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认真

2014-05-22 06:08徐长才
做人与处世 2014年6期
关键词:流沙河三国志艾青

徐长才

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常常要把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自己亲自动手。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或扁一点,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想多写一些阿Q在监狱里的生活。为此,他想去坐一次牢,好好体验一下监狱生活。但最终没有去成。正因为鲁迅缺乏牢狱之灾的体验,所以他在笔下只得轻描淡写地写了一下阿Q在监狱的情形。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在写作上是抱着何等诚实与认真的态度。

有一天,一位友人登门拜访教育家叶圣陶,看到他正坐在书桌前看一叠文稿,一边看一边用笔描着什么。友人走近一看,叶圣陶正在描着文中的标点符号。友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答曰:“我怕编辑先生看不清楚我原先写的标点,所以我要把它描好。不把标点弄好,刊登出来的文章也会逊色很多,也会令人笑话。”友人听后,十分感动。

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啊,现在退步了。”原来,这幅画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半夜醒来,发现书房里的灯亮着,走进一看,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儿子不解,便问道:“怎会突然想起来要描红?”齐白石不紧不慢地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

作家流沙河陪诗人余光中参观成都武侯祠,来到三国名将张飞塑像前时,见像前的解说木牌上写道:“张飞字益德。”两个人见之,大为愕然,以为写错了。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上分明写着:张飞字翼德。回家后,流沙河越想越觉得蹊跷:武侯祠乃海内外闻名的古迹,此处有不计其数的中外学者来访,难道他们对这个显而易见的错误都熟视无睹,毫无察觉?我得好好查证一番,切不可只凭主观臆断。于是,流沙河就赶紧去查《三国志》,只见书上原文写着:“张飞字益德。”《 三国志》系西晋史学家陈寿所撰,它是记载三国历史的最早的史学著作,可信度强。而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通俗小说,进行了艺术加工,与《三国志》是颇有区别的。那么,《三国演义》所说“张飞字翼德”就不足信了。尊重历史,理应以《三国志》为准。查证后,流沙河就立即写信,把自己查证所得的史实告知了余光中,免得他在以后写文章时出错。

(编辑/张金余 黄文红图)

猜你喜欢
流沙河三国志艾青
艾青《我爱这土地》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职业读书人”流沙河
称象
大话三国志
艾青来了
流沙河甘付两倍的钱
《生命之源》《流沙河》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