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2014-05-21 00:01刘永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城镇旅游业用地

□文/刘永立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新疆·五家渠)

新疆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文/刘永立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新疆·五家渠)

本文在对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阐述新疆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就目前新疆城镇化进程中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提出新疆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旅游业;城镇化;协调发展

原标题:新疆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6日

一、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关系

积极有序地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农村和城市近郊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旅游业是城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有很强的带动性,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强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带动了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城镇则是旅游业发展的后勤保障地,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土壤,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城镇化的有序推进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可以促进城镇化进程,而城镇化进程又为旅游开发拓展空间,二者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关系。

但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矛盾问题,如城镇化建设需要占用土地、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旅游开发带来的新产业污染、人居环境改变等。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旅游业和城镇化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对新疆来说,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动力。如何保证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解决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与旅游业之间的矛盾,实现两者共同发展,即促进两者的良性,减少重复浪费与恶性竞争,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是目前很有必要、很有意义,也很紧迫的重要课题。

二、新疆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改善了新疆地区各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新疆的旅游资源具有高、新、奇、异、特等特点,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新疆的特色旅游傲视群雄。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为提高各景区之间的可达性和串联性,提升旅游层次,解决旅游开发所面临的交通问题,政府部门或开发商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同时,也为城镇居民带来了便捷的交通出行和顺畅的通讯交流,为城镇化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旅游业的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2012年新疆各地、州、市入境旅游收入55,057万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8,538万美元。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394元,比上一年增加了852元;同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17,921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407元。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了旅游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了城镇居民的家庭收入。

3、促进了城镇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过程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引发经济结构转变而导致农村向城镇的转型过程,对于现代城镇发展而言,第三产业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2012年新疆第一、第二产业增长稳定增长,受旅游业发展速度逐年增长的影响,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2,703.1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58.06亿元,旅游业发展还带动了相关的交通运输、电信、金融、餐饮、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从业结构由原来单一的传统农业种植业结构向以农业为主兼有其他非农业经济的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农商结合模式转变,激发了农民对农业种植业的积极性,转移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素质和价值观念,加强了多种文化之间的冲击和交流,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牌,使得城镇化整体的综合水平得以提高。

4、加强了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旅游产业经济,必须与城镇化建设融为一体。新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与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保护和建设,结合当地的旅游经济特色,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小城镇建设奠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将旅游资源点通过联合,形成旅游产业线或旅游产业带,从而整体形成区域城镇旅游经济面,将旅游产业经济与城镇建设经济的全面整合,使小城镇的旅游资源走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道路,促进旅游经济与小城镇经济的一体化,为城镇发展流入经济实力和发展动力。

三、新疆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1、城镇化建设用地与旅游规划用地之间的矛盾。在绝对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化建设用地增加必然导致旅游规划用地的减少,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和城镇化建设为了各自的发展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空间,从而引发了旅游规划用地与城镇化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由于新疆经济发展滞后区外发达地区,城市以及工矿闲置土地较多,近年来建设用地需求主要是消化存量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的扩张期还未到来,随着新疆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国家资源接替区建设的步伐加快以及新疆城镇化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因而各项建设用地的发展速度加快,用地规模将迅速增大,建设用地与旅游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新疆具有旅游服务职能的城镇多,旅游服务及其延展产业本身就要求城镇提供更多的用地。据调查统计,新疆建设用地规模从1996年的108.70万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123.98万公顷,增加15.28万公顷,年均递增率为1.14%。在总用地构成中,以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而园林绿化、道路、市政设施用地比重远低于国家标准。同时,为了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顺应旅游业档次提高的要求,这些城镇还将不同程度地提高人均用地指标,最终也将导致全市城镇用地指标的提高,旅游景区用地将越来越少。

2、城镇化建设与旅游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我国城镇化建设正以空前的速度进行。城镇建设是为了改善生存条件,美化生活环境,以便吸引游客览胜观赏,而旅游环境保护是为了使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得到永续利用。城镇的开发建设,使人类在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矛盾的境地。有些地方为追求城镇化建设速度,占用农用地规划为建筑用地,一味追求大面积房产开发,以多建住宅和工业园区来代替城镇化建设,而不按现代人文旅游景观进行打造。还有一些地区在富民工程实施过程中,忽略甚至破坏、毁灭了宝贵的民族文化、历史遗迹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加速了对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破坏。为了模仿和盲目追求城镇化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文化、生态化生活方式等原生态的旅游资源也被削弱了,甚至正在逐步消失。

目前,由于认识不足,管理不力,新疆旅游开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有些旅游区垃圾处置不当,废水废气随意排放,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有些旅游区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擅自开发建设,造成自然景观严重破坏;有些旅游区不顾环境容量,急功近利,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在新疆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接待能力迅速增长的同时,乡村空气和噪声环境质量也逐年下降,旅游风景区的河水环境受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生态旅游片区内一些山间小路、坡地、林间零星空地被拓展开辟成了游道或其他休闲场所,使环境破碎化,对景区内的生物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从长远来看,这些环境问题必将制约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新疆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对策

1、结合当地旅游规划,科学合理地制定城镇发展规划。为了实现新疆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首先要抓好城镇总体规划,结合优势资源、自然景观、乡风民俗、历史人文背景,高起点、高水准地制定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其次要抓好中心城镇小区控制性规划,围绕核心景点区、商务娱乐区和旅游服务区等城市功能区编制好各小区控制性规划,做到与中心城镇的实际结合、与产业结合、与发展结合,确保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布局合理、建设规范、特色鲜明的小区控制性规划编制目标;最后要统筹城镇发展大局,抓好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优化城镇布局,形成“重点突出、架构合理、互利共生”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城镇发展规划体系,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用地、教育用地、商业用地、生态用地等土地资源,统一安排供水、供电、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2、稳步有序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注重城市内涵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要把城镇化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和城镇、农村经济。突出以旅游业为龙头,抓住吃、住、行、游、购、娱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农工、商贸、物流、商贸、金融等与城镇化建设相关联的产业,确保城镇产业建设有产品、有项目、有市场,实现产业互动,配套和支撑工业、城镇的快速发展。积极发展涉旅服务行业,拓宽就业渠道,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壮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

3、结合旅游特色,提升城镇文化,树立城镇品牌。目前,全疆已初步形成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五区三线”为重点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并形成了冰雪风情、特种旅游、边境旅游和乡村旅游的特色旅游品牌。因此,建设新型城镇化,必须要大打特色牌、民族牌,利用新疆的地文、水体、生物、古迹、购物和民族风情等六大类旅游资源,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流文化,将城镇的品牌效应和名气效应与优势资源和民俗精粹进行完美结合,促进城镇品位提升。

4、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具有科学的发展眼光、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合理处理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城镇化建设表面上看与旅游资源的保护没有重要联系,实际上关系密切。要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重视环境民主与公众参与,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以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为基本内容,建设综合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问题的可持续法制体系。要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植入人与自然的新理念,作为环境法制建设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南,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此同时,依法保护旅游资源。在当前全球世界金融危机、经济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筹资办法,增加旅游资源保护经费的投入,以保证充足的旅游资源保护经费。

[1]蒙睿,刘嘉纬,杨春宇.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初探[J].人文地理,2002.

[2]范弢,杨世瑜,李捷.团结镇乡村生态旅游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

[3]叶晓,胡丽,何雨聪.三峡库区小城镇建设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分析[J].基建优化,2005.

[4]彭鹏,周国华,王凯.张家界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05.

[5]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1996~2013).

2013年度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计划《基于供应链的新疆旅游物流服务体系研究》(2013CSLKT114)阶段性成果

F127

A

猜你喜欢
城镇旅游业用地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