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2014-05-14 13:11
读者·校园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林森家训尘埃

张丽钧

最近人们都在热议家风家训,我突然想起了他——大卫·科波菲尔,想起了他的姨婆谆谆告诫他的一段话: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不知这段话能否算作大卫·科波菲尔的“家训”。

这段话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教材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次跟一个女生交流写作体会,我提到了这段话。她瞪大眼睛肯定地说:“老师,我们的书上没有这段话!”我说有的。她坚持说没有。后来,还是教材站出来说话,证明我是对的。我不是那个女生的语文老师,但我可以想见,她的语文老师没有注意到这段话;而那个女生也不大可能去注意到这段话,因为既然老师不讲,就不会考,不考的东西,学它干吗?

但这是多么好的一段话呀!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读到它、思考它、践行它。

永不卑贱

奴性十足的人,一律打着鲜明的“卑贱”戳记。以自我的卑琐,培植他人的下贱,这几乎是所有卑贱者的拿手好戏。鲁迅在他的《孤独者》中塑造了一个名叫魏连殳的形象,他的人生际遇颇像坐“过山车”,忽而低到尘埃里,忽而高到云头上。在他低到尘埃里时,那些世故的小孩子都嫌弃他,连他的花生米都不肯吃;当他高到云头上时,他给小孩子送礼物,前提竟然是要小孩子“装一声狗叫,或者磕一个响头”。这样的故事居然还有“现实版”,在饥饿的年代里,莫言就曾被粮食管理员用一块豆饼诱着,被迫学狗叫。你可能觉得学狗叫的人卑贱,其实,迫人学狗叫者的卑贱程度比学狗叫者更甚一万倍。越是卑贱,越是嚣张,一个人的嚣张指数与其卑贱指数成正比。

永不虚伪

有谁能清醒地意识到,其实,“虚伪”天天都跟我们腻在一起,“皇帝的新装”在我们身边长演不衰?我们见惯了虚伪,渐渐丧失了说出真相的勇气与热忱。我想,这样的道理不会有人不明白——我们可以叫醒一个深睡的人,但是,我们休想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装睡的人,以刻意营造睡的假象为使命,呼唤、撼动、鞭打都不足以让他醒过来。网友说:“虚伪的最高境界乃是把虚伪读作真诚。”骗天、骗地、骗人、骗鬼,这虚伪的“道行”还不够深,那称得上“虚伪九段”的,是连自己都可以骗过。侯宝林有个著名的相声段子《买佛龛》,有人问老太太:“您这个佛龛是新买的?”老太太一听不乐意了:“去,哪有这么说话的?!”那人赶紧改口:“那您这个佛龛是花多少钱‘请来的?”老太太愤然答道:“哼,就这么个玩意儿,八毛!”——老太太充其量是个“虚伪三段”。

永不残忍

看到狮子追捕、撕食羚羊,有人大叫“残忍”。嘻嘻,这哪叫残忍!上帝没有把狮子设定成食草动物,为了活命,它必须这么干。真正的残忍,是来自人类的“精致的残忍”——在熊身上打开一个永远脓血交流的伤口,令其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珍贵的胆汁;当街“活杀驴”“活杀猴”,边杀边亢奋地叫卖鲜嫩的红肉或雪白的脑浆;麻利地割下鲨鱼的背鳍、胸鳍、尾鳍,然后再将鲨鱼抛入大海,让它慢慢地痛苦地死去……你以为这些残忍就登峰造极了吗?没有。我最近又见识了一种“极品残忍”,那是一个叫林森浩的研究生提供给我的。他那么淡定地向董倩讲述毒死室友的过程,就像讲述怎么毒死一只小白鼠一样;在二审的庭审现场,他自始至终没有看过父亲一眼,甚至当法庭宣布判处他“死刑”后,失态的老父亲飞身扑向法官时,他都冷眼相对……选择用化学物质杀人的林森浩,生命中确乎少了一张不该少的“人性元素表”。

卑贱,虚伪,残忍,我们来向这个世界报到时都不曾携带这些东西,但是走着走着,这些东西就像尘埃一样扑向我们。怎样拂去这些恼人的尘埃?怎样守住人性的底线?怎样让“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成为我们乃至我们家族成员鲜明的戳记?让我们想想,让我们好好想想。

猜你喜欢
林森家训尘埃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编辑部来了一只小狐兔
尘埃有多老
我所热爱的是这些尘埃
尘埃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一路踽踽独行
麦兜姑娘的小赞歌
初 春
家训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