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璋
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ECP、tIgE、sIgE检测及意义
徐连璋
(武汉市新洲区红十字会医院皮肤科,湖北武汉430400)
急性荨麻疹在皮肤疾病中较为常见,在急性荨麻疹的发生过程中,是Ⅰ型变态反应参与其中,主要是由嗜酸性粒细胞和IgE介导。嗜酸性粒细胞被活化后可分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为了探讨急性荨麻疹的发病相关机制,本文选择我院急性荨麻疹患者,观察tIgE(血清总IgE)、sIgE(变应原特异性IgE)、ECP在急性荨麻疹中的水平改变意义,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到我院就诊的25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上述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病例,作为观察组,上述患者中男性患者共110例,女性患者140例,上述患者年龄评定为44.7岁;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呈现鲜红色或者浅黄色等,均符合急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上述患者在进行本实验前未使用对免疫反应有作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等,上述患者均没有寄生虫感染病史,同时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同时选择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共100例,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平均为42.9岁;上述对象均无过敏史,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所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取静脉血约3ml,室温下放置60min后进行离心15min(离心速度为每分钟3 000转),取血清,在-20度下保存。采用双抗心ELISA方法检测ECP水平;采用体位半定量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对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进行分级,其中Ⅰ级以上患者评定为阳性。血清总IgE水平测定采用双抗心试剂盒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所得的血清总IgE、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等相关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4.0下进行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和血清总IgE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和血清总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和血清总IgE水平检测结果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和血清总IgE水平改变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总Ig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和血清总IgE水平改变情况
2.3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变应原sIgE检测结果
所选的25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中,179例患者对一种变应原表现阳性反应,所占比例为71.6%;有137例患者对2种或者2种以上的变应原表现阳性反应,所占比例为54.8%;而对照组所选对象检测结果均表现阴性。观察组变应原表现阳性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荨麻疹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小血管扩张以及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症状主要是风团样改变,在发病过程中,变态反应参与其中。在变态反应过程中,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是嗜酸性粒细胞被活化后而生产的一种碱性蛋白[1-3]。有研究表明,荨麻疹患者血清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总IgE水平也显著升高[4-6],与本文研究结果相近。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被致敏后再严重过程中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的能力增加,同时也反映了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而血清总IgE水平改变不能反应机体致敏后的炎症反应严重程度,但能反应机体发生荨麻疹的机制可能是Ⅰ型变态反应或者非变态反应[7-9]。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血清总IgE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改变不大,说明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测定有助于了解治疗情况。变应原特异性IgE是Ⅰ型变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反应素IgE,测定变应原sIgE有助于了解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70%以上的患者对一种变应原过敏,而50%以上的患者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变应原产生过敏。而正常组患者表现为阴性。检测变应原sIgE有助于了解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可以嘱咐患者有目的地避免与相应的变应原接触,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1]赵俊芳,李桂珍,赵宏丽.特应性皮炎患者ECP、tIgE、sIgE、EOS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4(1):228.
[2]张 升,朱 威.常用过敏原检测方法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19(2):5753.
[3]韦方铨,谭以和,罗中权,李凯,叶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20:28.
[4]柴若楠,宋薇薇,林小平,谢华.东北地区荨麻疹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3,6:632.
[5]何 君,邢 艳.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和IgG检测的临床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4(4):417.
[6]李雪娇,李伟权,何凤屏,刘玉兰.特应性皮炎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的检测[J].华西医学,2013,1:7.
[7]郭盛华,蒋 英,张春梅.43例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ECP和TIgE的水平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11(1):917.
[8]周世敏.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及其与变态反应迟发相关系的初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9(2):506.
[9]韦方铨,谭以和,罗中权,李凯,叶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20(2):28.
2013-01-16)
1007-4287(2014)02-02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