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对美国失去信心?

2014-05-14 16:53木春山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26期
关键词:阿巴斯和谈哈马斯

木春山

加沙的战火,炸醒了全世界。

就在去年7月,美国国务卿克里拉着内塔尼亚胡和阿巴斯的手,将这对中东对头摁到了谈判桌前,中断3年之久的巴以和谈重启。当时不少人认为,在强势的美国主导下,和平有望。然而3个犹太少年的死中断了这一切。人们这才认清巴以和平背后脆弱不堪的真相。

如今有媒体揶揄克里:这才是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

美以矛盾日深 加沙成筹码

克里上一次访问巴以还是3个月前。

4月1日,愚人节,克里对以色列进行了一场未事先公开的访问,时间不足24小时。“我是为和平而来。”克里严肃地说。讽刺的是,正是这次访问加深了各方的误会。

彼时,巴以和谈实际上已经中断。按照克里规划的“路线图”,去年7月重启和谈的条件是巴勒斯坦暂停申请加入联合国机构,而以色列要分4批释放104名在押巴方囚犯。这被一些媒体称之为“囚犯换和谈”。

前三批进行得不错,然而3月底释放最后一批囚犯时出现了插曲:以色列要求和谈延长到4月底。以色列当地媒体报道称,内塔尼亚胡在会上还表示,如果以色列的释囚行为没有得到(巴方)适当的回报,那么未来的释囚行为就不可能继续。巴方拒绝并抛弃了“暂不入联”的承诺,一口气向有关国际机构递交了15份申请书。克里正好在这个危机关口风风火火地抵达了耶路撒冷。

他和内塔尼亚胡进行了两轮密谈,均无果而终。以色列主流媒体《新消息报》披露,以方提出了用美国关押30年之久的以色列间谍乔纳森·波拉德,来换取以色列同意重开和谈的要求。美国认为此人摄取情报太多,危害甚大,克里拒绝了。

“间谍问题”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以失信的重要原因,这次它被牵扯到巴以和谈,说明和谈已经成了以色列和美国讨价还价的手段。在特拉维夫大学中东政治经济学博士朱兆一看来,所谓的巴以和谈,其实更多是美以和谈。美以谈判结果,其实决定了巴以和谈的走向。如今美以“谈崩了”,巴以自然无从谈起。

克里走后,巴以和谈果然成了无人管的孩子,矛盾在肆意生长。以方决定在东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新建700套住房;巴勒斯坦则宣布法塔赫与哈马斯两派达成了和解协议。这成了压垮巴以和谈的最后一根稻草——以色列将哈马斯视为恐怖组织,而非谈判对手,和谈中断不可避免。

就在巴以矛盾风险显著上升之际,哈马斯绑架并杀害3名犹太少年,成了以色列对加沙进行空袭的直接导火索。目前没有公开资料显示,在空袭之前,以色列获得了美国的背书。

不少人都在疑惑,美国彼时在做什么?一直热心巴以和平的奥巴马政府,对局势的恶化似乎没有预见和准备。6月底,克里突访了伊拉克,调研当地反恐形势;7月8日冲突的第一天,克里在北京的长城上畅游;7月12日克里到访阿富汗,试图化解总统选举危机。

美国高层对巴以局势的“淡定”,让该国政界都看不下去了。参议员麦凯恩公开对媒体表示:奥巴马应该赶快把克里派到巴以地区,不然他此前去那么多次还有什么意义?

当国务卿这2年,克里到访巴以地区已达12次之多,平均几乎一个月来一次,走巴以成了串亲戚。但这位亲戚给以色列人的印象却并不太好,诸多以色列部长对他颇有微词。气势汹汹的克里对五大三粗的以色列人也有不满。美以高层的不信任感,始终是巴以和谈的阴影,并随着和谈的起起落落而越来越深。

今年1月,以色列国防部长亚阿隆对克里要求以色列撤出约旦河谷表达愤怒。他私下用尖刻的语言形容克里“有强迫症”“太天真”。

就在克里“愚人节访以”后的两周,久拖不决的伊朗核问题竟然出现了转机。伊朗和五大国达成了初步核协议,暂停铀浓缩。克里公开为伊朗“点赞”,宣称伊朗6-12个月不会拥有核武器,这和以色列官方对伊朗的态度大相径庭。以色列负责伊核问题的部长斯坦尼兹公开声称,“克里所说的话……令人担忧,令人吃惊,令人无法接受。”

更让犹太人难以接受的是,4月29日克里在一次闭门会议中表示,如果不通过两国方案来解决巴以冲突,以色列将面临成为“种族隔离”国家的风险。此番言论引发极大争议,以色列政府上上下下都一脸铁青。

“间谍问题”“伊核问题”和美国能力是美以互信缺失的三大问题。美国斡旋巴以和谈中隐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在以色列看来“个个致命”,每一个都会对以色列在和谈中的利益所得产生巨大影响。

“以色列需要向美国示强——和平需要强力维护,而不能只关注谈判桌。”美国最大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7月11日的文章如此解释美以关系。哈马斯此时绑架3个犹太少年成了以色列最新的示强手段。加沙便再次成为筹码。

巴勒斯坦对美失望 另谋出路

巴以和谈的弱势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方面,对斡旋和谈的美国人也颇多微词。他们同样拿克里那次倒霉的“愚人节访问”说事儿。

这是克里12次到访巴以地区中,极为罕有的只访问以色列,不到约旦河西岸拜会巴人领袖阿巴斯的一次。过家门而不入,反而去了对头家,克里的态度令巴勒斯坦人倍感失落,被边缘化的感觉前所未有。

其实早在去年7月,美国把巴以强拉到谈判桌前的做法,就让巴勒斯坦内部出现了很多反对声音。

根据克里的“路线图”,巴方虽然可从获得以色列监狱里的数百巴人囚犯,但作为交换,阿巴斯一方要付出暂停“入联”的代价。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引述前总理法耶兹的私下说法,“入联”是巴勒斯坦争取国际支持的重大步骤,要比囚犯释放更为重要,更何况囚犯主要是哈马斯的人。

如果巴以和谈有成效的话,阿巴斯或许会坚持走下去,但不幸的是,和谈除了维持片刻安宁外,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阿巴斯的过渡政府总理哈姆达拉在访问黎巴嫩之际,有意无意地谈到了克里处心积虑斡旋的和谈,他用了一个形象的词来形容——“原地踏步”。此时巴以和谈已经进行了半年之久,巴勒斯坦人的郁闷溢于言表。

与此同时,巴内部的权力斗争却愈演愈烈。法塔赫高官借和谈向阿巴斯叫板,称其向以色列“妥协太多”。在此背景下,阿巴斯只得另寻出路——他想到了联合哈马斯,为己增加威望,并对以色列施压。哈马斯正好也想到了他。

最近两年,哈马斯的日子变得很难过。以色列情报网的说法是,哈马斯的资金来源出了大问题,因而一段时间以来,该组织显得相对低调,淡出了国际媒体的重要位置。

众所周知,哈马斯之所以能长期“抵抗以色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腹地”和“金主”。“腹地”主要是叙利亚。巴沙尔家族长期执政的一个国际影响就是哈马斯日益壮大。由于在反以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巴沙尔家族和哈马斯甚至抛弃了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分歧,在“反以大业”上合作数十年,父子传承治国后,哈马斯的领袖多数都在大马士革,而不在加沙或者约旦河西岸的巴控区。

“金主”则是伊朗。西方媒体多次报道伊朗为了“支持巴勒斯坦人抵抗犹太复国主义”,从本不富裕的国库中每个月拿出2000万美元纳税人的钱,支援哈马斯。

阿拉伯之春后,哈马斯的好日子到头了。先是哈马斯高层在卡塔尔的“授意”下支持巴沙尔的反对派,这导致2012年底利亚政府军冲进哈马斯驻大马士革的办公机构,在大门上贴严了封条。伊朗也迅速做出反应,部分取消了对哈马斯的月度支出,以示警告。而卡塔尔带给哈马斯的只是一个画饼充饥式的、价值高达3亿美元的“加沙重建计划”。

在与伊朗和叙利亚关系出现问题后,哈马斯转向埃及。2012年上台的穆尔西对哈马斯态度友好,长期被封闭的加沙口岸也一度开放。然而好景不长,穆尔西的穆兄会政权倒台,埃及军政府对哈马斯的态度与前总统穆巴拉克相似,表面维持关系,实际上也警惕有加。

于是,哈马斯与同样需要抱团取暖的阿巴斯一派走到了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阿巴斯一方当然知道美国不喜欢哈马斯、以色列坚决不与哈马斯往来,但却与哈马斯进行了数月之久的秘密接触与谈判,谈判还是与以色列的和谈同时进行的。这一切都表明巴勒斯坦方面并没有把鸡蛋都放在美国斡旋这“一个篮子里”。因而4月底哈马斯和法塔赫突然宣布达成和解协议,美国的表态既吃惊又无奈。

尴尬的美国能做什么?

当美国人明白巴以双方其实对和谈都是“半推半就”,而局势危险性日益增加时,以色列已经对加沙的哈马斯据点实施了大规模空袭。

“我听到一声呼啸,然后是巨大的爆炸声,”7月8日晚,以色列导游泽夫经历了哈马斯火箭弹对他所在城市的袭击,“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哈马斯彻底驯服?”他语调平静但略带不满地问道。

同一天晚上,以色列战机进入加沙城上空。平民安巴尔·胡塞对西方媒体透露,他眼见周围的大楼起火,很多人死伤。“以色列人之前给我们发短信,说这里有哈马斯据点,将被摧毁,让我们离远点儿,但,我们能去哪呢?”安巴尔对摄像机摇着头。

这两个问题,美国人没有办法给出解答。但冲突再起让一贯高举和平旗帜的奥巴马政府感到了一丝羞辱,开始再次高调关注巴以局势。

奥巴马10日给内塔尼亚胡拨了一个紧急电话,表示支持以色列对抗哈马斯,但同时也委婉地表示,希望巴以双方“克制”,要保护平民。长久未在巴以地区露面的克里13日出现在维也纳,和英德法外长讨论巴以冲突的解决方案。

不过在不少人看来,以色列和哈马斯爆发冲突,与巴以和谈不同,这次美国人甚至连斡旋都不能主导。专栏作家斯特莱·哈克尔在《赫芬顿邮报》上如此分析。原因很简单,在美国人眼里,哈马斯就是必须消灭的恐怖组织。哈克尔称,这是历次加沙冲突中,土耳其或埃及人主导斡旋的重要原因。美国一般是通过和巴勒斯坦法塔赫一派的沟通,对未来时局施加影响。

加沙冲突的升级,标志着美国此前寄予厚望的巴以和谈出现了重大危机。不过在中东问题专家朱兆一看来,和谈之路并没有完全堵死。危机也可能变成转机。

他认为,以下三个因素没有变化,这决定了和谈还将重启,而时间是最大的悬念。

一、以色列虽然来势凶猛,甚至不排除4万预备役士兵进入加沙进行地面战。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长久以来,以色列一直还没能力将哈马斯赶尽杀绝。导游泽夫坦言,如今的场面,“2年前就经历过。”

和泽夫一样,很多以色列人对2012年11月以色列空袭加沙并出动地面部队的“铸铅行动”场景历历在目。一个月后以军撤出,哈马斯反而宣布“获胜”。

目前,以色列舆论有了一些变化,“重新占领加沙”已被看作是军事选项。在一些军队高级将领看来,这可以基本根除哈马斯隐患。而朱兆一认为,“重占加沙需要政治、经济和道德代价,目前以方承担不了。”既然不能一棍子打死,那么停火就是必然的。这就给谈判和斡旋留出了空间。

其次,从巴勒斯坦方面来讲,法塔赫与哈马斯也不可能真正走到一起。尽管双方背着美以勾勾搭搭,不过他们对以色列的态度、对巴政府的安排、对未来政治权力的分割都有着本质差异。更何况目前双方的合作协议也仅仅带有规划性质,具体人员安排等细节上悬而未决。

《纽约时报》7月3日的文章已经“预见”:如今的所谓巴勒斯坦联合政府,很可能如同2006年巴勒斯坦大选,哈马斯组阁一年后即与法塔赫分道扬镳,并且爆发大规模冲突一样吊诡。那次冲突后,形成了如今加沙被哈马斯控制,约旦河西岸被法塔赫掌握的“巴人内部分治局面”。

美国媒体的主流观点是,巴内部矛盾虽然可能随着以色列打击的深入而弱化,不过一旦军事行动停止,巴人的斗争还将“你死我活”。法塔赫一方自然会通过与以色列接触来缓和自身的疲态,和谈就存在了价值。

况且,“美国和国际社会也不会允许冲突一直持续。”朱兆一分析。

国际上对巴以冲突的普遍看法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冲突,每次冲突后都会被调停,之后相安无事一段,实现各取所需的效果。等所需的东西用完,或者需要新的东西的时候,双方又会大干一场。这次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冲突也不例外。

“东西”自然是利益。以色列称和谈没能带来和平,巴勒斯坦说人道主义灾难重现。这些正是双方各自利益所在,也恰恰是美国最关注的问题,巴以通过冲突成功地将美国和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自己一边。调停必然出现。

尽管如此预见,冲突却仍在升级。以色列国防军7月13日证实,以军12日晚至13日凌晨派遣特种部队对加沙地带北部发起突袭。据巴勒斯坦卫生部消息称,加沙地带12日共有5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是以军发起“护刃行动”以来巴方单日死亡人数最高的一天。而巴勒斯坦卫生部统计,截至当地时间13日,以军行动已造成超过167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100多人受伤。

“战争很残酷,”专栏作家斯特莱·哈克尔提醒全球关注巴以冲突的进展。不过他随即表示,“但或许明天就戛然而止。”

猜你喜欢
阿巴斯和谈哈马斯
今天
哈马斯已经底牌尽出了吗
How to Use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English Teaching of Ethnic Group Students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降低标准 ——帕特里克(美国)
爱上埃及先生
哈马斯停止向以发射火箭弹
以色列逮捕10名哈马斯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