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桔华
金融改革的目的就是高效配置资金资源
《中关村》:十八届三中全会谈到全面深化改革,其中金融体制改革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被大力推出。您认为国家为什么要把金融体制改革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林毅夫:因为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在金融服务后台上还是困难重重。我国的金融体系主要是以大银行为主,当然也有一些中小型银行,包括13家股份制银行,以及一千多家城市商业银行,等等。除此之外,最近也发展了一些新的金融创新产品,例如引资银行、PE,等等。但总的来讲,我国的金融资源还是非常有限的,无法满足广大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让有限的金融资源能够配置到使用效率最高、经营效益最好的企业中去。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就业是非常重要的,中小微企业解决了70%的农户就业问题,贡献了60%的GDP。而且从各种发展经验来看,中小微企业非常有活力,非常有创新精神,如果它们得到金融支持的话,肯定会发展得更好。
四大特性决定服务型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关村》:服务型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有哪些特性?
林毅夫:服务型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特性,第一是资金规模相对小。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服务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规模大多是从几千元到几万元,几十万上百万就算是数额较大的,顶多上千万元。而大企业的融资动辄就是几千万元,甚至几亿元;第二是通常没有较好的抵押品。不像大企业,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非常多,服务型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可能就是几部手机、几台电脑,它的价值不高,而且移动性强;第三是失败概率高。每年有大量新生服务型中小企业,同时又有大量死亡。能存活两三年的企业凤毛麟角,很多都是年初开张年底关门;第四是风险主要取决于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和信用。创新型的中小企业的风险除了经营者个人的经营能力和信用之外,还可能面临着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攻关能否成功,以及产品研发出来后市场是不是接受。
基于这些特性,我想对于成熟型的中小微企业来说,资金供给者要做的风险控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对企业家个人有足够的了解,以及对企业所处行业在当地的发展情形有足够的了解。
地区性中小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大有可为
《中关村》:对于服务型中小企业来说,因为没有好的抵押品,所以大银行一般不愿意提供资金,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怎样来解决服务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林毅夫:我觉得,要解决服务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首先还是要弄清楚服务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怎样的?什么样的金融安排能够比较好的满足它们对资金的需求?我认为,想要解决服务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效果比较好的还是地区性的中小银行。因为地区性的中小银行对于当地的企业家和当地的企业发展情形比较了解,容易掌控风险,再加上地区性中小银行在业务方面不会去服务大企业客户,因为如果去服务大企业客户的话,就需要把大量资金放在一个盘子里,这本身风险就很大。地区性中小银行要分担风险,分散客户,所以不管从资金规模和信息对称来讲,地区性中小银行在提供资金服务方面,不管是针对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是比较合适的。
《中关村》:除了地区性中小银行之外,解决服务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还有更好的补充方式吗?
林毅夫:地区性中小银行的发展可能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该尽量鼓励现有商业银行做各种业务创新。因为中小企业的软信息还是很多的,而这些软信息很多是可以利用的。比如说,一家龙头企业的下游会有很多小客户,这些小客户生产什么、经营什么、产品交到哪里去,龙头企业是非常了解的,而且对于下面的小客户到底可靠不可靠也是非常了解的。在这种状况下,如果银行跟这家龙头企业有合作,那么龙头企业完全可以给下面的小企业担保贷款;或者说,在一个产业集群内,如果银行跟其中的牵头企业有合作的话,那实际上也可以通过担保贷款的方式给其他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比如民生银行在这方面就做了创新,这是需要鼓励的。
另外,新的互联网技术也确实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和平台。几大互联网巨头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信息,经过互联网技术形成大数据以后,客户类型就可以归类。对于每一类型的客户,都可以从历史交易看出它的资金流怎么样,信用程度怎么样,失败概率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为这些通过互联网商业模式来交易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服务,在一定风险控制下,可能性就更大了。互联网也有可能变成一个融资渠道,因为它比银行利率低。比如众筹众贷新模式,可能会有风险,但还是应该积极对待它,有些该规划,有些要支持。
《中关村》: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来说,什么样的融资方式会比较好?
林毅夫:一般来讲,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它的融资风险都会比成熟型的中小企业要高。适合这类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安排也有不少新,包括天使资本。如果你想从事一种新产品的开发,一开始先要说服你的亲戚朋友给你提供一定资金,等到开始研发阶段以后,有了样本了,再去寻找一些对技术研发有经验的、也有资本的、并且愿意支持你的研发活动的企业给你投资,这就是风险投资。当你有了风险资本,等到技术成熟了,产品出来后,你还必须让风险资本有一个退出机制。
除了天使资本和风险资本外,还有PE等融资方式。很多PE实际上不是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但是通常做PE的人对于行业、产品、技术及市场的发展方向有比较好的认识,通常有能力得到资金供给者的信任,然后可以以一个中介方的身份来给创新型中小企业融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要允许民间资本介入
《中关村》:解决服务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效果比较好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其发展现状如何?
林毅夫:如果靠地区性中小银行的发展来解决服务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那么过程会比较漫长。目前,在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政策上有不可逾越的难关。早在2006年,由于认识到中小企业是经济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那时国家就允许地区性中小型银行的出现,但是提了很不合理的一个要求,就是如果要成立地区性中小银行,必须要有一个战略投资者,并且规定战略投资者必须是现有的商业银行。但是事实上,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其实都是大银行,即使是股份制银行也是全国性的,一直都往大的中心城市集中,二三线城市中的现有商业银行根本没有参与,这就使得地区性中小银行的发展遇到一个很大的瓶颈。所以我认为,如果真的要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就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只要审核合格,就应该允许民间资本设立地区性中小银行,而不见得非要在现有的商业银行中选择。
《中关村》:现在银监会对于地区性中小银行的限制比较多,戴着镣铐跳舞的地区性中小银行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
林毅夫:对于银行业,国家不能没有监管。银行如果发生危机,带来的可能就是系统性的危机。另外,银行贷出去的钱是广大储户的钱,而不是银行自己的钱,银行本身也是代理者,也有道德风险的危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银行业是一定要监管的。比如2008年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80年代金融自由化以后,有关部门缺乏足够的监管,认为市场就能够解决金融监管的问题,但实际上后来发现,华尔街的金融家追求的是他自身的利益。
就我国的地区性中小银行监管而言,我觉得目前在监管方面可以改进准入机制。地区性中小银行发展之所以必须要有现有的商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我猜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在监管地区性中小银行方面经验不足,商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以后,可以兼负起监管的事。我想这对于银监会来讲是合理的,但是对于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来讲是不合理的。
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愿意作为地区性中小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就是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作为股东,如果地区性中小银行赚钱了,商业银行只获利20%,但如果亏钱了,就要全部负责。如果从拓展地区性客户来讲,商业银行宁可自己设立支行,也不愿作为地区性中小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我觉得,地区性中小银行要发展得快一些,应该有合理的民间资本介入。
先进的不一定适合 传统的不一定淘汰
《中关村》:发达国家有很多金融改革的经验,您认为我们在金融改革的时候应该如何对待这些经验?
林毅夫:我们在推行金融改革的时候切记一点,不要认为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是先进的,传统的就是落后的。因为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资金需求规模、风险特性、产业特性、技术特性等都跟发展中国家不一样。不管是哪一种制度安排,都应该先了解清楚实体经济的特性是什么,然后再讲现有制度的安排,或者新的创新能不能跟需求特性配合,不见得越先进的模式就越好。我最近提倡的新结构经济学,里面也谈到了一些金融安排,强调不同发展阶段,它的产业和资金规模都是不一样的,技术的成熟度跟产品的成熟特性是不一样的,所以金融安排也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比如说地区性中小银行过去被认为是落后的、保守的,是应该淘汰的,但实际上,现阶段它确实又是最合适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安排。
(本文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林毅夫先生在2014年3月19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举行的“服务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上的演讲及答记者问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