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洁
上世纪中叶,中国与苏联交往时期。某天,周恩来给毛泽东拟写一个有关中苏签订尖端武器购买协议的报告。报上去后,毛泽东批了“原则同意”四个字。晚上8点,这份报告转到周恩来手中。周恩来立即吩咐身边工作人员通知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雷英夫看看这个报告,以便吃透精神。
可是,雷英夫不知去了哪里,值班秘书只好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思索了一会儿,很肯定地说:“雷部长一定是去看豫剧《大祭桩》去了,不信,你等戏散了以后再往他家里打电话,如果我说错了,输给你们一瓶茅台。”
事实果然与周总理猜测的分毫不差。
大家都很惊讶:总理怎能未卜先知呢?简直神了。可周恩来笑着说:“你们没看报吗?豫剧名伶常香玉来京献艺,今天演出的是《大祭桩》。”
秘书仍然不解:“这并不能得出雷部长去看戏的结论哪。”“你别忘了雷英夫是河南人,爱听豫剧。”周恩来不慌不忙地说,“主席不是称他是洛阳才子吗?”
秘书还是摇头:“这只存在可能性,并不存在必然性。”“是呀,有了可能性,就能进一步作判断。”周恩来双手抱臂,笑眯眯地给大家作了一番推理:“全国妇联今天不是发票了吗?小超就得到两张票。雷英夫的爱人刘革非也在全国妇联工作,当然也会分到两张票,票到了洛阳才子手里还会浪费吗?可能性就变成了必然性。”
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悦诚服。
(牟大裕荐自《做人与处世》2014年第6期)