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擦:微缩的佛世界

2014-05-13 09:14朱建军谢斌
读者欣赏 2014年5期
关键词:佛塔佛陀藏传佛教

朱建军+谢斌

在刘栋先生编著的我国第一部关于擦擦的大型专著《擦擦—藏传模制泥佛像》中,对“擦擦”的定义为: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藏地发现的早期印度风格的擦擦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缘不规整,胎泥外溢,图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且大都印有般若经咒。此后,藏地自身也开始制作擦擦,内容、题材逐渐增多,藏文的六字真言由藏文转写的梵文经咒取代。汉地及以往书面语称之为“模制泥佛像”或“拓模泥像”等。

在擦擦研究领域,世界上声名最显赫的非意大利藏学家图齐教授莫属,他将擦擦的定义和宗教用途总结为:“擦擦是一种小像,可以是塔形,也可以表现佛教大众,或含有总摄教法的陀罗尼。擦擦一般用土和水捏制,有时也添加大喇嘛的身骨。因各种因缘而掺入青稞或小麦也不罕见:它们或用于开光,或用于祈求丰年,或用于还愿。”

擦擦一词原本仅用来表示佛塔,后来才伸至出佛像。大者盈尺,小的不足半寸。以浮雕为多,圆雕为少,塔擦除外。擦擦作为微型的泥塑艺术,其特点是可塑性极强,并且就地取材便能完成。擦擦艺术的起源和形成与古印度佛教的传播有关,它是古老亚洲文明的一部分,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作为“善业泥”出现在中原大地。而擦擦出现在我国藏族地区的时间,甚至要早于佛教正式传入藏族地区的公元7世纪。因此,擦擦也是一门流传至今的古老艺术。

泥土的艺术就是大地的艺术,泥土是一切的源泉,她有着包容和生长的属性,她蕴藏着地球上物种生存与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她是大地母亲的另外一个名字。因此,在制作者的眼中,一枚用泥土做成的擦擦是非常珍贵的。

当然,任何可塑性强的材料都可以制作擦擦,因此就材质而言,擦擦种类繁多。但是现今的考古发现中,早期的绝大多数擦擦的基本材质,都是以就地取材的普通泥土为主。随着擦擦艺术的不断发展,制作擦擦的材质逐渐多样化。常见的种类除了泥质,还有经过烧制的陶质擦擦、在泥土中加入名贵药材制成的“药擦”、将圆寂的活佛、高僧的骨灰混合泥土制成的“骨擦”。据藏传佛教仪轨,历代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及少数大活佛圆寂实行塔葬,将脱水处理出的大师体液混合泥土制成的擦擦称为“布擦”。还有类似“名画”、“名作”,因出自名人、名家之手而得名,比如将达赖、班禅等大活佛、知名人士亲手制作的擦擦分类为“名擦”,此种名擦背面,几乎都工整钤盖有大师本人的印鉴痕蜕、指纹或标记。

藏文文献里,前人留下很多关于擦擦的著作。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里,古印度高僧阿底峡尊者关于如何制作擦擦的著作非常有名,对于研究早期擦擦艺术的形成弥足珍贵。在这部著作里,作者对制作擦擦从开始时的取土,到制作过程中需要同时进行的宗教仪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述。

擦擦的形制规格有大有小,有圆有方,尺寸没有严格的限定,基本是根据制作者或供养人的喜好决定的。目前见诸图片资料的最小的擦擦,大约仅有人的指甲盖大小,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要表现佛教里伟大佛陀的形象,其范模雕刻制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在佛教教义里,制作与供养的佛像越多,其功德就越大。擦擦的范模以铜、铁等金属制成的居多,亦有木制和陶制范模,还有极少见的藏民族用高原上的牦牛角制成的范模。总之,范模的材质越耐久越好,这样制作者才能完成更多、更大的“功德”。擦擦范模的铸造与雕刻是否美观与精细,直接影响到擦擦的品质,这其中对范模制作精细的要求是有共性的,而是否美观,则有着藏传佛教对佛陀艺术形象审美的严格规定,在佛教艺术里称为“度量”,只有严格按照“度量”创造的佛陀形象才是美的,才是有功德的,是人们可以放心供奉的。

制作擦擦的泥土必须是优质洁净的土,不仅如此,在制作擦擦以前,还要通过宗教仪轨对土进行净化和真言加持,这样的土才适合用来制作擦擦。在西藏日喀则地区,人们认为用来制作擦擦最好的土,应该来自一个叫夏鲁村的古老村庄。在这个偏僻小村庄后面的日普圣山中,蕴藏着一种红褐色的黏土,就是制作擦擦优质的天然原料。第十世班禅大师圆寂时,制作“布擦”用的土就取自夏鲁村的日普山中。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出土的著名的“古格擦擦”,选用的就是当地的一种灰白色黏土。

擦擦作为佛教艺术表现的载体,主要内容为佛塔和藏传佛教里的神佛以及祖师像。藏传佛教理论中,有分别象征佛陀身、语、意的三种“所依”:身所依是造像,语所依是佛经,意所依是佛塔。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佛塔擦擦的造型延续性最好,有些佛塔擦擦的范模可能直接来自古印度。佛塔擦擦的造型都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佛塔的上半部由一圈讲述佛陀本生八个重要事迹的八塔组成,这八座塔更像是八片莲瓣。制作佛塔擦擦本身也是在造像,佛塔的宗教含意不仅仅代表了对佛的意所依,佛塔的造型更是佛身造像的艺术变形。

擦擦的艺术世界里,佛陀、菩萨以及金刚护法的各种造像最为精彩。不同时期的擦擦,表现出了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的清晰脉络,以及藏传佛教本身的发展和内容变化,擦擦造像艺术的发展,就是一部藏传佛教艺术史。

作为藏传佛教里的一种重要造像艺术,擦擦的用途非常广泛。制作好的成千上万的擦擦,可以用来为新修建的大型佛塔和造像“装脏”。佩戴用高僧活佛的骨灰和舍利制成的“布擦”,是普通信众最好的护身符。古代缺医少药,混合有珍贵藏药的“药擦”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藏传佛教信众珍爱擦擦,他们修建专门供奉擦擦的房子,称为“擦康”。他们把擦擦佩戴在身上,无论游牧到哪里,都有心灵寄托的“所依”。有的把擦擦供奉在庙宇殿堂里、玛尼石堆上,还有的将擦擦供奉在转经的漫漫长路边。

擦擦不单单是艺术创造的载体,它更是藏传佛教信众的宗教圣物。信众把制作擦擦作为一种宗教的修持和积累功德的象征,是把无形的宗教修持和意念结合起来的一种例证。制作擦擦的这种宗教本怀,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葛婉章先生认为唐卡所具有的宗教本怀属性完全一致。

从犍陀罗到抹兔腊,从阿旃陀到莫高窟,从世界屋脊的古格王宫再到湄公河畔的吴哥石窟,佛陀、菩萨、护法等众神,像在亚洲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被无数次地创造与复制,而擦擦艺术却是对其最完美的诠释。endprint

绿度母

/ 公元11世纪 /

这是一枚制作于公元8世纪吐蕃时期的早期造像,菩提叶中手结定印的佛陀端坐在仰莲和覆莲组成的莲花座上,佛陀两侧各有两个佛塔。佛陀的身体周围和莲花座的下方围绕着梵文真言。这枚造像的形制较为少见,梵文字体也不同于出土的藏传佛教后弘期擦擦造像上的文字,佛陀的形象更加符合早期印度的斯瓦特风格。

四臂观音

/ 公元13世纪 /

这是一枚经过彩绘的四臂观音高浮雕擦擦,红、蓝、绿、白四种纯色的运用是元代藏传佛教绘画的重要特点。这枚擦擦的造型和色彩几乎是后藏地区夏鲁寺元代壁画的翻版。手持莲花和水晶念珠的四臂观音周围由一圈梵文真言包围,而菩萨下方的真言则是藏文转写,这两种字体的并存是一种由印度风格到西藏风格过渡和转变的表现。这一时期的擦擦少了斯瓦特风格的影响,更多的显现出受印度及尼泊尔影响的西藏风格的成熟。

在上千年的沉寂等待后,唐卡从殿堂深处、山乡僻壤、秘不示众的空间喷涌而出,以或张力无限或委婉多姿或场面宏大或笔触如丝的矿物质画面语言为世人熟知,被美术、历史、文物、收藏等多学科、多角度所关注。而与唐卡一样素有宗教本怀的另一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品—擦擦,却还是深藏闺中人不识。

宗喀巴

/ 公元17世纪 /

这是一枚成年人拇指盖大小的“布擦”,直径仅1厘米。这种擦擦范模的制作是非常有难度的,在如此小的平面上,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擦擦背面钤印的主人已无从考证,因为是珍贵“名擦”的原因,经历数百年依旧保存完好。

唐东杰布

/ 公元17世纪 /

唐东杰布,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藏民族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擦擦从工艺上可分为单面模具制作的浮雕和双面模具制作的圆雕。这枚擦擦属于后者。

佛陀

/ 公元9世纪 /

这是一枚大约在公元9世纪制作于中原地区的造像,因大部分造像背面有“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身”几个字,因此得名善业泥。唐代善业泥(包括北魏、隋等早期小型泥造像)与藏传佛教中供养的小泥像,从制作内容到供奉形式均显示出传承于印度擦擦的特征。唐代擦擦,除印有“善业泥”字样的,或可称为善业泥外,其他的均可直接称为擦擦。这枚擦擦表现的是佛陀进入禅定的形象,佛陀坐在菩提树下,已经完全进入了禅定的状态,两边的佛塔象征佛已悟道成正等觉。这枚善业泥上佛陀的形象具备所有唐代造像艺术的特征,椭圆的菩提叶形状的项光映衬出佛陀稍显圆润的面部,双层仰莲的莲花座和早期的覆钵式佛塔都带有典型的唐代中原风格。

擦擦范模

/ 公元16世纪 /

这是一件制作擦擦的青铜范模。

佛陀

/ 公元8世纪 /

这是一枚典型的“古格擦擦”,度母身旁的佛塔和一圈围绕在菩萨身边的梵文,几乎是这一时期的擦擦风格的通式。它们共同具有的斯瓦特时代女神柔美的线条造型,使我们能轻易地认出,这就是“古格擦擦”。

金刚萨埵

/ 公元11世纪 /

这是一枚典型的“古格擦擦”,采用西藏阿里地区的灰白色黏土为原料制成。曾经彩绘过的菩萨身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褪色,线条是连续的串珠状小圆点所构成,金刚萨埵优美的形象让人联想起古格王宫和印度阿奇寺的壁画,印度斯瓦特风格的遗风依然令人陶醉。这类擦擦的范模有些直接来自古印度。

长寿三尊和三怙主

/ 公元16世纪 /

这枚擦擦上同时表现了两组藏传佛教题材,马蹄形的光环中间布局着长寿三尊和三怙主,周围环绕着藏文转写的主题中菩萨的真言。上方横排是长寿三尊,分别由顶髻尊胜佛母、长寿佛和绿度母组成。下方是三怙主,分别由四臂观音、文殊菩萨和金刚手组成。

佛塔

/ 公元11世纪 /

“擦擦”一词最早的定义应该就是指这种微型的泥塑小塔,佛塔的出现早于其他的佛教艺术类型。《汉藏大辞典》中关于“擦擦”的词条解释是这样的:“擦擦,神塔小像。用模型印造的小泥塔或小泥像。”显而易见,“擦擦”一词最早指的就是这种小佛塔。

不动佛

/ 公元13世纪 /

受佛教密宗曼陀罗思想的影响,藏传佛教五方佛信仰自后弘期开始逐渐兴盛,因此,五方佛中的东方不动佛题材的擦擦在元代出现较多。这枚擦擦的画面布局反映的就是早期的曼陀罗思想,佛陀坐在坛城中央,庄严静穆,左手结定印,右手持金刚杵,胸口处显现种子真言,周围围绕着不动佛的长句真言,佛陀身后背光中的卷草纹和同时期的壁画如出一辙。endprint

猜你喜欢
佛塔佛陀藏传佛教
中国政府援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举行启动仪式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春·遇见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光之美
最后的说法
养身与养心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青海404名藏传佛教僧人参加学衔考试
天然佛塔
浅析元朝统治下的吐蕃地区佛教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