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不久前,由北京市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和主办的“高校正能量公益创业沙龙”在海淀举办,74个高校公益团队共153位高校公益人,13位公益领域专家出席了活动。本次活动成果卓越,来自30所高校的74个团队共承接了206个公益项目。
多年以来,海淀区的公益队伍在努力践行公益精神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大量爱心活动,提升了各行各业的公益参与度。
高校正能量联盟是海淀区正能量联盟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高校志愿者们还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发展,进一步联动社会各界的力量,调动起更为广泛的公益浪潮,力图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取得更多公益成果。
公益创业 应时而生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随之也带来社会问题频发。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汪忠认为,“既有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需求,又有充足的社会资金和创业市场,因此目前中国处在公益创业的黄金期。”
公益创业是社会组织(包括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过程。近十多年来,公益创业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得到不断发展,公益创业的概念也迅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广义的公益创业是指采用创新的方法解决社会主要问题,采用传统的商业手段创造社会价值而非个人价值。它既包括创办非营利组织或者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组织,也包括一些营利组织充分利用资源解决社会问题,还包括非营利组织支持个体去创立自己的小型公司或者企业等。
有人认为,公益创业重点解决的是那些自由市场体系和政府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和没有满足的需要。
公益创业不是个人的,也不是某个组织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关注,公益事业是一个必然的社会目标,如果大学生在创业开始时就树立社会公益、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的理念,他们将更容易成功。
在中国提倡公益创业,一定程度上也给当代青年思考历史责任和时代定位的时候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责任自觉,把视野投向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创业就会突破商业范畴,进入社会更好发展和互帮互助的体系中。
公益创业不仅要创造价值而且要传递爱心,它通过商业运作完成价值创造,把这些获得的资源和价值再转化成公益性质的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去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
对青年来说,公益创业让他们有了更大的视角,不仅仅关注商业的点,而且关注到一些社会问题,帮助青年更多深入地了解社会,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让大学生成为改变世界的种子
“公益创业不仅仅是简单的捐款捐物,它倡导的是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是一种用智慧和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生活方式。”
这次沙龙活动以“提升大学生公益团队专业度,对接公益社会资源”为主题,通过在各行业广泛的动员和引导,众多社会资源向大学生公益队伍的聚集,力图提振北京精神,擦亮社区服务窗口,塑造大学生无私的形象和服务社会弱势群体。
“志愿服务既要做到人人可为,又要做到人人乐为,优化志愿者服务环境,改善大学生服务质量,让他们成为改变世界的种子。”
在沙龙主论坛中,海淀区副区长徐永全深刻阐述了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他希望“高校正能量公益创业沙龙”能够内化于心,大学生通过公益创业向全社会弘扬志愿服务的理念,让大学生公益和志愿者服务精神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大学生的主动作为,让沙龙主动贯穿到现代文化引领精神文明建设中,依托大学生团队、资助型基金会、大学生公益社团、社区等平台,建设一批优秀的团队,立足学校、立足社区,发挥自身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开发出更多的公益服务体系。
在此之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袁瑞军主任、北京恩派项目主管黄小娟、黑苹果青年项目凌婧从高校正能量公益导师的角度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专业的志愿培训。
据介绍,举办此次“大学生公益创业论坛”,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推进海淀区文明创建工作的有效举措。
海淀区政府搭建平台,提供社会需求,设计公益项目和协调企业赞助,以此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高校大学生主动请缨,参与引导文明交通、蓝天行动、诚信建设、文明旅游和低碳生活等30多项社会公益项目。此次活动旨在为大学生搭建公益事业发展平台,开展公益活动,使社会各界参与社会建设和公益创新,同时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激发并凝聚大学生力量,从而达到服务社会、服务弱势群体的目标。
高校正能量联盟整合政府、企业、基金会、NGO、研究机构等多方资源,邀请全国各高校公益团队共同探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未来。在连续五个月的推进中,联合会与多方进行对接,力图体现众多大学生团队在公益创业领域的探索,以及完善大学生公益创业行业内的生态链,推动不同大学生公益创业之间的资源对接与合作,整合跨界的资源,从而助力大学生公益团队发展。
高校正能量 公益先行
说到“高校正能量公益创业沙龙”,就不得不提一提于去年底成立的“海淀高校正能量联盟”。
早在2013年12月3日,北京市“海淀高校正能量联盟”就已经正式亮相,高校志愿者代表点燃手中的“正能量火炬”,将志愿热情薪火相传。
“海淀高校正能量联盟”由“最美北京人”身边雷锋、北京邮电大学在读博士生张佳鑫发起,自2013年10月底开始组建,目前已经覆盖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还吸引了全国众多高校学子。
迄今为止,由原来的只有海淀区11所高校发起,到现在已经覆盖到全国29各省市的81所高校,大学生公益力量已经达到了1万余人。
海淀区此举意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公益理想的青年企业家,提高青年创业层次,推动建立有公益内涵的创业文化,营造鼓励社会创新与支持公益的社会氛围。通过引导当代青年对自身职业规划和创业实践进行思考,引导当代青年用商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扩大公益创业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公益创业项目在中国的发展。
在“海淀高校正能量联盟”中,北京邮电大学的“夕阳再晨—老年人科普计划”、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平民学校志愿服务项目、清华大学公益创业俱乐部的“清公益”志愿服务项目都颇具特色。
其中,张佳鑫发起的“夕阳再晨——老年人科普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于2011年5月,以培养老年人的参与感为第一宗旨,以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黄埔”特色为依托,常年走入社区,通过教授老年人使用简单的网络工具,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契机,让老年人融入社会大家庭,解除其被照顾的感觉和孤立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活力、科技和尊重。
夕阳再晨志愿服务团队坚持每周走进社区,采用“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帮助老年人使用电脑、数码相机、MP3等电子产品,提升老年人融入科技社会的信心;普及ATM取款机、网上预约挂号、缴纳水电费等便民电子服务设施,帮助老人享受信息时代的便捷;普及如何获取健康养生、急救培训等方面知识,促进老年人合理膳食、加强运动,健康度过幸福晚年。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张佳鑫看到很多大学生公益团队中都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很多团队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志愿服务理念。“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找可持续的方案,既能让帮扶对象长期受益,又能让这个项目长期开展下去。”他举了个例子,“要想让某个地方的人们脱贫,不能只是捐钱捐物这么简单,而是要让这种公益项目做到可持续,例如给农户家里面发一只羊,羊毛可以卖,羊奶维持孩子健康成长所需,羊的粪便用作肥料来支持有机农业。大羊还可以生小羊,从而达到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第二,很多团队缺乏青年组织的活力,“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做事情,而是要利用自己所学,主动选择和提供服务”。第三,联盟需要大批长期性和品牌性的服务项目,要让自己的项目有一个长效机制,从而能够长期运转下去。第四,高校各个公益团队往往形成了孤岛效应,项目很难得到学校的支持。第五,缺乏一个长期的孵化平台。
正是看到这些不足,“高校正能量公益创业沙龙”才得以产生。“海淀高校正能量联盟”通过海淀区政府搭建的这个平台,“让大学生公益团队有了自己的靠山”,达到各方资源的有效对接。
利用这个平台,大学生公益团队可以精准发布社会上的一些需求,选择与自己相关联的项目,进行可持续化的改进,政府从中积极协调,为大家匹配资源;导师组专家将会长期地、定期地为大家实施的项目进行指导和扶持;政府还将为优秀的大学生公益项目提供资金对接;还将有中国青基会基地行动这样的平台,带领大家进行专业孵化。
改变世界 改变自己
“我们能够改变世界,因为我们有能力改变自己。”
每当杨晓禹问大学生公益团队,“你们搞公益团队的目的是什么?”对方说是为了帮助别人。杨晓禹却给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通过大学生志愿活动、基地行动等工作,我们希望得到改变的是我们大学生自己。因为中国的未来是你们的。”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杨晓禹认为,这一沙龙是大学生自己牵头创办的公益活动组织形式,就开创性而言,可以载入中国高校公益史册。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1989年创立,凭借几十年的项目运作经验,让杨晓禹看到,解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问题虽然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解决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问题。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就业率低的难题,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对高校教育也提出了很多问题,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就业单位后,工作能力低下,不得不重新培养和训练。”
这一问题让青基会认识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重中之重。所以,从2009年开始,青基会就开始运作基地行动,迄今为止已有一定的规模。
基地行动鼓励大学生进行公益项目的实施,包括创业等。在大学里面,由学生自愿地组成团队,自己去发现社会问题,创立公益项目,然后到中国青基会来申请项目资金,评选上的项目将获得1万元的实施费用。
“由于公益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缺口,所以,我们砍掉了20%,只给8000元,另外20%靠自筹。如果大学生团队没有筹集资金的能力,就等于说这个项目没有人支持,做下去也是毫无意义的。”
正是在这些专业组织的孵化下,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区建设的队伍当中,学会用创新的方法深入社区、工地、高校,在交通秩序、城市环境等方面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