服务业是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也是发挥首府效应的重点产业。要深入挖掘服务业发展潜力,全面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服务业特别是新型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要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加快推进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项目,继续引进一批上游服务器和下游软件园配套企业和项目,力争把呼和浩特市建成全国重要的云计算产业集聚区。要按照“两港、四区、两园、一带”物流业总体布局,加快引进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实施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初步形成以物流港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支撑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要抓住呼和浩特市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重要契机,加快回民区金海电子商务基地、赛罕区毅德电子商务展示和交易区、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下大气力打造大青山生态旅游区、敕勒川文化旅游区等文化旅游综合体,打造清水河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等一批精品景区,打造大召、大盛魁等精品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使呼和浩特市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此外,要继续抓好金融、总部经济、养老和家政等服务业发展,巩固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全力以赴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当前,首府城市发展同样面临转型升级、提升质量的历史任务。要立足于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与城市综合承载力不足这一矛盾,突出宜居宜业,突出文化传承,突出绿色低碳,突出特色品位,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一是更加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以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为契机,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继续加大老城区主次干道和地下管网改造力度,推动新区道路实现互联互通。大力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二环路改造城市快速路工程。实施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计划,加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二是更加注重民生及社会事业类项目建设,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加快实施一批满足群众教育、医疗、文化、科普、体育和居民休闲娱乐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电大厦、妇幼保健院、新体育中心、儿童探索博物馆等一批重点工程,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三是更加注重生态环保类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加快推进大青山前坡综合治理工程,完善提升环城水系景观,全面推进10个出城口及京藏高速两侧100米拆迁和绿化工程。加大空气污染治理,深入推进“气化呼和浩特”建设,努力把呼和浩特建成北方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之一。四是更加注重城市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总书记的嘱托,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我们要加快发展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继续加大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着力提高居民安居、宜居水平。要围绕创建创业型城市,全力组织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培育新的创业就业增长点。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提高养老、医疗、失业、低保及社会救助等方面的保障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提高首府民族教育服务全区的能力。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革中考招生考试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积极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自治区、市医疗机构与旗县医疗机构的联系,增强旗县农村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创新卫生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制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培养。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完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加快和谐首府建设。□
(作者系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
责任编辑:康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