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铭
米格的现状也许对别利亚科夫来说过于残酷,没有人否认他的伟大,然而作为承接米格巅峰到衰落的转型期领军人,别利亚科夫难辞其咎。
1988年9月4日,范堡罗。
罗斯季斯拉夫·别利亚科夫仰望着那架翻飞的“雨燕”,耳膜几乎要被山呼海啸般的喝彩与克里莫夫发动机的轰鸣震碎——但老人显然很享受这一刻。
他只用一架飞机就“征服”了英国。
就在几分钟前,别利亚科夫还在为米格-29的全球首秀提心吊胆。所幸阿纳托利·科沃丘尔今天没让总设计师失望,他在“敌人的领空”做出了不可思议的钟摆和尾冲。英国《飞行国际》惊呼,如果苏联飞行员有一半达到科沃丘尔的水平,那北约就不要打了,直接投降算了。
此时的别利亚科夫已经69岁,但对他来说,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米格-29只是他作为总设计师研发的第一款飞机,老人心里甚至开始憧憬设计图上那架更强大的“米格”。
别利亚科夫无法预测未来,他不知道这一刻就是他人生的顶点。仅仅一年之后,被西方冠以“上帝飞行员”称号的科沃丘尔就驾驶米格-29摔在了巴黎布尔歇,别利亚科夫与他的米格就此开始坠落……
直到2014年3月1日,当克里米亚的一切已经蒙住了全俄罗斯的双眼时——罗斯季斯拉夫·别利亚科夫戴着“米格名誉总设计师”的光环去世,没能等到3天后的95岁寿诞。
冒险
1919年3月4日,别利亚科夫出生于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州的穆罗姆。此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内战与国家崩溃之中。幸运的是3年后苏联正式成立,国家逐渐走上正轨,而小别利亚科夫此时才刚刚懂事。
别利亚科夫于1941年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几乎就在他毕业的同时,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对于当时的苏联年轻人来说既是灾难,同时也是机遇。在航空工业部门,以科罗廖夫、图波列夫和格鲁什科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顶级科学家在大清洗中被送往古拉格。面对德国人的空中优势,苏联各飞机设计局不得不启用大批刚出校门的菜鸟,并委以重任。别利亚科夫加入了成立仅仅两年不到的米高扬-古列维奇设计局。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年轻的别利亚科夫很快受到阿尔乔姆·米高扬赏识,他本人也于1944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作为一名年轻的飞机设计师,经过战火淬炼的别利亚科夫迅速成长。在恩师精心栽培下,他于1962年被任命为米高扬的第一副手。在此之前他已经参与了米格-21等多款米格经典机型的设计工作。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国内外不少媒体在介绍别利亚科夫生平时几乎将米格设计局冷战后几乎所有的机型都算在了别利亚科夫头上,并冠之以“米格之父”的头衔。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严谨的说法,也对米格局的其他设计师不够尊重。
事实上在1964年古列维奇退休之前,在米格局内部主要负责机型设计的一直是古列维奇,米高扬则更侧重于战略规划、行政组织和管理。别利亚科夫这一阶段的确参与了米格-21、米格-25、米格-31等多款机型的设计,但他更多是作为上述机型的起落架、液压系统和全动平尾等分系统设计师工作的。直到古列维奇1964年退休,且米高扬1967年心脏病发作,逐渐淡出一线后,别利亚科夫才开始真正主管米格局。
别利亚科夫作为主任设计师设计的第一款战斗机是米格-23,其所采用的变后掠翼结构证明别利亚科夫是一位敢于创新、勇于冒险的新一代设计大师。之后,别利亚科夫又在其基础上设计出了米格-27战斗轰炸机。虽然米格-23和米格-27大量装备苏联空军及盟国空军,但在当时,外界对别利亚科夫并不熟悉,新机型的设计仍被认为是在米高扬和古列维奇主导下完成的。
一代飞机设计大师米高扬于1970年12月9日因心脏手术失败去世,这不禁让人想起了4年前同样意外死在手术台上的科罗廖夫。别利亚科夫相对幸运,虽然1970年时他也年过50,但在其近百岁的人生中不过刚刚过半,他还有时间构建属于自己的米格王朝。
作为米格设计局新一代掌门人,别利亚科夫的首个作品就震惊世界——1977年米格-29横空出世。
别利亚科夫在设计米格-29时果断放弃了单发布局,大量采用翼身融合技术,并想方设法减重。这让缺乏静不稳定设计和电传操纵系统的米格-29竟然飞出了F-16无法企及的机动动作。但也正是由于两台发动机的高耗油率,以及为了节省重量降低载油系数的做法,让米格-29先天“腿短”,后来严重限制了米格-29改进型号的发展以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表现。
我们在别利亚科夫的“封山之作”——米格1.42中再次看到了其偏好冒险、剑走偏锋式的设计风格。为了追求超越F-22的机动性,别利亚科夫牺牲了下一代战斗机的隐身性能。米格1.42采用大尺寸鸭翼,并放弃了翼身融合,进气道和发动机尾喷管均没有任何隐身遮蔽。它的最大飞行速度高达2.6马赫,已达到米格-31截击机的水平,巡航速度也有1.6马赫,与F-22相当。隐身性能则寄望于还很不成熟的机载等离子发生器。总的来看,米格1.42集成了第二代和第三代战斗机高空高速与高机动性的优点,并进一步放大,但如果与F-22发生空战,却很可能因发现距离上的差距而陷入被动。
坠落
1976年,米哈伊尔·古列维奇在列宁格勒病逝。按照惯例米格局的飞机编号可以把古列维奇去掉。然而米高扬去世前曾对别利亚科夫耳提面命:“米哈伊尔尽管离开了这里,但我们的飞机永远都叫米格”。别利亚科夫之后一直谨遵恩师教诲。
政治上保守的别利亚科夫在1991年“8·19”政变中站错了队,这后来让米格吃尽了苦头。1995年,别利亚科夫在76岁高龄退休,接班的是弗拉基米尔·库兹明。此时的米格已经失去往日光彩,苏霍伊正成为新的米格。
别利亚科夫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政军界的米格传统支持力量逐渐被俄罗斯新兴精英阶层取代,他们将极其有限的战机采购预算大多给了苏霍伊,米格庞大的业务机构迅速陷入资金困境。
最致命的打击出现在1997年——俄罗斯政府取消了别利亚科夫的骄傲——米格1.42下一代战斗机项目,代之以苏霍伊的PAK-FA,这意味着米格输掉了设计局的未来。在前景渺茫的情况下,先是总设计师米哈伊尔·库尔祖耶夫跳槽,接着米格-29和米格-31的项目总工程师相继离去,来自苏霍伊的尼古拉·尼基京成为米格新任总设计师。尼基京表示,米格80%的生产能力将用于民机。当时就有明眼人指出,尼基京是想弱化米格传统产品,为其最终被并入苏霍伊铺平道路。现在看来,这一“无间”阴谋论绝非空穴来风。
尼基京在2003年11月被瓦勒里·托尔亚宁接替,后者决定重新转向战斗机研制。然而,公司在2007年又遭打击——阿尔及利亚订购的米格-29SMT被发现是二手货,米格在国际市场上辛苦积攒半个世纪的声望毁于一旦。自此,米格除了还能在印度与俄罗斯数量不多的舰载机采购中有所斩获外,几乎再没接到一架新订单,耗巨资研制的米格-29终极版——米格-35也在多国战斗机竞标中上演“一轮游”。米格陷入空前的危机,公司员工在2008年11月到年底竟没有拿到一分钱薪水。
休克
米格的现状也许对别利亚科夫来说过于残酷,没有人否认他的伟大,他也已经收获了应有的荣誉——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3枚列宁勋章、莫斯科航空学院和北京大学荣誉教授;即便在对手那里他也照样“德高望重”——英国皇家航空学会荣誉会员,并被写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名人堂。
然而,如今的米格几乎已处于“半休克”状态,作为承接米格巅峰到衰落的转型期领军人,别利亚科夫其实难辞其咎。他的设计风格过于冒险和理想化,对用户实际需求的把握不足。米格-29和米格1.42在性能上不够均衡,定位也不清晰,别利亚科夫本人的政治态度更让米格在俄罗斯权贵时代迅速失宠。
他在1999年曾愤怒的批评当权者:“虽然几乎所有人都对我们客客气气,但当我们提出问题时……谁听取过我们的建议?在国家没有强大工业和军队之前,我们也就只能用拳头敲敲桌子而已,没人把我们当回事!”老人对国家的衰落无可奈何,但他忘了,米高扬与古列维奇创业时的苏联同样不是超级大国。
责任编辑:王宏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